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農村同學,學習特別好但是混得卻不好……

那年,我大學畢業,我有個室友,富二代,她是被寶馬接走的,我是被校車接走的。

離校那天,她什麼都沒要,全送給了學弟學妹。

她笑著說,兩手空空地來,就要兩手空空地走。

而我左手拎著電腦主機,右手拎行李,肩上扛著被子。

她有多瀟灑,我就有多狼狽。

大學的農村同學,學習特別好但是混得卻不好……

走出校門後,那就是真正加入了殘酷的戰場。

朋友A與朋友B的案例最為鮮明瞭。

A農村出身,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學校裡的獎金證書拿到手軟;B典型的富二代,學習成績中下,每個學期必有一掛,畢業論文也是靠著槍手代寫,可以說是不學無術。

單論成績,A是碾壓吊打B的。可是走上社會,兩人的境遇竟然是驚天逆轉。

A與B兩人的從業方向,都選擇了當時比較熱門的軟件開發工程師。A畢業後,憑藉項目經驗,去了一家軟件開發公司,從此朝九晚六,成了一顆螺絲釘。

三年裡雖然工資有小一萬,但面臨的壓力真是不可小覷。一要給家裡還債,二要存錢娶妻,三要考慮買車買房,四還要補助家用,父母體衰多病,A肩膀挑著一座山。

B一開始是找不到工作的。本來就不學無術,然後家裡找關係讓他去了一家國內頂級的互聯網公司實習,雖然B成績不好,但是並不笨,在那樣的大公司,接觸的都是大項目,周圍都是牛人,逼了兩年後,自己也能獨擋一面了,後來藉助大公司的工作經歷和人脈,成功的跳到一家創業公司做項目經理,公司目前已經是B輪了,而他現在已經是副總級別,年薪50萬+期權,同學聚會已經是風雲人物了。

大學的農村同學,學習特別好但是混得卻不好……

為什麼在學校優秀的農村學生大多混的都不好?

1. 資源匱乏

大學靠單挑,畢業靠群毆。

在學校的時候,父輩財富的影響力被極力弱化。

因為人在讀書的時候,其實並不需要太多後援,吃飽穿暖能買得起幾本書就可以了相對而言農村出來的學生反而更容易有上進心

更別說那些一直成績名列前茅,獎學金,助學金拿到手軟的學霸們了,他們的主觀心態往往是吊打一切富二代、官二代。

但是工作後就不一樣了,後援變得越來越重要。

可以看下比較敏感的讓大學生選的幾個問題,如果有就往前,否就停在原地:

1、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

2、父母是否給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

3、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地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且目前還保持著一定水準?

4、從小到大的旅行經歷當中,是否有過一次出國經歷?

5、父母是否承諾過要送你出國留學?

6、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你?

六個問題之後,有人往前走了36步,有人卻依然停留在原地,每一步都在殘酷地展示人與人之間在人生“起跑線”的差距,每個問題都代表了父母能給孩子提供的經濟支持,見識眼界和心理支持。

2、自身格局不夠大

農業社會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的性格與格局。很多進入大學的農村,迷失在大城市的繁華與學校生活的多姿多彩之中,雖然沒有掛科,但對未來的生活毫無規劃,轉眼間四年過去了,最終進入了大學生求職大軍中的一員。

很多人認為眼界限制了我們農村孩子的發展,這個不可否認。但是對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而言,真正限制我們的不是眼界而是格局、胸懷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眼界可以隨著見識的增長而開闊,而後面幾個則需要自身經歷過之後痛徹的反思和領悟得來。

3、自卑又自大的矛盾心態

農村出身的孩子讀到大學生,研究生往往在家鄉有著較好的口碑和風評,同時有著較強程度的自尊心,在見識了城市的繁華與城市同學的高素質與條件之後,又極其容易產生自卑的心態。這兩種心態就如同附骨之疽,在我們的工作,交際之中時不時冒出來,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迂迴騰挪能力,具體表現為情商低,難以與他人打交道。這兩種心態時刻折磨著自己與他人,其實心態陽光一點,不要總去想著宏大的理想抱負,多出去接觸一些朋友,是會讓我們農村娃的的情商和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4、缺乏腳踏實地的職業規劃與人生目標

生活從來不是單打獨鬥,古代是利益集團的相互碾壓,現在也是,你以為比你跑的快的城市同學是一個人嗎?不,他也許有雙親的關係網罩著,有家族的庇護,無後顧之憂,甚至他可能從小生長在富庶之家,綜合能力吊打你只是人家有教養不會表現出來,他對未來規劃明確,成長道路清晰又美好,所以甩開膀子用力跑。而你呢?畢業之後看著家裡年過半百的父母,他們的世界早已與你相差甚遠,不用說給你的就業給與一些指導,大多數還急需你的反哺與回報。他們生活在農村半輩子的生活經驗無法理解在大城市奮鬥的你的焦慮與煩惱。

5、時代的趨勢如此

1978年鄧公提出改革開放。中國進入千年歷史之中,階級變動最為劇烈的40年。以至於在這個時代出生的人,以為在這種高速發展下實現一代改命是理所應當的。隨著大學的擴招與房價的節節攀升,讀書改變命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並不是講讀書無用論,而是像過去40年階級劇烈變動的時代已經過去。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不管你是大專、普本還是名校畢業,僅靠工資收入已經難以在大城市買得起房子,

對於農村子弟,大城市的大門已經漸漸關上。

個人努力在時代趨勢面前微不足道,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混的差,本質上是因為原本可以改變命運的高考,如今逐漸不再承擔作為階層上升工具的歷史使命。

大學的農村同學,學習特別好但是混得卻不好……

說到底,金榜題名那天讓我們產生了不該有的期望與不切實際的自信,踏入社會那天所有虛幻的泡沫都將被生活扎破。

儘管生活很艱辛,階級固化嚴重,但是,只要找準方向,有方法的努力,前途仍舊可以一片光明。在經濟實力與社會地位上跨越一個階級,不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一代人能夠輕鬆完成的事情,所以請需要耐心。

黃磊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是長跑。

作為一個農村大學生,承認並清醒的認識到自身的缺陷與不足,沉住氣不與別人比,在某一行業領域內深耕,建立起自己的口碑與知名度,很多改變就順其自然了。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農村出身的大學生,我們是苦澀的,也是幸運的。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同是奮鬥中的農村娃帶來一絲溫暖。

綜合整理武大high校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