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结婚越来越晚,年轻人在房子上的“超前消费”,该不该背锅

杭州人结婚越来越晚,年轻人在房子上的“超前消费”,该不该背锅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我不是药神》

PART 1

如果有两张同样大小的纸,要你分别写下现在国际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利弊。

毫无疑问,写“弊”的那张纸上内容会更长。

中美贸易战刚正式交战、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美国仍处于加息周期。而在欧洲,因地缘因素导致的“黑天鹅”事件,频频上演。

复杂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发展,内需必须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内需就是房子的同义词。

一方面,今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8.5%,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新低。

另一方面,楼市仍然火热。以杭州为例,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区新房成交76851套

,连续第3年高位运行。

杭州人结婚越来越晚,年轻人在房子上的“超前消费”,该不该背锅

要知道,2016年之前,杭州市区新房一年的成交量,最多也就13.3万套。2011年甚至才4.3万套。

过去两年半,杭州新房卖掉47万套,跟过去6年卖掉的房子——50万套差不多。

很多原本没有买房换房计划的人,决定提前上车。

然而,这几年杭州的房价天翻地覆,“房价收入比”已彻底失去参考价值。

和前几年相比,年轻人提前上这趟车,需要占用更多的家庭资金,甚至,六个钱包全掏空。

房子的“超前消费”,伴随的是其它消费的紧缩。下馆子少了,买衣服便宜了,不出门旅游了,另一半生日时,送上电子祝福就好。

甚至连“婚姻消费”,也因房子而发生了巨大变化。

PART 2

比如层楼粉丝小云,怎么也没想到,只想“有情饮水饱”结个婚,一路竟这么波折。

原本老早打算领证,家长非说必须“买好婚房才能结婚”。终于买了房要装修,缺钱又嫌麻烦,想想就干脆不摆酒了。

好不容易说服双方父母长辈,装修却怎么都钱不够。没辙,还得靠办酒收份子钱来“创收”……

小云是杭州人,90后,跟男友十年爱情长跑。

本来呢,2014年刚毕业时就想结婚。小云妈妈心疼独生女儿,放话说一定要先买好婚房,没得商量,而且自家不出钱不赞助。

小云大哭过三四次,妈妈就是不松口。

两人没积蓄,男友家境普通,加上两家都是杭州人,对房子地段有点挑剔,买房的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进行着。

