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零售迎來「蘇寧周期」,萬億蘇寧還有多遠?

智慧零售迎來“蘇寧週期”,萬億蘇寧還有多遠?

在蘇寧2018年度工作規劃和部署會議上,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說過:2018年是蘇寧智慧零售全面爆發最好的時機。

而在海哥看來,2018年對蘇寧而言,它更是蘇寧整個成長史上的一個新起點。

這一切,我們可以從蘇寧的發展路徑中找到脈絡和線索。

1990年,在南京由一家空調專營店起步,蘇寧初創;2000年,蘇寧開啟全國連鎖擴張步伐;2004年,蘇寧在深交所上市;2009年,開始互聯網轉型。2012年-2014年,蘇寧遭遇轉型中較為艱難的時候。2015年-2017年,蘇寧開始觸底反彈,到2017年下半年基本實現轉型成功軟著陸。

歸納起來看,蘇寧大體上經歷的成長階段為:1990-1999年的初創及積累階段;2000-2009年為全國發展高峰階段。這期間,在電商大規模崛起前,蘇寧力壓國美,穩坐家電連鎖霸主地位,股價也在2008年1月達到最高點。2010年到2017年,為蘇寧互聯網轉型歷經艱辛並最終成功的基礎積累階段。

從2018年開始,結合零售業的變革,以及蘇寧的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看,蘇寧在互聯網轉型後迎來了歷史上第二次全面擴張新週期。

智慧零售迎來“蘇寧週期”,萬億蘇寧還有多遠?

我把它定義為“蘇寧週期”。

基於此,我個人斗膽做出論斷:蘇寧市值目前處於嚴重低估期,股價未來3-5年有極大概率重回70多元的歷史巔峰。鑑於零售的OMO(Online-Merge-Offline,線上線下的全面整合)時代和智慧零售時代來臨,蘇寧迎來第二春的時間只會比上一輪高峰期的到來要短。

此論斷來自以下三個方面的支撐:

一、蘇寧歷史股價走勢驗證

資本市場有一個亙古不變的規律:歷史會重演。

我們還是從蘇寧的股價歷史脈絡來看:看長週期,蘇寧股價處於一種U型走勢,幸運的是U型底部已經遠去,反轉已經開始。這個底部在2013年8月份。蘇寧已經度過最艱難的那個階段,目前股價已經迴歸到3倍於底部的水平。

智慧零售迎來“蘇寧週期”,萬億蘇寧還有多遠?

從一個又一個小週期來分解看,2006年10月處於相對低點,到2007年2月到達72.72元;中間應該有過除權,從2007年4月到2008年1月站上股價74.84的最高點。我清晰的記得,蘇寧市值在2007年8月首次突破1000億元。

這在當時來講,絕對是一個大事。誰也沒曾想到,蘇寧的市值在會在後來的互聯網時代跌破1000億元。

從此之後,蘇寧的股價基本上反映了零售業互聯網轉型的歷程,當蘇寧的線上平臺業務業績亮眼時,則股價高漲,反之則下跌,很好地體現了“晴雨表”作用。

從2008年1月曆史高點到2013年6月份,A股市場進入了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熊市階段。

從2013年6月到2013年10月,蘇寧股價從最低4.56反彈至14.33,這是一個3倍的投資機會點。彼時,蘇寧易購在經過2012年與京東一戰成名後進入電商B2C第一梯隊,成為了蘇寧市值提升的重要支撐點。

從2013年底到2014年5月,蘇寧股價再度跌到6元左右。那時的蘇寧,正處於轉型大量投入的虧損階段。2014年的上半年,蘇寧的營收和淨利在雙雙下滑。

從2014年5月到2015年6月中旬,蘇寧股價漲近4倍至23.54元,這是一個約4倍的投資機會。2014年的財年,蘇寧通過門店物業的運作實現盈利。2015年一季度,蘇寧淨利虧損開始收窄,線上保持高速增長。

