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已到牛熊拐點!長周期配置 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首選

大宗商品已到牛熊拐點!長週期配置 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首選

先看第一部分,本輪大宗商品上行週期的規律,這張圖(圖1)藍色這根線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的累計同比數據,紅色這根線是南華綜合指數。可以看到在2016年初以來的這波上漲的時點跟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這根線還是非常吻合的,也就是說這一輪商品上漲其實是由下游需求驅動的部分要多一些,也就是開工率上來帶動相關金屬、工業品、化工品需求上來從而拉動大宗商品從底部復甦。從底部到目前為止這個高位剛好是兩年半左右,為什麼說這個時點非常重要呢,後面我會跟大家看一下,這個時點其實是有邏輯的。

【更多行情,可關注期金管家官方網】

大宗商品已到牛熊拐點!長週期配置 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首選

圖1

大宗商品已到牛熊拐點!長週期配置 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首選

圖2

我認為供給端,也就是所有周期商品生產商的產能增速,從2018年中來說應該會即將觸底,並且快速回升。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看這張圖(圖2)。這張圖是所有生產大宗商品的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數據的加權值,藍色這根柱狀線是這些所有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它的淨資產收益率水平跟大宗商品絕對值的價格相關性應該是最高的,因為大宗商品的價格決定了它收益率的水平。2008年底到2011年三季度,這也是一輪大宗商品的復甦,隨著淨資產收益率的回升,我們看到黃色這根線也跟著回升,黃色這根線指的是所有上市公司用於投入到產能建設當中的資金。可以看到隨著上市公司的利潤回升,它加快投入產能,投入了大概是兩年半時間,最終產能投放逐步的投入市場之後,利潤率迅速有了大概幾年的下滑,所以我們認為2015年底2016年初到目前為止的這輪經濟復甦,或者說大宗商品反彈這波週期,同樣規律上跟上一波是完全類似的。隨著2016年初這一波大宗商品的上漲,這些大的上市公司繼續跟上一輪一樣的投入到採購新的產能,採購新的固定資產當中。而固定資產的建設週期大概也就是一年半到兩年之間,所以說,為什麼我們認為今年這些產能會進入到快速上漲之中,就是因為這個時間差。

我認為當前這個時點跟2011年年中是非常接近的,產能建設反彈的時點即將在2018年到2019年這個時間段體現出來。

從整個大宗商品供給端來說,2018年到2019年這個時點應該是供給端的轉折點。如果想分析整個工業品或者說大宗商品的走勢,還需要從需求端來看一下,為什麼我們認為需求端很難繼續擴張?我們知道需求端,包括各種工業品,目前需求還是非常不錯的,像煤焦鋼礦,這些商品絕對價格和相對價格都在高位震盪挺久,原因是什麼。原因就在於基建水平在下降的同時,房地產還是非常不錯的,包括房地產新開工數據還是在緩慢攀升,所以要判斷需求就是要判斷房地產開工什麼時候會弱化,所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下面這張圖(圖3)。

大宗商品已到牛熊拐點!長週期配置 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首選

圖3

這張圖紅線是什麼待會介紹,先看藍線,藍線是全國100個城市平均住宅價格的同比值,由於2017年以來有一些新房限價措施,所以它跟實際情況略微有些不一樣。紅色這根線是我們模擬出的房地產需求與供給的差,為什麼是需求供給差呢,首先我們發現需求端和利率水平有一個負相關的關係,而且會有時間的延遲效應,當房貸利率下降的時候,購房需求會有一定上升,所以我們把需求端認為是房貸利率滯後半年的一個水平。供給端我們放的是一年半也就是18個月以前土地成交量,為什麼是18個月,我們知道房地產企業去拍地拿地再到市場銷售全國平均來看時間差是一年半,所以說我們為什麼認為當前房地產還是比較火爆的原因就是因為一年半以前到三年以前,拿地數量由於2014、2015、2016年比較低迷,這個時候土地供給量還沒有上來,而這個現象即將在2018年年中之後,大家可以看到紅色這根線就是需求減去供給,這個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差即將在2018年年中有一個比較快速的下行。這個下行會導致房地產並沒有之前那麼火爆,它肯定會有一個邊際趨弱的效應,只要它邊際趨弱,房地產投資、新開工就不會有之前那麼旺。我們只要判斷房地產需求沒有之前那麼旺,再由之前的產能推算供給,需求供給會在2018年三季度出現反轉的情況。基於這幾個比較簡單的點,我認為整個商品走勢,尤其是工業品,應該來說即將進入一個拐點,時間點大家可以對比一下2011年那一年發生了什麼。

