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害了多少孩子

能力還沒達標,就嫌薪水少;明明沒啥錢,打扮卻大牌得不得了;稍微受點批評,“玻璃心”就碎了;父母尚在苟且,已在炫耀詩和遠方……

在你我身邊,這樣的年輕人並不鮮見。他們的問題,直接戳中當下社會“窮家富養”的痛點。

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害了多少孩子

01

  • 二三十歲的人了,什麼都不會做。

心理諮詢師吳迪十分感慨,稱諮詢時經常會被一些孩子嚇到。

一個女生問我:“覺得自己掙錢好少,想找兼職,能做什麼呢?”

我說:“門口周邊100米內的服裝小店、小餐館、奶茶鋪貼了很多招工啟事,全職兼職的都要;社區裡很多孩子放學沒人看,需要家教……”

女生:“做體力活兒?”

吳迪說,不少年輕人都是這樣的心態,他們家境並不優越,卻已懶惰而虛榮。

他們生活自理能力之差,常常讓我跌破眼鏡。都二三十歲的人了,還什麼都不會。

不會釘紐扣,內衣褲都是媽媽洗,不會做最簡單的蛋炒飯,從來沒去過菜場,去醫院看病早上掛號要父母代勞。

網上有這樣一種論點:

精英父母的育兒經,是捨得讓孩子吃苦頭;

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

富人穿100塊錢的衣服是節儉,窮人穿同款就是窮酸……

二元對立的論證,從論點到論據都經不起推敲。

但有一種現象是不容忽視的:

越來越多家境並不優越的家庭正在向子女提供超負荷的物質供養,並且有意無意地剝奪孩子正常的吃苦歷練。

這樣做的惡果正在顯現,現實中並不缺少觸目驚心的案例:

小學生打賞遊戲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4萬積蓄;

14歲兒子花父母積蓄打賞主播,租住地下室、每天三班倒的父母發現辛苦攢下的3萬積蓄只剩1毛5……

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害了多少孩子

02

  • 現在養孩子,都很“捨得下本”。

現在很多家長養孩子都很“捨得下本”,按照自己所能承受的最高標準給孩子提供所需的東西。

衣服、文具、兒童畫冊、零食等,家長儘可能買名牌、進口產品,各種高大上的興趣班也是不少孩子的“必修課”。

等到父母來接孩子的時候,看看他們的打扮,才會發現很多孩子家庭富裕是一種錯覺。

南京市某幼兒園班主任孫科說。

在教育工作者看來,無論家庭條件好壞,對孩子傾注所有,源於中國特有的家庭倫理關係、獨生子女的角色和6位親人無怨無悔的付出。

除了人多勢眾型的寵溺,此種育兒觀背後更有“贏在起跑線上”的心魔。

“如今階層固化那麼嚴重,我能做的就是給孩子不亞於富二代的條件,讓他有高於本階層的閱歷。自己吃點苦還不是為了孩子的將來。”

上海全職太太陳女士坦言。

專家認為,超負荷的愛背後是父母的虧欠感。

階層固化更像是藉口,父母所不願面對的很可能是自己能力的固化。

過去,忙於工作沒時間陪孩子的富裕家庭,習慣於用金錢滿足下一代,導致孩子暴露出種種性格問題。

如今,新變種更讓人憂心:“物質財富”相對短缺的家庭總是擔心子女產生自卑感,為此含辛茹苦給予儘量好的物質條件,寧願自己忍辱負重;

“精神財富”不夠充足的家庭,總希望能給予子女更多的閱歷與底蘊,卻頭腦空空無法給予,只能用物質條件去彌補。

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害了多少孩子

03

  • 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

“放著我來洗,你只管好好學習!”

“我不管你將來如何,至少小時候別人有的,你都有!”

“別人家的孩子都用進口尿不溼,咱孩子差啥?”

……

網民們在討論起這樣的現象時,往往會“群嘲”:你家孩子是有王位要繼承嗎?

弔詭的是,儘管旁觀時指責這種教育行為失當,但個體選擇時卻又常常成為這種育兒方式的踐行者。

一位廣州媽媽慨嘆:“月薪三萬,養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這位在企業當高管的媽媽,女兒讀小學五年級,逢女兒放暑假,卻覺得捉襟見肘,甚至於新衣服都不敢出手了。

更可怕的是,明明不是富人,卻以富人的物質標準滿足孩子的要求,父母都鉚足勁兒把自己當成孩子的印鈔機。

到最後,培養出來的很可能就是“碎鈔機”了。

最悲哀的教育,就是把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養成了富家子弟。

04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認為:

“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你見哪一個人才不經歷人生坎坷?孩子需要有正常的磨礪,而不是隻給他各種卓越的條件。”

作家孫生龍說:

“這年頭,不是有錢人的天下,也不是有權人的天下,而是有心人的天下。比錢、拼權都是假的,拼智慧、拼情商、拼給孩子最好的傳承,才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