從2015年6月到2017年5月,整整兩年的時間,蘇寧股價震盪跌至9.9元。2015年財年,線上營收繼續高速增長,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72億元,同比增長0.60%。整個2015年,蘇寧股價均維持在較高水平,震盪空間不大。2016年,整體營收增速緩慢,淨利下降,線上增速依舊。

從2017年5月至今,蘇寧股價處於小幅反彈之中,近半年多數時間維持在12-14元左右。

從以上的股價走勢脈絡(忽略增股除權因素),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1、蘇寧14年上市歷程中,股價從低點到一個相對高點的時間週期集中在4-13個月;

2、蘇寧股價與業績的對應程度很高,基本都是價值投資的反應;

3、從以上的軌跡看,目前蘇寧股價橫盤已經半年之多,未來6-12個月之間,或將又迎來一波1倍以上的投資機會。前提是,目前蘇寧在推進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在大投入的同時還能保持較高的營收和盈利增長。

二、線下零售將迎估值修復

一直以來,互聯網公司都靠高速增長的“市夢率”來支撐股價。

在國內零售業,蘇寧和京東將永遠是一對貼身肉搏的死對頭。一個從線下往線上打,最終線上線下融合升級成為智慧零售;一個從線上開始往線下打,以無界零售做零售轉型服務商。如果做要比較,蘇寧和京東在市值、股價上都有一定的對比價值。

按照京東目前的盈利能力,2017年盈利50億人民幣,股價按目前的37美元計算,京東市盈率近67倍。而2016年,京東盈利為10億元,市盈率估算應該在200倍以上。

蘇寧2017年盈利42.13億元,目前市盈率約30倍。如果剝離投資收益,蘇寧2017年淨利潤為9.28億元,蘇寧市盈率會在136倍左右。

從以上對比看,剝離投資收益後的2017年的蘇寧在市盈率上與2016年的京東更接近。盈利均在10億元附近,京東的市盈率是蘇寧的2倍。如果不剝離投資收益,即便拿2017年相同時間維度對比,京東市盈率也是蘇寧的2倍。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大致的結論是:兩家總體盈利能力差不多的公司,一定程度上來講,京東更多的享受到了互聯網高估值的好處。

如果拿A股科技公司對比,不少公司的市盈率在都在上百倍甚至數百倍。顯然,蘇寧一直被納入了傳統零售的估值邏輯,A股的科技股高估值紅利也沒有趕上。

而現在,零售發展的天平開始向蘇寧傾斜。線上線下融合,蘇寧京東最終都是殊途同歸。但兩者的處境完全不同:京東正處於線上互聯網流量紅利消失、加大線下投入短期收益並不確定的通道;蘇寧則處於線上高速增長、線下經營穩健擴張雙線前景較為確定的通道。很明顯,蘇寧的韌性和持續盈利能力似乎更強一些。

智慧零售迎來“蘇寧週期”,萬億蘇寧還有多遠?

因此,原來純電商公司在走向線下的過程中會走完一個市值接近傳統零售的修復過程;而原來主打線下的零售公司,在強化線上並雙線融合發展的同時,市值會迎來靠近於純科技公司的上升修復過程。

我們可以從兩家公司在每次發完財報以後均有著不同的走向,可以窺見一斑。3月初,京東發佈2017年財報及第四季度財報,盤中股價大跌接近10%。5月8日,京東發佈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週二收盤股價跌4.6%。

在此期間,京東還遭遇了瑞信分析師以物流、研發和投資支出導致成本上漲為由,將京東2018年盈利預測下調33%,股價受重挫。更有甚者,據京東2017年年報披露,高瓴資本已退出京東主要股東行列。

與處在高壓位置的京東不同,蘇寧走出轉型困境後,在大開發的路上一路狂奔似乎要輕鬆許多。處於相對的低估值,自然就給未來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智慧零售迎來“蘇寧週期”,萬億蘇寧還有多遠?