我們既然確定了整個大宗商品,尤其是工業品,即將牛市轉熊市,那麼農產品還有什麼配置的機會呢。如果做多的話我們首推農產品,為什麼?第一,從比價來看,一個是外盤的核心定價品種,包括CBOT的大豆,玉米等等。這張圖(圖4)是CRB外盤農產品指數比上CRB綜合指數的圖,可以看到國外來看,整個比價農產品還是處於低位,而且這個水平比最低點距離不是太遠。

大宗商品已到牛熊拐點!長週期配置 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首選

圖4

大宗商品已到牛熊拐點!長週期配置 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首選

圖5

再看一下國內的情況(圖5),國內的南華商品指數,尤其是南華農產品指數,同樣處於比較低位,用南華農產品指數比上綜合指數,大家可以看到,剛好是處於區間的下沿,所以說如果認為工業品偏弱的話,這個比價是會往上走的,所以說在這個背景之下,想做多的話肯定首推農產品,如果想做對沖的話,肯定是買農產品空工業品。

再看一下農產品自身的點,部分農產品從年度的角度來看的話,會出現年度期末庫存下降,我們知道農產品的需求彈性是非常穩定的,不會因為價格高低導致食用的玉米、大豆之類的價格變化多少,所以主要衡量價格上漲還是下跌依據是期末庫存,或者說是產量的增減。我們看到(圖6)

全球的玉米、大豆、棉花的庫存,在2017年度、2018年度都是預計連續下降的趨勢,所以說,這幾個品種應該是從長期來說處於底部逐漸抬升的情況,相關品種可以關注一下。

大宗商品已到牛熊拐點!長週期配置 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首選

圖6

最後一個就是資金,2018年農產品成交佔整個市場成交量,佔比是有一個大幅增加,特別是2018年初以來,這也體現了資金對於農產品逐步關注,同時也是因為農產品自身,包括蘋果等自身個性題材開始增多,所以大家應該是要逐步關注農產品裡面偏多的機會。

美豆、豆粕

大宗商品已到牛熊拐點!長週期配置 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首選

圖7

第二方面,我們來看一下美豆、豆粕,看一下最近的情況,這張圖(圖7)紅色這根線是美國大豆期末庫存消費比的一個圖,藍色這根線是CBOT大豆的連續合約,可以看到一般來說,即使時間週期放的更長一點,庫存消費比和CBOT大豆的價格都會呈一個反向關係,而在今年三四五六月份以來,價格的負相關性基本是沒有了,原因就是因為我們貿易摩擦的影響,加不加徵25%的關稅其實對價格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遠大於當前的庫存消費比波動。這就導致很多分析師把重點放在貿易摩擦的分析中,基本上這也是非常合理的,因為貿易摩擦在短中期都會影響到美豆、豆粕的走勢。

大宗商品已到牛熊拐點!長週期配置 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首選

圖8

雖然到目前為止關稅還沒有正式徵收,但是已經影響到了國際貿易格局。為什麼這麼說呢,看一下面這張圖(圖8),我們知道一般來說,每年的二季度都是巴西大豆進口相對量比較大的時機,而這個時候跟巴西大豆競爭的也只有美國大豆。所以把巴西大豆和美國大豆出口報價做一個價差,用此來監測國際貿易有沒有發生一些比較大的預期波動。可以看到,價差在每當有一個重大貿易政策出臺,價差都會波動到80美分/蒲式耳,0-80美分/蒲式耳對美豆價格相當於8%的波動,可以看到貿易政策對巴西美國出口形勢影響還是非常大的,而我們認為80美分/蒲式耳絕對水平應該是接近了多數需求國對這兩個進口預配價差,因為每當價差在這個附近的時候都會出現別國進口美國大豆的情況,比如說阿根廷不選擇從巴西進口大豆而從美國進口大豆就說明80美分價差對它來說是非常划算的,所以說這個價差即使是真的徵收25%的話,這個價差繼續往上擴的空間是有限的。

