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件罕見國寶竟然以爲是假貨,被博物館以極低價格搶救回國

晉侯酥鍾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之一,晉侯穌編鐘共16只,出土于山西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晉獻侯酥的墓中,是一套完整的打擊樂器,大的高52釐米,小的高22釐米,都是甬鍾。全套鍾可分為兩組,每組8件,造型上兩組編鐘有細微差異,非同時鑄造,但音律卻非常和諧。其中上海博物館收藏其中的14只大的,山西博物院收藏最小的兩隻。

晉侯穌鍾是西周青銅重器,這套原本屬於山西的國寶,為何分居兩地呢?1992年8月,晉侯墓地的考古工作因當地的秋收而中斷,已經探查到的一座大墓——即晉獻侯酥墓的發掘工作停滯下來,秋收工作結束後再接著幹。然而,就在這個空擋裡,一夥瘋狂的盜墓賊下手了,他們炸開大墓,進行毀滅性盜掘,大批文物被偷運出境,其中就包括那14只編鍾。

14件罕見國寶竟然以為是假貨,被博物館以極低價格搶救回國

後來專家清理晉獻侯酥墓結束,在被盜的墓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兩隻編鐘,這也是全套編鐘中最小的兩件,可能是由於個頭小,也可能是由於盜墓賊的疏忽,它們才得以倖免。正當大家為丟失大量國寶而嘆息之際,奇蹟發生了,被盜的晉侯酥鐘被上海博物館以極低的價格搶救回國。

那一年,時任上海博物館館長的馬承源先生接到香港一個老朋友的電話,他告訴馬承源,香港古玩市場上有人在出售一批刻有文字的青銅編鐘,大大小小共有十四件。他的朋友告訴馬承源,這14件編鐘在香港古玩行中數月無人問津,曾經有七八個人去看過,他們都以為是假的。

14件罕見國寶竟然以為是假貨,被博物館以極低價格搶救回國

原因就是這些文物上出現了之前所見西周文物上未曾見過的刻鑿銘文,在那些所謂行內人看來,西周青銅只有鑄造的銘文,還沒有出現刻鑿的銘文,因此無人認識這是真傢伙,都不敢買。馬承源拿到發過來的照片後一看,立刻認定這是貨真價實的國寶,經請示上海市領導,決定以博物館的名義買回。

為避免節外生枝,馬承源委託朋友與賣家談判,由於賣家並不瞭解編鐘的真實價值,貨在手裡壓了幾個月急於出手,最後以一百萬港幣成交。專家們後來分析,如果對方知道銘文的內容,這個價格恐怕連最小的一件編鐘也買不到。

14件罕見國寶竟然以為是假貨,被博物館以極低價格搶救回國

晉侯酥編鐘後來經過除鏽處理,這套編鐘刻有銘文355字,讓人驚奇的是,晉侯酥編鐘上這些規整的文字,都是用利器刻鑿而成,刀痕非常明顯。銘文完整地記錄了周厲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晉侯穌率兵隨周王巡視東土、征討叛亂部落,並立功受賞的事。而這些都是我國古代史籍所沒有記載的,可以補充我們對西周時期晉國曆史的瞭解,這套編鐘銘文成為考訂西周諸王年代最重要的參考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