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究竟是“窮養”還是“富養”?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文 | 蘇沫 · 主播 | 韓丹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孩子究竟是“穷养”还是“富养”?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前幾日,一條“徐州豐縣雙胞胎兄弟雙雙被保送名校讀博,暑假跑到工廠幫媽媽幹活”的新聞感動無數網友,獲贊無數。

視頻中,他們穿著老舊的衣服在烈日下搬送腳手架,身上的衣服混合著泥土和汗水緊緊貼在後背上,卻依舊笑容滿面。

有人問他們為什麼來工廠做苦力?

兄弟倆說:“我倆不為掙錢,媽媽為了這個家腰都累彎了,只有在工地上,才能親身體會媽媽多年的辛苦付出。”

孩子究竟是“穷养”还是“富养”?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哥哥李國平和母親在工廠裡的合影

視頻一出,網友紛紛稱讚:

大家只看到了懂感恩的學霸,卻沒有看到普通家庭背後的精神教育,現在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多,能體會父母辛苦的孩子越來越少了,這才是難能可貴的品質!

很多父母扛起了生活的所有苦和累,傾盡所有把最好的都給孩子,自己省吃儉用沒關係,孩子卻不能被別人比了下去。

“再苦不能苦孩子”,幾乎成為現在父母育兒的金科玉律。

哪怕自己的家庭承擔不起,也要牟足勁爭當“印鈔機”:

明明不是富二代,卻把孩子寵成了富二代:

明明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卻讓孩子名牌加身;

明明月薪只有三四千,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上貴族學校。

畸形的“富養教育”誤導了很多中國父母,以為在物質上對孩子無條件滿足,就是富養。

可超越自身經濟條件的富養,只會害了孩子!

孩子究竟是“穷养”还是“富养”?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家庭:孩子活得光鮮亮麗,父母苦得節衣縮食。

這樣真的能養出一個好孩子嗎?

曾看過一則新聞很是痛心,母親從小就百般疼愛自己的女兒,盡力滿足孩子提出的所有物質要求,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都是當地最好的學校,大學幾年更是花費了50多萬。

後來孩子的爸爸臥病在床,家裡的經濟實力也一天不如一天,女兒卻鬧著要出國,一年十幾萬的費用,在女兒那裡成為了理所當然,母親還是咬咬牙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把女兒送出了國。

出國留學畢業後,這位富養大的女兒,已經養成了花錢如流水的習慣,吃不了一點工作的苦,就辭職回國了。

面對媽媽每個月2000元的工資,女兒沒有考慮到房租和爸爸的藥費,卻執意要錢去做微整形,被母親拒絕後,母女倆徹底鬧翻成了仇人。

原以為富養出來的孩子能成為社會精英,沒想到卻養成了白眼狼。

在孩子的教育中,越不讓孩子知道生活的辛苦,孩子越不懂感恩,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正面管教魔法書》的作者麥克瑞這樣說:

兒童普遍存在的理所當然的心理,是親子教育和家庭的瘟疫。

父母終有一天會老去,有心無力的那一天,富養換來的可能不是孩子的感恩和理解,而是踢打、怒罵甚至毒殺:

深圳一個考上大學的男孩想讓媽媽給他買“蘋果三件套”,平時有求必應的媽媽沒有答應,孩子上來就是一段拳打腳踢:“我想要一部手機都滿足不了我,以後你們還能給我怎樣的生活。”

陝西渭南,一名32歲的獨生子從小被寵成小皇帝,畢業後工作不順,為了騙保額將亞硝酸鹽拌到牛肉裡毒害父母,父母捨不得吃把肉夾給了兒子,兒子再次把亞硝酸鹽放進水裡,眼睜睜看著父母把毒水喝下。

河南省羅山縣一對夫婦中年得子,雖然是在農村,卻是百般寵愛,要啥買啥。父親病逝後,母親讓兒子幫忙拿東西,竟然被兒子暴打一頓,後來母親也去世了,這個小夥子竟然在23歲時被活活餓死。

……

這樣的痛心案例數不勝數,到底是誰的過錯?

《特別狠心特別愛》的作者這樣認為:“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適當時機像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向父母索要!”