杭州人结婚越来越晚,年轻人在房子上的“超前消费”,该不该背锅

G20后,两家人着急了,火线看房,每周都看。

考虑到按揭要控制在五千,目标是找总价120万内,面积七、八十方的房子。男友四点半就下班,跟婆婆先去看,有合适的,等小云周末再一起去看。

三、四套丁桥的房子,等周末再去看,就没了。

小两口往东一直看到过下沙,慌不择路到处看。去年2月,兜兜转转看到乔司。小云记得很清楚,那天看了两套房,看到第二套快八点,天都很黑了。

一套81㎡的两房,总价100万。房东也爽快,说等4月满两年再过户,先付10万定金。

房子落定了,两个人终于开开心心领了证。

聊到这里,小云很感慨:“最初百般不理解,现在无比感谢妈妈,市场行情价要210万了啊。

PART 3

虽然赶早上了车,后面的日子,仍是一地鸡毛。

小两口付了40万首付,60万组合贷款,手头还剩20万。正打算装修,运气太好,去年底一前一后摇中了车牌。

只好在限期半年内,买了一辆POLO、一辆凯越。

当中家里又出变故。小云爸爸犯心梗,装了两个支架,3万多。没钱了,小云只好刷信用卡分期。

摆酒费钱,本不想办,好不容易说服固执的奶奶。

想半天实在没辙,这酒席还得办,全靠收红包装修啊……为了能分批付钱,小云光婚博会就跑了三次,先后付了酒店、婚车、礼服钱。

婚庆选了一站式的,省钱。连婚纱也是租的,小云只买了一双高跟鞋,400元。

杭州人结婚越来越晚,年轻人在房子上的“超前消费”,该不该背锅

男友也变懂事许多。重度球鞋控原先5000元买一双鞋不眨眼,现在戒了。一年买一双,800元。

3月,领证一年后,小两口办完酒,终于有钱装修。

从此过上了每月收入,大部分要还按揭和卡账的生活。房贷3000,车贷2000,爸爸生病分期1500,以前买东西的分期3000。

常常只有5000元的生活费,过日子一切从简。

再不下馆子,统统回双方父母家吃,一百、两百也是钱啊。难得看电影,一律看周末上午场,省几块也好。

装修能网购的都网购。整套房子里的灯,全部加起来才一千块。

两人现在最怕的事,是接到“红色炸弹”。

“一个就是一千啊……不瞒你说,这才月初,我的银行卡里只剩1900元。暂时完全不敢生孩子。”这样痛并快乐着的日子,小云还得过上许久。

PART 4

上车者有上车的烦恼,没上车的也有自己的焦虑。

92年的小A,因为没摇到号,迟迟不敢去领证。她男友有套二手房,在闲林,89㎡。

半年前,小A就打定主意,趁单身把房给买了,偏点也行,只要挨着地铁。不然等结了婚再换房,首付6成起。

过了个年,男友甚至双方家庭,都在催婚。“你能体会吗,好像不马上结婚就犯了大罪一样。”

小A只好从男友入手,“你看我们身边的朋友,哪个不是家里有两套房,要不就有好学区。我们还不得趁现在年轻努力拼啊。”

吵架吵了无数次,男友拗不过,渐渐默认了。

杭州人结婚越来越晚,年轻人在房子上的“超前消费”,该不该背锅

刚好杭州开始实施摇号买房新政。小A盘算了下,工作三年的存款,加上公积金,大概能凑出十一、二万。父母赞助20万,加起来32万左右。

小A年收入15万,偶尔兼职做点设计,还能赚个两、三万。房子总价得控制在150万左右,压力才不会太大。

硬着头皮问亲戚、朋友借了一圈,借到了30万。

小A开始摇号,东湖城、栢悦中心、融信澜天…… 可惜老天不眷顾,摇了三四个都没摇中,顺序号一次比一次靠后。

一边等摇号,一边还得节衣缩食还债。

最近3个月,小A每天早中饭都在单位解决。晚上常常买点青菜、西红柿、肉,下个面条,二十块钱,两人的晚餐也就解决了。

杭州人结婚越来越晚,年轻人在房子上的“超前消费”,该不该背锅

加班还得赶在10点前到公交车站,要不赶不上末班车回闲林。毕竟公交4块钱就够了,顺风车拼车也要22块。

以前晚上到家,不是煲剧就是看综艺,很惬意。现在小A吃完饭就要画图几小时。

朋友给她接了点私活,一个月能多赚三四千。

扣除必要开支,每个月能攒下约1万。发工资那天就还钱,银行卡里不过夜。

“之前看中一只柯基,价格都谈妥了。算了下养只狗一年也要近一万,只能放弃。”小A说,趁现在赚钱把首付还了,买完房后要付按揭,压力更大。

这样的苦日子,小A坚持3个月了。但为了两个人的未来更光明些,她并不后悔。

PART 5

小A和小云,是杭州这一轮买房大潮下的个体。

但最近出炉的两组数据显示,她们已逐渐蔓延为现象:

买房在提前,结婚在延后,背负大额房贷、勒紧裤腰带是生活日常。

今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

不仅远低于预期,而且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都在萎缩。

因为人们把大部分积蓄收入,都投进了房子。

尤其是按揭还款能力较弱的年轻人,因为房子的“超前消费”,过早背上大额贷款,甚至影响了他们对婚姻等社会习俗的理解。

民政部发布的另一组数据则显示,今年一季度,浙江的结婚率仅高于上海,排全国倒数第二,为0.61%。

杭州人结婚越来越晚,年轻人在房子上的“超前消费”,该不该背锅

年轻人越来越不爱结婚的同时,结婚也越来越晚。

杭州的数据显示,2017年男性初婚平均年龄为28.6岁,女性初婚平均年龄为27.1岁。这组数字,比2015年增长了近1岁。

背后的原因很多,比如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城市化进程加快等。

而放在这两年的买房热潮下,为了买房推迟结婚、压力太大不敢结婚,也不可否认成为了其中的一大因素。

我们理解这些年轻人的苦处。刚需趁早上车,一向是我们的主张。不过,最终还是要量力而行,杠杆适度,不要太透支自己的生活。

想想我们的父母辈,还有国外绝大多数年轻人,“先买房”都不是结婚的必要条件。

从另一方面看,“先买房再结婚”会成为中国的新习俗,说明买房并没想像的那么难。不然,你试试“英语过4级再结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