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房地产市场可能要动真格了,房价真的会扛不住吗?

这一次,房地产市场可能要动真格了,房价真的会扛不住吗?

不知不觉中,这场号称“史上最严楼市调控”的房地产大戏已经持续上演了20个月的时间。同样,对于不少购房者来说可能也已经足足观望了20个月。

从2016年930新政以来,全国楼市调控的范围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二线城市,再到当前三四线热点城市密集接棒,长期以来关于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也已经渐渐破灭,诸如北京、深圳等政策最严厉的一线城市都出现了房价下跌的明显态势。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楼市调控下暗潮涌动,种种乱象充斥着房地产市场,而往往这时候最受伤的还是那些刚需置业者,他们几乎没有“还手”的能力。从整个大的经济环境角度来看,扰乱房地产市场的诸多乱象也相当于为楼市的健康运行设置了重重阻碍。

这一次,房地产市场可能要动真格了,房价真的会扛不住吗?

​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特别是2018年上半年全国不少热点城市出现的抢房热现象,以住建部为代表的国家层面不仅多次直接表态楼市调控持续收紧的趋势,而且也密集出台了诸多政策,这让不少最初对楼市调控表现出不以为意态度的楼市各方都越来越谨慎了。回顾上半年,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住建部以下几个时间点的态度看出楼市调控的趋势。

2018年1月初,住建部部长王蒙徽提出2018年楼市调控的方向就是“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而回过头看看这半年,调控几乎改变了2017年“一刀切”的政策,如今抑投机与保刚需同步进行,可以肯定2018年下半年保刚需的政策会越来越多的出台;2018年5月份前后,住建部约谈了成都、太原等12个城市,如今一个月已经过去了,不少被约谈的城市已经作出回应,及时升级调控弥补了诸多政策漏洞;到了2018年6月末,住建部等7个部门联手点名全国30个楼市热度较高的城市,表态要出重拳整治楼市乱象,时间一直持续到12月份。

这一次,房地产市场可能要动真格了,房价真的会扛不住吗?

除了住建部的表态之外,目前楼市还面临着其他收紧的信号:一方面,三四线城市棚改货币化政策或面临收紧。搁以前我们会说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具备相对于一二线城市更加宽松的政策,去库存的任务、棚改的推动,来自一二线城市的外溢需求。可是从现在来看三四线城市房价继续上涨的动力恐怕不足了。因为,目前楼市调控的中心以及渐渐转移到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任务基本完成,来自一二线城市炒房客面临的是如何把房子卖出去的问题;另一方面,开发商的融资渠道再次收紧,近日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文件要求房企外债资金禁止投资境内项目。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缺钱的开发商能拿到钱的唯一途径或许就是销售回款了。

这一次,房地产市场可能要动真格了,房价真的会扛不住吗?

那么,为什么房地产市场会在这个时候动真格呢?笔者认为,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房价越来越“畸形”了,总体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来看:

第一,老百姓的收入与房价涨幅的偏差越来越明显。说白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降低了,只能望房兴叹了。有人说,那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全款买房呢?我们只需明白一点,如果是刚需大把大把的全款买房,那只能说明供给出现了严重问题了;如果是炒房客大把大把买房,那更需要弥补政策漏洞了。

第二,住房在过去几年中成为了少数人牟取暴利的工具,不仅带来了过高的空置率,浪费了大量的住房资源,而且房地产的诸多乱象损害了自住需求的利益。过去疯涨的房价以及过热的炒房投机需求一定程度上绑架了经济,不得不说其中会潜藏着巨大风险。由此可见,“房住不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一次,房地产市场可能要动真格了,房价真的会扛不住吗?

从2017年开始大家都在频繁提起一个词语,那就是长效机制。不过,房地产行业牵涉的利益关系极其复杂,盘根错节,所以长效机制的建立必然也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国家层面正在大力推进的是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未来将会为购房者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住房方式。房地产税征收原则已经发布了,不动产权统一登记也已经提供了基础条件,未来呼喊了很久的这匹狼恐怕不会等太久。此外,香港地区已经针对一手房征收空置税,这同样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信号。当发展了20年左右的房地产行业碰上已经持续上演了20个月的史上最严楼市调控,这必然会是一场持久博弈战,而在“房住不炒”定位下,房地产行业或逐步进入下行通道,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刚需会迎来更多利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