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岸:汽车后市场能否以慢制快?

汽车销量急剧增长,2亿多的存量,月均近200万辆的增长速度,即将迎来的万亿市场,都给汽车后市场带来了庞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近年来,阿里、京东、上汽等纷纷入局,创业者们更是蜂拥而至。然而至今,不少创业平台纷纷宣告破产退出,亦或者惨淡收场,哪怕连阿里,在这个市场里也已经沉寂半年有余,其线上天猫旗舰店的销量更是惨淡。

商岸:汽车后市场能否以慢制快?

而对于各大分析平台而言,成功的模式兴许尚未能有所总结,但是失败的案例却早已堆积如山,数量如此之大,想从中分析出一些失败的共通特点却也是不难。总的来说,大致可以也就归类为:“数量与质量的矛盾”,“线上与线下的矛盾”。用最通俗的四个字作为模型就已经可以很好地概括起来。那就是“多快好省”之间的矛盾。当这四个字放在经营层面来说,当中蕴含的基本矛盾是难以避免的。

多,即是流量要多,门店要多,领域要多,项目要多;快,就是获取流量的速度要快,线下开店要快,进军新领域,新项目要快;好,最主要的体现则是服务与产品的质量,最直接的反馈,就是消费者以手上的钞票做的每一次投票;省,在于资本,成本,人工,物料这类生产要素上。每两个字组合起来,都可以概括市面上的一类模式 。

“多”和“快”在一起,就注定了要放弃“好”和“省”。疯狂地追逐流量,数量,并且想在短时间内快速占据市场份额,于是就催生了各种“烧钱模式”,“补贴大战”,“一元洗车”。但于汽车行业本身的特性来说,信任才是汽车后市场硬通货,汽车后市场大多的服务消费频次并不太高,单次金额很多时候也比较大,虽然汽车已经从一种类奢侈品转变为日常用品,但是不代表国民对于汽车的珍视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相对其他消费级产品,汽车后市场的客户更为理性,车主只有相信平台才会来养护消费,而洗车项目本身的用户高黏性很难实现,车子去到任何一地,只要时间允许,消费方便,立即就可以进行这类项目,因此不会拘泥于固定要去哪家店洗车,而洗车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同质化程度高,在任何一个平台进行消费都不会存在有太大的差异,有也无非是茶水饮料,小礼品小饰品的区别。

而正因如此,信任才是汽车后市场的“硬通货”,即便是作为互联网平台必须要建流量,也应该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否则只是中看不中用。

而在增长模式上,“多”和“快”一旦并行,最终往往被“省”字拖死。“低频圈客,高频转化”这种经典模式的战线拖得太长,转化链条过于冗长,效率底下,往往中途就因资金难以支撑而断裂。“十天一城,两年上市”这种贪功冒进的做法也会导致资源的快速消耗。而盲目开辟新业务,新项目,启动资本消耗巨大,经验也不成熟,快投耗一笔,慢拖也耗一笔,尤其是各种O2O项目,不仅启动资金大,中途耗费的人力和物料成本也不容小觑,积少成多,终将在资金上难以为继。

而“多”和“好”模式的组合,则放弃了“快”和“省”,需要经历沉淀,慢慢获得市场认可。但是多且好这种模式一旦成长起来,带来的后劲则无穷无尽。因为好的平台,好的门店,本身就会发展出引流的能力,平台和单位门店的流量一旦上去,即时可以反哺,支持扩大扩张行为。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但人们始终对多且好组合放弃速度的打法耿耿于怀,但是却忽略了一点前提,即是汽车后市场的特性,“衣食住行”是刚需,汽车后市场服务及至今日也已被划分到“行”列的刚需之内,它不是快消,不是风口,而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需求。这也就意味着时间战线无形之中被拉长,所以后市场的角力,是马拉松,是持久战,取得一时明星光环和领先地位意义并不会太大。否则阿里这类巨头怎会在此间逐渐消沉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