教育的智慧來源於哪裡?

徐維(安徽省潛山野寨中學 246309)徐維的博客

教育的智慧來源於哪裡?

在教師的教育實踐中,教育智慧是一種善於根據情況變化創造性地進行教育的才能,表現為教育教學工作中能隨機應變,敏捷、果斷地處理問題的高度的靈活性,和能夠巧妙地、精確地、發人深省地給人以引導、啟示和教育的高度的機智。

而分析教育智慧的本質,毫無疑問應該是智慧的一種,智慧不可能像知識一樣傳授,是一種境界,一種狀態。教育智慧同樣是一種內在的品質,表現為教育的一種自由、和諧、開放和創造的狀態,表現為真正意義尊重生命、關注個體、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因此,教育智慧是教學科學與藝術高度融合的產物,是教育探求教學規律基礎上長期實踐、感悟、反思的結果。

教育的智慧來源於哪裡?

教育的智慧來源於學習。也許你辛辛苦苦琢磨了好幾天還沒有想好怎麼來導入這節新課,而別人早已有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了。他山之玉可以攻玉,專家引領、同伴互助是促進教師成長的非常重要的兩個途徑。

牛頓說過:“我之所以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名師學習,向同事學習,變“文人相輕”為“文人相親”,照著他們的樣子,搬著他們的‘妙招’,慢慢的就把能夠把自己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任何一個教師都有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初上講臺,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教學方式和工作方法顯得極為重要,是教育智慧的重要積累途徑。

教育的智慧來源於哪裡?

教育的智慧來源於閱讀。正托爾斯泰說"書是智慧的鑰 匙"。教師生成教育智慧同樣離不開閱讀。首先,閱讀本身使教師獲得人文精神,這種精神影響著教師的一言一行,使教師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明人”,讀書使我們義理交於胸中,面目可親,言語生動,而教育智慧,也就蘊於這舉手投足之中。

其次,專業閱讀使教師進入了一種研究的狀態,對於教師來說,閱讀即研究,閱讀不是一本一本接著閱讀,而是如蜜蜂採蜜般的,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博採眾家觀點,在研究中進行閱讀,其行動也就帶有研究性,而帶有研究性的教育行動,是一種避免無效勞動的智慧實踐。

再次,教師的專業實踐需要閱讀的支撐,可以說,拿起課本、教參書就奔向教室上課,從不參考各家的觀點,從不蒐集各家的方法,從不借鑑各家的實踐,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是很難“智慧”的。

誠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先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有學而不厭的學生”,教師閱讀的專業價值在對其專業對象(學生)的“影響力”上也是其它所有專業無法比較的。

教育的智慧來源於哪裡?

教育智慧來源於實踐。書上得來終覺淺,絕行此事要躬行。教育是實踐的,在實踐中前進,在實踐中發展,只有在教育實踐中才能迸發出教育智慧的火花。

如果離開了長期的實踐探索,離開了對教育實踐的研究,那麼教育智慧也勢必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讀書學習是為了實踐得更好,積極投身教育實踐又為學習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機會。

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長此以往,教師才能真正擁有符合時代要求的學生觀和教學觀,才能煉成自我獨特的洞察力和出奇的創造力,才能煉成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和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最終真正擁有自身的巨大財富——教育智慧。

教育的智慧來源於哪裡?

教育智慧來源於反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沒有思考就沒有發現,也就不會有所創造。一名教師如果不經歷觀察學生、瞭解學生、研究學生,並尋根究底的思考,就會不斷的產生新思想,這些新思想會點燃學生心中求知的火焰,吸引著學生,影響著學生。

只有深入的思考才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認識,產生新方法、新理論,積累新智慧。

教育智慧來源於寫作。寫作是一種自我釋放,也是一種自我傾訴;是心靈舒展,也是靈魂的昇華。作為教師,用得最多的是筆,寫教案、寫板書、寫反思、寫隨筆。

這一系列的寫作成為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記載了我們成長和進步的堅實腳步。寫作的過程也是教師讀書、學習、思考、提煉和昇華的過程,是一切教學活動的總結與反思,它會讓我們變的睿智和深邃。

教育的智慧來源於哪裡?

中央教科所所長朱小蔓這樣說過:“一個人太渺小,沒有那麼聰明;一個人的精力太有限,沒有那樣的精力充沛。”教師的教育智慧僅憑個人之力積沙成塔過於緩慢,也沒有必要。教師的智慧可以是從他人身上學出來的,可以是從書中讀出來的,可以是是從思中悟出來的,可以是從寫中釋放出來的。

只要一個教師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並保持對對教育夢想的追求,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