大宗商品已到牛熊拐點!長週期配置 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首選

圖9

再看一下巴西和美國出口份額的情況(圖9),左邊這張圖是美國大豆出口到除了中國市場之外的情況,右邊是中國進口巴西大豆的情況。左邊這張圖顯示的中國傾向於不採購美國大豆,但是美國大豆由於價格優勢,其他國家爭相去採購美國大豆,這裡的增長幅度還是比較大的。右邊這張圖顯示了中國選擇不進口美國大豆就更傾向於進口巴西大豆,這裡綠線比去年同期也是有一個接近30%-40%的增幅,可以看到即便是貿易政策沒有正式實施,也對當前國際大豆貿易結構產生了非常大的改變,至少從量的同比來看,中國是購買了更多巴西豆,美國出口更多了除中國外市場。

貿易摩擦可能即使到7月6號之後,可能也是處於難以塵埃落定的情況,因為特朗普政府上臺之後,不光是針對中國,也針對歐盟等其他國家,包括加拿大,它都採取了類似的貿易保護措施,所以中美貿易摩擦短期內很難有一個談判結果,這裡有一條新聞,上週二(6月26日),中國國務院宣佈將下調部分亞太國家大豆進口關稅,我們認為這一步措施可能就是為了7月6號不得不真的徵收25%關稅,增加它的騰挪空間,因為印度其實也是有大概一年幾百萬噸的出口量,可以供我們國家去選擇。所以去降低印度等南亞國家的關稅可以為我們加徵美國大豆關稅增加更多的騰挪空間。所以說目前政策處於愈演愈烈,暫時沒辦法確定關稅政策有不徵收的跡象,所以大家可以關注一下7月6號的情況。目前市場上認為7月6號是較大概率會發生。

由於豆粕單邊機會收到關稅政策影響,比較難操作,因為加徵25%關稅之後豆粕價格並不算低,如果不加收25%的,現在豆粕價格是偏高一點,7月6號到底加不加徵,到底加徵是不是25%,其實都是不太確定的,所以單邊交易機會不是很高。建議大家可以關注一下期權上的事件性的一個機會,為什麼這麼說,看一下這張圖(圖10),圈出兩個點,分別是清明節那次關稅政策出臺之後期權波動率在當天飆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之後就會出現消化政策,波動率下跌這種情況,而六月份這次,同樣是開盤處於比較高的位置,之後就會逐漸逐漸下跌。我們認為貿易爭端有加劇可能,或者說頻繁加劇的現象可能會繼續發生的情況下,這個機會應該可以多次關注,假如7月6號政策有一個比較大的波動,那麼當天豆粕期權開盤隱含波動應該處於一個比較高的位置,而這個位置你去賣出跨式期權應該來說會有一個不錯的表現。因為波動率就相當於期權的類似市盈率的情況,你可以選擇在市盈率高的時候賣出期權,這個機會大家可以關注一下,我們還是重點推薦的。

大宗商品已到牛熊拐點!長週期配置 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首選

圖10可以關注玉米

第三部分我介紹一下玉米這個品種,玉米這個品種長期的格局是比較確定的,也是有一些機會推薦給大家。第一,玉米從年度來說,2018-2019年度新糧是有缺口預期的,不算國儲的庫存,就按當年的種植面積按照往年的單產水平來算,2018-2019年度新糧供需缺口是在4000萬噸之上,而這個缺口比2017-2018年度有所增加,所以我認為,至少在2018-2019年度玉米的走勢應該是延續波動率比較低的慢牛化的一個行情,大家可以關注一下,尋找時點去佈局多單,這是一個比較推薦的做法。

