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強誕生!世界盃變「歐洲杯」?

四強誕生!世界盃變“歐洲盃”?

作為目前世界上兩大足球中心,南美和歐洲一直在世界盃的舞臺上分庭抗禮,來自這兩個地區的球隊也包攬了目前為止的所有世界盃冠軍。由於所處地理位置不盡相同,所以區域文化以及人文環境也有所差異,這也造成了歐洲和南美兩個大洲足球風格的大相徑庭。

四強誕生!世界盃變“歐洲盃”?

△巴西不敵比利時,黯然出局

歐洲球員大多有著出色的職業素養,並且以整體型打法為主。無論是西班牙的無解傳控、意大利的鐵血防守還是德意志的穩步推進,都充滿了十足的團隊紀律性,這樣使得歐洲強隊不會輕易出現崩盤。

四強誕生!世界盃變“歐洲盃”?

△梅西沒能越過法國隊

而南美球隊更多的依靠球星的個人能力,往往在一瞬間能改變比賽的走勢。無論是昔日的球王貝利、馬拉多納、外星人羅納爾多,還是現今南美雙雄的核心梅西、內馬爾,都具備著歷史級別的個人技術。往往在比賽膠著的情況下,這些球星能憑藉自己的靈光一現以及天馬行空的球場想象力,進行一些觀賞性十足的個人表演。

但這種依賴球星個人能力的打法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當家球星不在狀態或者遭到對方多人的盯防而失去作用,球隊的場面也會陷入僵局。先是,梅西和C羅黯然離場,緊接著,內馬爾也離開了心愛的賽場。

四強誕生!世界盃變“歐洲盃”?

總而言之,南美強隊上限高下限低,既會出現馬拉多納的世紀進球,也會像本屆世界盃這樣集體迷失。而以法國、比利時為代表的歐洲強隊在本屆世界盃上擁有更均衡和整體的打法。

自桑巴軍團2002年在亞洲捧起大力神杯之後,12年間歐洲球隊包攬了全部三屆世界盃冠軍。意大利、西班牙、德國用自己無懈可擊的表現來證明世界足壇的中心屬於歐洲,而本屆世界盃已經變成了歐洲4支球隊的“獨角戲”

現在就說南美的“美麗足球”已死,猶言之尚早。但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這種依靠球星個人能力解決比賽的踢法,已經在與歐洲強隊的整體性戰術風格的比拼中處於下風。如果南美足球不看到問題並且對症下藥,那他們與歐洲足球之間的差距,只會越拉越遠。世界盃變“歐洲盃”的偶然,也會逐漸完全變成必然。

如果說世界盃變成“歐洲盃”,那麼背後的資本卻是“亞洲盃”。

亞洲資本扮演重要角色

亞洲國家的贊助商和資本投資在今年飆升,亞洲資本在今年的俄羅斯世界盃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分析也認為,這個角色將會在未來變得愈加重要

首先根據FIFA國際足聯的數據,在世界盃歷年來各地區的贊助商數量上,亞洲出現迅速上漲。

圖表中,藍色部分表示來自亞洲的贊助商數量。

四強誕生!世界盃變“歐洲盃”?

縱向對比上,今年2018年世界盃,亞洲成為全球贊助商最多的區域,有7家贊助商,超過北美的4家,歐洲的1家。

而橫向對比上,今年的亞洲贊助商數量和2006年以及2002年中的北美贊助商數量持平,處於歷史的最高水平。

而在亞洲地區當中,今年,來自中國的贊助商遙遙領先其他的亞洲國家。值得注意的是,在往年,日本是亞洲國家中最熱衷於贊助世界盃的國家,而目前,中國的贊助商代替了此前日本贊助商的角色,佔據大約三分之一的贊助商總數。最後,來自亞洲的資本和商機,還能體現在觀眾的收視習慣上。

四強誕生!世界盃變“歐洲盃”?

上一屆的世界盃收視數據顯示出,世界盃比賽最多的觀眾群體在亞洲。在2014年世界盃期間,超過15億的亞洲觀眾至少觀看比賽多於1分鐘

四強誕生!世界盃變“歐洲盃”?

而連續觀看20分鐘以上的人群數量達到

7.58億人,人數總量遠遠高於歐洲、南美、非洲中東,以及中北美等地區的收視人群。雖然20分鐘以上和1分鐘以上的這兩個收視人群之間的差距要大於其它地區,顯示亞洲觀眾對比賽的忠誠度不及其他地區。

四強誕生!世界盃變“歐洲盃”?

但由於人口基數的優勢以及贊助商等市場營銷投資的增加

, 有分析認為這將進一步提高足球運動在亞洲觀眾當中的熱情、減少收視群體間的差距,同時進一步增加觀眾總人數。而在長期來看,亞洲觀眾對足球運動的喜愛,以及市場資本的熱情,也許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亞洲各足球隊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