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冰城门店锐减 生鲜买卖不好混了?

淘冰城门店锐减 生鲜买卖不好混了?

懂消费需求、顾客心理,这是商家生存的法则。

淘冰城门店锐减 生鲜买卖不好混了?

一边开店,一边关店,成为生鲜商家在市场竞争中的代价。

得利不便利,使

淘冰城门店锐减 生鲜买卖不好混了?

顾客回归菜市场。

淘冰城门店锐减 生鲜买卖不好混了?

“星罗密布”的生鲜店竞争惨烈。

保健路88号,淘冰城的绿色牌匾还在,“食汇到家,真省钱”的slogan依然涂写在墙面上。但是,当新晚报记者走进这家淘冰城时,发现室内正在“轰隆隆”装修,施工人员说这里要被改成牙科诊所。曲线街上,另一家淘冰城也已经拉上了卷帘门……

事实上,淘冰城一年前就已收缩战线。这一年,地利集团在收购重组“闻氏生鲜”和“印双杰”两家生鲜连锁品牌后,在哈市大量开店。不过,“行业龙头”并未遏制住行业的继续膨胀,生鲜行业关店的不少,开店的更多。

让市民们感到不爽的是,在生鲜店购物渐渐显露出诸多不便,比如不能像去菜市场一样挑选,这成了消费者的“心病”。

淘冰城

四年里门店持续缩减

两年来,生鲜店忽如一夜春风来,各门各派,竞争惨烈。

开生鲜店,首先要懂“人”。高档小区拔地而起,他们了解住户大多为现代都市群体,由于生活节奏快,便捷性成了人们的首选,生鲜店瞄准时机在楼内说开就开;年轻人懒得动,就为他们开通线上配送服务,并有针对性地售卖几十元一个的高端进口小苹果;开在城乡接合部的分店多卖廉价食材,在柜台里你不会找到秋葵、进口樱桃的影子。

很多人认为只要掌握了消费需求,找几个合伙人,每人拿出几万元钱,就可以开一家中等规模生鲜店,再加上有稳定的进货和销售渠道,就会有现金流了。然而,市场竞争的惨烈超出想象,由于缺乏经验,很多人已经退出市场。

比如前几年开业时,一度在哈尔滨造成轰动的淘冰城。

记者询问淘冰城某分店店长,对方称:“淘冰城2014年开业,最高峰时开店20多家,现在就剩下6家。店黄了,挺让人闹心的。”他认为,近两年,同行业竞争厉害,再加上房费、人员开支高,于是“挺不住了”,目前部分门店业务由四季生鲜管理层代管。

而四季生鲜的日子也并不“滋润”。该品牌在哈尔滨开业已有十年,经理谭峰记得,红旗大街上的店面,年租价格由最初的5万元涨到6万元,再到如今的33万元。谭峰称,四季生鲜在海拉尔开了3家分店,看中的就是当地开店成本较低。在哈尔滨周边开分店就要多考虑了,毕竟,哈尔滨市区的扩张成本实在太高了。

扎堆住宅区

500米内聚6家生鲜店

每个老板都知道“规模优势”,大家都想扩张,可担忧也是一致的。生鲜店的竞争究竟惨烈到什么程度?开店“密度”可以说明一些问题。记者用手机地图搜索,曲线街“淘冰城”附近,包围着四季、万家乐等6家同等规模的生鲜店,而且在短短1公里直径范围之内。

在居民住宅区集中的地方,连锁生鲜店密集布局。除了果蔬、肉类,很多生鲜店还有粮油、副食、面食等各种日常用品在售。“大米一斤2.99元,比家楼下超市便宜将近5毛钱,还有菜看着也挺新鲜。”周末,正在中辉生鲜挑选商品的叶女士说。在她的购物篮里,已经装上10斤大米,以及猪肉、哈密瓜和芹菜等商品。

这一年来特别火爆的中辉生鲜的毛经理说,附近社区密集程度是开一间生鲜店的首要考量。通江街店面相邻东风街小区、红专小区,500米之内包含了10个社区,因此,这样的“地界”必然是火。在中辉生鲜通江店500米之内,还有每清生鲜、优农生鲜、天润生鲜等3家生鲜连锁超市。

而处于大型农贸市场、超市卖场真空地带的居民住宅区,更是成了中小型社区生鲜店的必争之地。

在地利生鲜珠江骏景店附近300米内,聚集了炫彩solo、书香雅苑、明珠公寓、珠江嘉园、赣南小区、公滨城市花园等10处社区。站在店门前,目之所及楼栋数20几栋。500米内,有胖子生鲜、四季生鲜、佳运生鲜、黑钻尚品生鲜、家家乐生鲜、万家乐水果超市6家中小型生鲜店。

“不让挑”

让顾客回归菜市场

商家的竞争,总是会让消费者得利。但是,对于市民来说,心里也有过不去的坎。记者在供销社生鲜店内看到,很多市民伸手挑选蔬菜时,会被销售人员阻拦下来。“为啥不让挑呢?我花了钱的。”赵大娘认为,不让挑是因为蔬菜品质有猫腻儿。

今年,天润生鲜经纬街店将盛放蔬菜的玻璃柜又加高半层,专用来防止顾客挑选。很多店面会在蔬菜区域上方张贴温馨提示:蔬菜不能挑。“因为蔬菜利润本来较低,挑选会造成损耗。每天损耗超过5%就算赔钱了。”天润生鲜销售人员解释说。也有生鲜店严格控制着每日剩余库存率保持在3%至4%,特殊情况下不超过8%。

一旦开放挑选,商家就会将售价调高,这部分最终也会由消费者买单。在多家生鲜店内,记者看到有可供自行挑选的精品蔬菜区,与普通区域相比,部分菜品每斤贵出1元左右。

此外,人们对生鲜店的“品牌忠诚度”似乎并没有很高,哪家便宜去哪家买。而且,随着地产菜上市,菜市场也正吸引着客群回流。夏季是生鲜店的淡季,天润生鲜张经理说,消费者更愿意购买露天市场上成筐、成车装的蔬菜,他们会觉得那是从农村直接拉来的,吃着更放心。

张经理向记者透露,夏季叶菜日销售额比冬季减少60%是很常见的事情。

后记

剧烈的竞争引发激烈的价格战,然而,一年的低价做下来,商家苦不堪言:谁都无法保证自家价格最低,因为总会有另一家超越底线,带来更低的价格。请关注“在哈尔滨,你去哪买菜?(下篇)”《“价格战”快打不起了生鲜也想做年轻人的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