砒霜可成藥,糖多能害人。

蜜罐裡泡大的孩子,一點苦就能把他們摧毀。

孩子究竟是“穷养”还是“富养”?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沒有生下來就不懂感恩的孩子,孩子的品行都映射著父母的教育方式。

南京師範大學儷波教授說:

我們指責全民富二代的行為失當,但其實我們父母都是富二代的踐行者。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孩子不經苦難是不能成材的。

有見識的父母,懂得讓孩子正確吃苦。

霍啟剛曾經在微博上曬過一組帶孩子到農村插秧的圖片,圖片中一家人卷著褲子,滿腿的泥濘和樸實無華的衣服遮不住一家人的笑臉。

孩子究竟是“穷养”还是“富养”?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霍啟剛覺得現代的孩子成長在幸福的時代,需要體驗辛苦,才能體會“粒粒皆辛苦”的意義。

不僅如此,身為千億媳婦的郭晶晶為孩子選購百元內的地攤童裝,也曾多次被媒體爆料。

身處豪門,一家人都儒雅低調地堅持著樸素的生活,沒有像其他明星那樣動輒千萬元的錦衣華服堆砌在孩子身上。

富養從來不體現在物質上,而是體現在孩子的品質上。

他們是真正的豪門,卻依然重視對孩子精神的富養。

作家孫雲曉說:

只有20%的孩子知道錢是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而其餘80%的孩子則認為錢就是父母從錢袋裡拿出來的。

讓孩子吃苦,並不是讓他飽受風雨,而是要讓他看到生活的艱辛和不易,這樣孩子才更有擔當。

很多父母想為孩子擋住了所有生活的風浪,杜絕時間的一切苦和惡。

但孩子終要獨立面對這個世界,一切的悽風苦雨都要他自己承受。

現在不讓孩子吃苦,總有一天他要吃社會的苦。

孩子究竟是“穷养”还是“富养”?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教育裡,窮養也好,富養也罷,都是為了養出一個內心豐盈的孩子。

你給孩子的教育,決定著他以後的眼界和格局。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言語雖短卻富含哲理。

作為父母,我們在育兒路上應該怎麼做呢?

1.物質方面節制,精神方面富養。

很多父母以為對孩子的物質需求來者不拒,孩子長大後就能眼界開闊或者幸福快樂。

無節制的孩子,以為所有的得到都是理所應當,一旦他的需求和慾望沒有及時得到滿足,必然會通過極端的手段來達到目的。

想要孩子能獲得長久的幸福,父母就需要引導孩子對自己的慾望有所節制。

物質上的節制並非父母吝嗇,精神上的富養才是幸福的基石。

2.讓孩子幫忙做家務。

讓孩子做家務,不僅能鍛鍊身體,也能讓他們明白父母為了家做出的努力和不易。

曾國藩這樣說:

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的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孩子不能只享受成果,也要懂得分擔家庭的重擔。

美國育兒專家伊麗莎白潘特麗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設計了一份《兒童做家務事年齡表》。

孩子究竟是“穷养”还是“富养”?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讓他們成為家庭的小主人,參與家務吧。

3. 增強孩子的感恩意識。

莎士比亞在《李爾王》中這樣寫:“不知感恩的孩子,比毒蛇的利齒更讓人痛徹心扉。”

只有被愛和感恩滋養的孩子,內心才會被滋生愛和感恩的種子。

父母不能總是以“愛”的名義幫孩子抵禦一切風雨,這樣的付出只會養出“白眼狼”。

親愛的父母:

請放寬心,讓孩子看到你的汗水,懂得你的不易。

請放開手,讓孩子嘗試吃苦,學會付出,懂得感恩。

-背景音樂-

《綠色閣》《旅程歡愉》

-作者-

蘇沫,十點讀書籤約作者,不爭不搶不強求,種花種草寫文章,一手抱娃一手寫心。本文首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29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在後臺回覆“轉載”。

-主播-

韓丹,媒體從業者,希望在文字和聲音裡與大家一起成長,一起看待和擁抱這個世界。微信公眾號:傾聽似水年華 ;雅舍文摘(yashewenzhai);個人微信號:handanread。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喲

10天陪你讀完《生死疲勞》

一個家族的興衰演變,一個時代的風潮雲湧

孩子究竟是“穷养”还是“富养”?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孩子究竟是“穷养”还是“富养”?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