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就是打后勤,看看二战德国的粮食状况

粮食供应室战争走向的重要环节,在二战中德国是怎样看待粮食问题的呢?


德国元首希特勒参加过一战,当时德国的后勤补给问题就很糟糕,据说希特勒当兵时的一大乐趣就是趴在床上看小耗子吃他昨天掉落的面包渣,一站之后他又经历了一次爱情创伤,从此不再吃肉,还服药减少大肠蠕动,减少放屁的次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希特勒和纳粹党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粮食的自给自足,德国不愿意将有限的外汇去交换粮食,德国农庄必要在保证牲畜的存栏数量之前保证谷物的生产数量,让人民有粮食吃,牲畜有谷物吃。到了1939年德国在谷类、土豆和肉类几个关键产物中自给自足的程度已经达到了80%,但是食品短缺,物价上涨的阴影还是会时常降临在德国人头上,希特勒说:“要想让德国人过上跟美国人一样的好日子,就需要更多的耕地。”

打仗就是打后勤,看看二战德国的粮食状况

德国有关部门统计,德国至少需要700万到800万公顷的事宜耕种的良田才能完全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希特勒知道要打仗就要及早把德国人民的肠胃调试到战时状态,1939年在德国国防军对波兰发动闪电战的一个月,严格的配给制就开始实施,严格规定各类人群所需的卡路里数量。闪击波兰后德国劳工部统计有42%的德国家庭饮食情况较上一年有所改善,德国希望对欧洲的征服解决对粮食供应上的困境,然而直到1941年春天,德国新占领的国家都没有为德国纳粹进行预想中的输血。

打仗就是打后勤,看看二战德国的粮食状况

从1940年8月开始,丘吉尔宣布对德国进行封锁与禁运,整个德国立刻陷入对油料、西游金属、橡胶、化肥和饲料等各种物资的短缺,1942年初纳粹当局发布命令,禁止犹太人购买肉类、食用油和奶制品。战事一开,其实工人们吃的更多了,为了保障生产,军工企业的工人,实际上每天要多吃500卡到1000卡的食物,德国1939年9月入侵波兰,到1940年中,帝国元帅葛林宣布,军工企业的工人可以享受和现役军人一样的食物供给,然而这一要求并不能得到满足,加班工人可以额外得到一份工作加餐,而实际得到的就是一片黑面包,里面夹着一块可怜的人造黄油,鲁尔工业区的工人给这个起名为“葛林三明治”。

打仗就是打后勤,看看二战德国的粮食状况

1941年德国本土民众的食物消耗比1938年下降了大约20%,许多德国青年入伍就是为了国防军和党卫军的诱人伙食,有一位新兵在日志中写到,肉排、沙拉、交了肉汁的土豆泥,香肠还有巧克力,能吃到这些在家乡久违的食物,简直不可思议,几个月前这位19岁的士兵还在钢铁厂做学徒,每天只能171克的肉制品,这对一个高大健硕的日尔曼青年来说实在微不足道。1941年初,希特勒就意识到作为粮仓的乌克兰与高加索的油田同样重要,应当作为高优先目标占领,乌克兰广袤的农田一旦被掌握,纳粹德国本土的农民和战争机器就可以获得充足的补给,希特勒对整个欧洲的统治将由其对粮食资源的掌控而成功。

打仗就是打后勤,看看二战德国的粮食状况

从1941年到1944年的列宁格勒围困,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对饥饿攻势的集中体现,纳粹的策略很简单,掠夺资源给战争机器用来运转,而劣等民族将在饥饿中灭绝,在纳粹统治下,波兰犹太人每日卡路里摄入量被严格控制在184卡,1943年德国从占领的苏联领土上掠夺了900万吨谷物,200万吨饲料,300万吨土豆,66万吨肉类,整个占领期间德国从苏联运走900万头牛,1200万头猪,以及1300万头羊。

打仗就是打后勤,看看二战德国的粮食状况

总结:德国人为保证军队的粮食供应,采取了两个手段,第一,大力提高本国的粮食和牲畜产量,希望实现自给自足,但是由于土地有限,仍然无法完全解决粮食问题,所以在本国实行严格的配给制,第二,对外掠夺,希望征服欧洲给德国输血,德国把多去广袤的乌克兰农田提升到了最高级别的军事目标,并通过围困和占领从苏联掠夺了大量的粮食和牲畜,通过种种手段,德国人基本保证了战争机器的运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