看一下具體的供需平衡表(圖11),這個平衡表是國糧信息製作的,最下面一列是結轉庫存短缺的量,可以看到2016-2017年當年的庫存量是供大於需共大概45萬噸,2017-2018年這個值變成短缺2410萬噸,可以看到當時就是玉米觸底反彈的情況,再看一下2018-2019年預測,2018-2019年供小於需浮動是4130萬噸,所以產量缺口在2018-2019年度有一個擴大的趨勢,所以我認為玉米在長期,至少在2018-2019年度還是偏慢牛的觀點。第三個,怎麼界定價格,我們可以通過新糧陳糧的價差來恆定一下到底1901/1905價格下限到底是多少,2017-2018年度新糧缺口2000萬噸的條件之下,當前國儲拍賣的陳糧交割成本在1750,也就是說缺口在2000萬噸的時候,交割成本在1750,,理論上講,2018-2019年度新糧缺口在4000萬噸,到時候拍賣陳糧的價格就應該在1750以上,更何況新糧呢,所以我們從成本角度認為,1901/1905合約1800以下的空間相對有限。

大宗商品已到牛熊拐點!長週期配置 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首選

圖11油脂短中期都沒有機會

第四個想跟大家分享的品種板塊是油脂,油脂我們知道在所有農產品當中,它表現的跟白糖等明顯偏熊的品種都非常類似,它還是處於跌跌不休的情況,他為什麼短中期都沒有機會。這張圖(圖12)是是全球棕櫚油結轉庫存的情況,棕櫚油從全球角度來說是第一大貿易油脂,所以我們核心關注棕櫚油的情況,可以看到棕櫚油的庫存在2018-2019年度還是大幅上升的情況,所以庫存難以扭轉的話價格自然是很難出現反轉,最多是出現一個小的反彈,這是長期的情況。

大宗商品已到牛熊拐點!長週期配置 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首選

圖12

為什麼我們認為2018年三季度、四季度很難出現比較好的反彈,因為基於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增產週期還沒有完,看一下圖(圖13)2017年到2018年一季度馬來西亞降雨量是非常充沛的,2017年降雨量是藍色這根,可以看到這根線比近五年近十年平均水平明顯要高不少,而且根據數據來看,2018年前幾個月降水量也是非常充沛的,這個降雨量對產量的影響平均會滯後大概六個月,這就意味著馬來西亞在二三季度,或者四季度前幾個月,都會處於一個富產週期,富產週期就意味著庫存會比往年累積的快一些,這就是我們認為油脂價格雖然絕對價格在低位,但是不適合作為反彈標的,甚至可能會繼續走弱。我們把油脂類比成工業品當中的天然橡膠,也就是說這個品種不太適合長中期在這個位置去佈局底部反轉,我們認為在幾個月內都不太可能。所以我們對油脂的定性認為,穀物也好,油料也好,基本面都比油脂要好一些,所以你如果是偏多的思路,那肯定是以油料,以穀物這些品種配置,油脂在2018年可以不太關注。

大宗商品已到牛熊拐點!長週期配置 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首選

圖13核心機會展望

最後,我由前面的一些邏輯來跟大家推薦一些機會。大的方向上農產品比工業品價格是低的,驅動上我們認為工業品即將轉勢,所以如果是做比較長週期的配置,多農產品空工業品是我們的首選,具體板塊應該怎麼選擇呢。第一,多穀物空黑色。第二,多油料空黑色。如果具體到品種上,我個人認為多玉米空焦炭應該空間是非常不錯的。農產品裡面有一些政策性影響,事件性影響的機會,可以關注一下豆粕期權,如果政策出臺當天期權開盤成交波動率比較高的話,是非常不錯的賣出期權機會,從前兩次統計來說,平均賣出一對豆粕期權可以賺70-80個點,這也是一個可以關注的思路。

(此篇文章來自網絡轉載,若轉載文章作者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