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乡贤断事,讲理也讲情

近日,宿松县洲头乡泗洲村的“乡贤”许玉先接到合肥打来的电话,对方是该村村民许长友。他感谢老许的真心帮助。原来,多年在外居住的许长友去年因病生活困难,回村寻求低保救助。然而当年的低保申请期限已过,无法补办。村干部向许长友反复解释均未获理解,请许玉先前去调解。

“调解不仅要讲‘理’,也得讲‘情’。”许玉先告诉记者。在了解到许长友家确实生活困难后,许玉先带着村里乡贤参事会的成员凑了900块钱上门看望。许玉先耐心劝解后,许长友不仅理解了政策的程序性,也被“乡贤”们的真诚所打动,多次致谢。

泗洲村于2010年成立了乡贤参事会。一批由村民评选的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老教师、老村干等贤达人士成为参事会成员;包括许玉先在内,专事调解的乡贤共有7名。 “我们村是移民村,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纠纷。通过乡贤们情理结合的调解,绝大部分矛盾都能及时化解。 ”泗洲村党总支书记史国正告诉记者。

近年来,为了推广泗洲村的工作经验,宿松县依托县、镇(乡)、村(社区)三级综治工作中心,在全县22个乡镇相继成立“乡贤调解工作室”,乡贤人数超过700人。 “乡贤就像我们乡村治理中的一道‘安全阀’,有了他们的努力,不少矛盾也就容易化解了。”宿松县政法委副书记贺劲松说。

不久前,该县九姑乡杜溪村的兄弟俩因宅基地纠纷产生矛盾。 “乡贤调解工作室”的乡贤柳志发了解情况后立即上门调解。考虑到哥哥的宅基地面积较小,柳志发提出让其以自家的部分山场与弟弟进行置换的方式获得一部分宅基地。在柳志发的劝解下,兄弟俩不仅同意了这个方案、重新划分地界,也从此握手言和了。

“在依法治乡、完善乡村治理的同时,不能忽视乡贤对于维护当前乡村稳定的重要作用。 ”在贺劲松看来,来自于乡土的美德懿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影响力。据统计,2017年宿松县“黄赌毒”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1.3%、矛盾纠纷同比下降35.2%,其中380个村民小组首次实现“黄赌毒”案件零发生。(记者 洪放 通讯员 孙春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