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種錦鯉的「墨」到底有何不同?

錦鯉的墨雖然名稱一樣,但因品種的不同所以墨的來源也不同,因此墨的顏色和形成方式也都不同。那我們就來說說不同來源、不同的墨吧。

如緋寫、黃寫般的硬墨是屬於真鯉墨質的一種。桃太郎的改良導入的是帶有真鯉系統的石和松之助,本來是想讓魚巨型化,讓瘦長的松之助長出體高變得壯碩有分量,但這種改良卻讓墨質變得狂野,甚至出墨的位置大小都無法預測。這種墨質看起來既不像緋寫、黃寫般的硬墨,也不是大正三色既有的墨,反而有點像昭和三色身上的鍋墨,在亮度上不如青墨那麼亮麗。

不同品種錦鯉的“墨”到底有何不同?

導入真鯉後的松之助三色的墨質確實變得像昭和三色的墨質,沒光澤且會跑,但是為什麼又與昭和三色中的硬墨不太一樣呢?這是一種育種,繁殖者只留養想要的墨質的個體,累代篩選繁殖的結果,所以墨質不好的硬墨沒出現在松之助身上應該比較合理吧!

不同品種錦鯉的“墨”到底有何不同?

松之助大正

另外大正三色和昭和三色選別留養時的方法也不一樣,昭和三色選別時留養的是黑子,而大正三色選別時則是淘汰全黑的魚,因此留養魚的墨質及邊際會較傾向淺黃系的墨質(只是這種墨質中帶著真鯉的野性)。石和在十幾二十年前常常會在宣傳廣告中刊登一種很像五色的變種魚(推測是加入真鯉血生產時的副產品),這些個體中常常有昭和三色的硬墨。

不同品種錦鯉的“墨”到底有何不同?

五色的地體是沒有光澤的真鯉體色,加入真鯉系統的松之助個體可見到墨質邊際不佳且有芝麻斑,所以在這種改良中,硬墨的個體是有出現,只是都沒被留存下來。有些系統的昭和三色和白寫在幼魚時期也會有真鯉般體色的墨,但成長後,這種假墨會退掉,繼而浮現出漂亮的墨質。不過石和的變種鯉都是三歲的個體了,地體的顏色應該是不會再退了。這些個體石和當初在選別時為何會留下?可能是用來觀察作對照用的吧!通過此例子可說明,在加入真鯉血統的育種改良過程中,接近真鯉的地體和墨質的子代是會出現的。

不同品種錦鯉的“墨”到底有何不同?

桃太郎三色這種帶野性的墨是好是壞見仁見智,但是有一個大前提:大正三色的欣賞重點是靈魂卻是光澤,沒有光澤的墨斑,就算位置再好,墨斑再凝聚大塊,都非上品。

大正三色是從淺黃而來,墨也是從淺黃而來,這也說明為何大正三色的墨斑與昭和三色的不同,會有藍色光澤(淺黃的基礎體色)。這種墨的本質和從真鯉或烏鯉身上遺傳到墨質的昭和三色是不同的,光澤感當然也不同,昭和三色就算墨再好也不會有藍影的隱墨,這是因為墨本質上的不同。

不同品種錦鯉的“墨”到底有何不同?

所以帶真鯉血統的大正三色的隱墨通常是灰黑或灰褐色,和墨斑來自淺黃的大正三色的藍色隱墨有很大的差別。可以說,帶青色的墨未必沒有真鯉血統(帶真鯉血統的後代也有青墨的個體,如果要選就要選這種墨質的個體),但是灰黑或灰褐色的墨就一定來自真鯉。帶有真鯉血統的後代也有青墨的個體,像這種個體有時從墨的走法和整體感覺可以看出,但也有完全看不出來的個體,而這種個體才是完全改良成功的,是完成品,是高價或不賣的好魚。

錦鯉的墨主要有三大系:淺黃系.烏鯉系及真鯉系

淺黃系的墨是帶藍光或紫光的漆墨

不同品種錦鯉的“墨”到底有何不同?

不同品種錦鯉的“墨”到底有何不同?

不同品種錦鯉的“墨”到底有何不同?

(來自淺黃的大正三色漆墨大多有前插或隱墨,且前插和隱墨會呈藍黑色與淺黃的網目顏色相似)


鯉系烏的墨

不同品種錦鯉的“墨”到底有何不同?

烏鯉的墨是純黑的墨(純黑的體色與真鯉的黑褐色、鐵真鯉的鐵黑灰色不同)


真鯉的墨

真鯉的墨是黑褐色或黑灰色,墨較在體表,不具光澤。帶有真鯉墨色(黑褐色)的大正三色在日本是不常見的,即使是桃太郎的魚也不太容易找到,但是這種墨質的魚在臺灣的大正三色身上卻出現較多。這並不是因為日本的桃太郎系不會產出這種墨質,而是因為在選別時日本業者會將這些墨質不良的魚淘汰掉。

不同品種錦鯉的“墨”到底有何不同?

來自真鯉的墨,帶黑褐色調且較表面性很像昭和三色的硬墨。如:紅圈內的墨


昭和三色的墨

昭和三色的墨有來自鐵真鯉的硬墨和來自烏鯉系的軟墨。鐵真鯉的墨是以前最早昭和三色的墨,這種墨質現在還會在真正的緋寫身上看到,墨質較表面,不是從地肌底下浮現,墨質穩定不易下沈,但是墨的質地不佳,邊際差且不帶光澤;

不同品種錦鯉的“墨”到底有何不同?

烏鯉系的軟墨從地肌底下浮現,墨質邊際是完整的一片鱗,所以邊際非常乾淨完整,完成後的墨質是純黑的,質地好的墨會帶有光澤。這種墨會因環境變化呈現不穩定的下沈或浮現,最具代表性的品種就是松川化。


松川化的墨

不同品種錦鯉的“墨”到底有何不同?

松川化的墨質浮現頃向,最先浮現和最強勢的地方都在腹部,這就是大日非常注重腹部的墨、腹卷墨的意義所在。


好啦,小編主要跟大家分享了三大系,各位魚友們可以在評論區積極留言哦,把你們的乾貨知識也分享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