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汙染誰交費,誰保護誰受益!浙江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實施一年初見成效

谁污染谁交费,谁保护谁受益!浙江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实施一年初见成效

為了守住浙江這片綠水青山,浙江省各級財政部門堅持“加大投入”與“完善制度”兩條腿走路,不斷探索踐行“兩山”理念的財政路徑和浙江經驗,為共建共享詩畫浙江、美好家園提供堅實的制度支撐和資金保障。

去年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建立健全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的若干意見》,對各市、縣(市、區)按照生態綠色發展的各項指標,實施財政獎懲制度,倒逼地方政府走綠色發展之路。簡而言之,就是利用財政槓桿的調節功能,誰汙染誰交費,誰保護誰受益,以此調動各地保護生態的積極性。

這項政策實施已滿一年,成效如何?考核的指揮棒是否真正落到實處?

谁污染谁交费,谁保护谁受益!浙江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实施一年初见成效

獎!

讓保護得到補償

在衢州市開化縣音坑鄉下淤村,每逢週末,河灘邊就會聚集大量遊客,陽光穿過樹葉間的空隙,斑駁地灑在地面上,幻化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可在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垃圾堆放場。這種變化,離不開當地政府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推進綠色發展。

作為錢塘江的源頭,開化是浙江實施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的重點縣。以出境水水質為例,從2017年起,省財政提高對開化縣的獎懲標準,出境水水質按Ⅰ類、Ⅱ類、Ⅲ類佔比,每年提高每1個百分點分別給予180萬元、90萬元和45萬元獎勵;反之,按Ⅳ類、Ⅴ類佔比,每年上升每1個百分點分別扣罰90萬元、180萬元。

谁污染谁交费,谁保护谁受益!浙江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实施一年初见成效

“全新的考核標準不僅是壓力,更是動力,開化主動接受生態環境質量正向激勵與反向倒扣雙重約束,綠色發展有了顯著提升。去年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出境水水質Ⅱ類以上天數比上年增加94天,Ⅲ類水質減少13天。”開化縣財政局預算局長餘曉華說,在這項指標上,開化拿到了4.37億元的獎補資金,比上年增加了3.77億元。

既要低頭見綠水揚波,也要抬頭見青山叢林。俯瞰浙江,滿目蔥蘢,持續多年的生態公益林建設功不可沒。我省從2004年開始全面實施公益林補償政策,已經連續10次提高補償標準,從每畝8元提高到30元。尤其在2017年,提高主要幹流和重要支流源頭縣以及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公益林的補償標準至每畝40元,位居全國前列。

大力度的補償惠及全省廣大林農。淳安縣安陽鄉烏龍村有山林面積2.24萬畝,其中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1.38萬畝,按照標準,林農可以獲得公益林補助48萬元,對一個山區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谁污染谁交费,谁保护谁受益!浙江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实施一年初见成效

“降低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提高出境水水質,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加林木蓄積量、提高生態公益林保護……去年全省共兌現綠色發展財政獎補資金120億元,有力地促進了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省財政廳廳長徐宇寧說。

罰!

讓汙染付出代價

有獎也有罰。2017年,浙江省完善主要汙染物排放財政收費制度,進一步提高收費標準,按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汙染物年排放總量向各市、縣(市、區)政府收費。

“事實上,這項制度從2015年就開始在全省範圍內推廣,收費對象是各地政府,收費總量的多少,取決於各地當年排放的主要汙染物總量和收費標準。去年再次提高了收費標準,這意味著,一個地方在排放總量沒有減少的情況下,將上繳更多的費用,對於地方政府的觸動是巨大的。”徐宇寧說。

自從實施與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掛鉤的財政收費制度之後,地區環境治理成果與地方經濟利益完全掛鉤,有效地提升了地方政府主動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嘉興市財政局預算局副局長魏棟告訴記者,嘉興市通過實施汙水處理提標改造、熱電企業超低排放改造、中水回用工程等重點環保工程建設,2017年全市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比2016年減少了9.64萬噸,一年就為嘉興市節約了1.01億元汙染物排放財政收費資金。

谁污染谁交费,谁保护谁受益!浙江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实施一年初见成效

那麼,處罰金會如何處理?我省根據各地環境質量情況予以返還,由各地統籌用於環境治理。如果一個地區的環境質量越好,則該地區能夠收到省財政返還的用於環境治理的資金會越多。

除了汙染物排放外,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指標也是一個重點指標。根據2017年我省各地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情況,省財政對47個市(縣)獎勵9300萬元,同時也對17個市(縣)扣罰資金9160萬元。該項政策的實施,較好地支持了地方政府推進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率,2017年全省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7%。

補!

綠色成為風向標

獎與罰,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地方政府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對此,從2017年起,省財政把林、水、氣等主要環境質量因素組成的一個“綜合成績”,取名為“綠色指數”,並將生態環保財政轉移支付資金與其掛鉤。

“哪個地方生態保護好、綠色指數高,得到的補助資金就多,使資金分配更加科學、透明,資金使用更加精準、高效,這也是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的最大亮點。”徐宇寧說,“綠色指數”旨在通過指數的設計和運用,引導、推動各地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係,統籌算好經濟賬和環境賬、當前賬和長遠賬、局部賬和全局賬,走綠色發展的路子。2017年,省財政共兌現該項補助資金12.4億元。

谁污染谁交费,谁保护谁受益!浙江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实施一年初见成效

該機制實施一年來,“綠色指數”的風向標、指揮棒作用見效了嗎?

這種正向激勵的政策,不僅提高了地方政府提升地方環境質量的主動性,更增強了地方統籌環境治理財力的能力。全省各地政府越來越意識到“綠色指數”的重要性,學會用好這項政策。

通過治水治氣治廢,去年以來建德環境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如提前完成全市農村生活汙水治理任務;鄉鎮級以上河道達到Ⅲ類及以上水質,兩度獲得全省“大禹鼎”;專門制定了《建德市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完成全市鍋(窯)爐淘汰和改造工作……在省財政的考評中,建德“綠色指數”得分為83.2,拿到的補助資金有4669萬元。據測算如果某地這項指數為60分,相應地,就只能拿到2600萬元的補助資金,兩者相差2000多萬元。

谁污染谁交费,谁保护谁受益!浙江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实施一年初见成效

據統計,2013年至2017年,省級財政生態環境保護支出767.42億元,年均增長24.31%,遠高於同期財政收入和支出的增幅。在財政政策和資金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水、氣、土、林等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狀況綜合指數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2017年劣Ⅴ類水質斷面全面消除,縣級以上城市日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