對此,申銀萬國認為,蘇寧是唯一具備線上線下雙向銷售及服務能力的企業。全品類+全渠道戰略驅動業績進入新一輪成長週期,零售、物流、金融多點開花,維持“增持”評級。中泰證券給出了蘇寧易購2018年1664.3億元的總估值,相比目前市值上浮30%。

三、智慧零售迴歸蘇寧主場

無論是阿里提出的新零售,還是京東提出的無界零售,甚至騰訊後來也來蹭智慧零售的熱度,最終指向都是蘇寧最新提出智慧零售核心陣地——擁有85%零售份額的線下市場。

其中,蘇寧是所有巨頭中唯一具備近30年零售運營經驗積累的公司。眾所周知,零售的利潤是一點點扣出來的,一般也就3-5%的空間,線下的錢遠沒有那麼好掙。

在零售運營的效率、經營質量等方面,蘇寧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

伴隨著蘇寧長達近10年的互聯網轉型,蘇寧在線上運營、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已經趕上了互聯網巨頭的步伐。在大件物流服務質量上佔據絕對優勢的前提下,小件物流體系也在逐步完善。蘇寧同時依靠線上線下優勢,賦能整個中國零售的能力大大提升。

既然冤家路窄,這裡還是要拿京東做對比。如果京東在線上擁有多大的市場空間,蘇寧在線下主場理論上就會擁有多大的市場空間,甚至是數倍於京東的空間。

也是基於這樣的市場前景,蘇寧提出了2020年交易額4萬億、線下門店2萬家的目標。這一數值,相當於京東2017年GMV的3倍之多。由於在統計上的差異,蘇寧的交易額較京東GMV含金量可能還要高出不少。

提到GMV,就不得不提到京東的GMV算法,京東是下單即計入GMV,不論後續用戶是否支付、取消、拒收、退貨都做計算。

與此同時,蘇寧在服務更多線下企業的過程中,由此帶來的服務的收入空間也會十分巨大。目前,京東2018年Q1財報已經把服務性收入作為一個新的增長點。

與以往蘇寧在線上落後的情況下去追趕京東不同,現在京東但凡有的新增長點,蘇寧均能夠反手大力發揮,畢竟時代和場景都來到了蘇寧熟悉的主場。

目前,零售巨頭們都均已經形成了零售交易、物流、科技、金融、物流等比較完善的版圖。零售的本質,在好產品、好價格、好服務的基礎上,大家一致的使命都在極盡力量做大交易額,並向金融大規模挺進。

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邏輯:在零售只有個位數的盈利空間下,只要把更多的交易額攬到自己的池子中來,流水的收益率能跑贏銀行利率,就能有更大的利潤。當然,這只是最保守的計算。數百萬商戶的借貸、用戶消費金融、交易手續費的收益等加起來的空間,想必非常可觀。

因此,我們可以大膽的挑明,無論是蘇寧還是京東,到底是用自營的方式還是加盟的方式在開店,最終都會指向做大交易流水池。區別在於,蘇寧是自營開店為主,京東是加盟“掛牌”為主。從各自的優勢來看,蘇寧自營未來的穩健性和後勁潛力會大一些。至少,京東的線上自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當蘇寧各個類別的自營門店摸索完畢以後,必然會全面進入加盟時代。畢竟,擁有智慧零售操作系統的加盟和過去粗放的加盟,已經不是一個時代了。或許,智慧零售下的加盟,與不加盟,區別真有那麼大嘛?未必!

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真正在大規模佈局零售的兩個死對頭,到底誰是最後的贏家,今天下定論還為時尚早。即便沒有分出伯仲,照今天這樣赤身肉搏下去,雙寡頭競爭的格局,一定也會讓兩者越來越強大。這也是很多行業存在的競爭模型。

智慧零售迎來“蘇寧週期”,萬億蘇寧還有多遠?

綜合以上因素,從宏觀趨勢及微觀優勢上看,市值僅1200多億的蘇寧,若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能夠全面落地並實現對中國零售的開放賦能,未來3-5年必然是萬億量級市值的一極。

注: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主要做理論分析,不做投資決策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