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深处寻致富“精灵”,夫妻俩靠野蘑菇过上好日子

草原深处寻致富“精灵”,夫妻俩靠野蘑菇过上好日子

7月的巩乃斯林场,46岁的汪仁洁、沈克清夫妻俩又到了忙碌的季节。今年是夫妻俩来巩乃斯林场的第20个年头,靠着销售野蘑菇、野菜、蜂蜜等当地特产,两人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有房有车,年入十余万元,夫妻俩提起眼下自己的生活,眼底都泛着笑意。“只要肯出力气,不怕吃苦,巩乃斯这片宝地就能给我们带来好日子。”汪仁洁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初到林场:打零工一天挣20元

1998年,汪仁洁夫妻俩从河南信阳老家来到了巩乃斯林场,在当地安了家。

“以前在老家,我们村特别偏僻,娃娃上学都得走几公里路,我和老公在温州打工,只能把孩子留在村里,没法照顾。那时我二姐在新疆工作,她说让我们去新疆,只要能吃苦肯干活,一定能挣上钱,孩子还能在跟前上学,方便照顾。”汪仁洁说,自己没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念大学,二姐的提议让她很心动。

就这样,汪仁洁一家三口来到了巩乃斯。那时,巩乃斯游客少,汪仁洁夫妻俩只能靠四处打零工维持生活。“我们刚开始没做生意,什么都干,帮景区捡垃圾打扫卫生,在建筑工地背石头,一天挣个20元,别看我这么瘦小,但在建筑队我背石头比很多男人都强。”汪仁洁说,尽管非常辛苦,但他们很拼命,女儿被夫妻俩带在身边,在林场小学读了书,刚刚出生的小儿子则被寄养在二姐家。

“那时挣钱不多,但在山里几乎花不了什么钱,家里几乎没啥大额开销。”汪仁洁说,那时,一年四季都是吃土豆、咸菜和白菜,别的蔬菜基本没有,冬天可以吃点粉条和冻豆腐。

过年时,条件好的人家可以吃点黄花、木耳和海带等,绝对也算是奢侈品了。不过吃蘑菇和野菜,对于巩乃斯人而言绝不是什么稀罕物。因为,每年夏天到了雨水相对集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到山沟里采蘑菇,除了吃新鲜蘑菇外,每家也会嗮一袋或半袋子干蘑菇,以备逢年过节调剂口味。

到了冬天,没有活儿干,夫妻俩又开始琢磨其他的出路。“我家老公去库尔勒市给人家做电焊,我也不想闲着,就想做点小生意。”汪仁洁说,她买了一辆电瓶车驮着货物,四处赶巴扎,巴扎上,汪仁洁的摊位上琳琅满目,不仅有葡萄干,她还炸爆米花、卖烧烤,“只要能凭着双手挣钱,我什么活儿都干,不怕辛苦。”乌拉斯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2团、和静县等地的巴扎,汪仁洁都跑过。

草原深处寻致富“精灵”,夫妻俩靠野蘑菇过上好日子

开店初期:丈夫采摘妻子销售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7年,2005年,爱折腾的汪仁洁再次有了一个主意,“2005年后,来巩乃斯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很多游客也开始认可当地的特产,来到这都会尝尝当地的野菜、野蘑菇,爱吃的人还会买了带回去。”汪仁洁说,瞅准这个商机,她和丈夫一合计,租了一家十几平方米的门面,名字叫“四子野蘑菇店”,因为汪仁洁在家中排行老四,主要销售野菜、野蘑菇等当地特产。

汪仁洁负责看店销售,丈夫沈克清则上山拔野菜采野蘑菇,采摘蘑菇是技术活,蘑菇往往躲在草窝里,既需要犀利的眼神,也需要丰富的经验,对什么地方易生蘑菇要有精准的判断力,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载而归的。沈克清是其中的佼佼者。“一般我是通过蘑菇圈来找蘑菇,早上八九点出发,到晚上八九点回来,能采一篓蘑菇。”沈克清说,要找蘑菇圈,首先站在稍高点的坡上,四处查看,如果草坡上长着黑绿黑绿的草且呈圆形状,肯定就是蘑菇圈了。蘑菇圈里面的蘑菇数量又多质量又好。

“每天我都要翻两三个山头,带着干馕中午当饭吃,渴了就喝山泉,水都很清澈,都是雪水和泉水。”沈克清说,每年从5月开始,林场的野蘑菇陆续冒出,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主要采羊肚菌;6月中旬到7月,野芹菜、野蒜苗、豌豆尖儿等野菜则陆续登上人们的餐桌;7月初丁子菇也来了,十几天后,鹿茸菇也光临了。沈克清要一直从5月忙碌到9月,“要想采到最多最好的蘑菇,就要往深山里去,不怕苦,就能有收获。”他采的蘑菇质量都很好,受到游客和景区餐馆的欢迎,往往很快一售而空。靠着这间小店,两人一年的收入增加到了三万多元。

草原深处寻致富“精灵”,夫妻俩靠野蘑菇过上好日子

如今:月入上万,夫妻俩住进高层

随着来巩乃斯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对蘑菇和野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夫妻俩每天忙碌十几个小时,依然供不应求。一次,在采蘑菇的路途中,一位牧民想把自己采摘的蘑菇卖给他们,汪仁洁和丈夫突然有了主意。“我们就商量,干脆自己不去采蘑菇了,去收牧民采摘的蘑菇,然后在店里销售。”汪仁洁说,想到这,两人立即行动,沈克清靠着几年的积蓄买了一辆小货车,专门四处跑着收蘑菇和野菜,靠谱的价格和诚信,很多牧民都愿意将蘑菇卖给他们。

“一般如果刚下过雨,蘑菇就会水分很重,一公斤蘑菇晒干后所剩无几,晴天的蘑菇水分就少一些,晒干后量足一些,有些人只收晴天的蘑菇,雨天的就不收,我们为了维护和牧民的关系,都一视同仁,所以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一直都把蘑菇卖给我们。”汪仁洁说,“干蘑菇从一公斤十几元、两三百元不等到几十元、上千元不等,可吃的人越来越多了。店里每天能卖出两三百公斤的野菜和几十公斤的蘑菇,需要七八个供货商供应。”

眼看生活越来越好,汪仁洁将1个姐姐和2个弟弟也接到了巩乃斯,除了最小的弟弟开了蔬菜店,剩下的都从事野蘑菇销售,生意都还不错。

2010年后,野蘑菇店的生意再上了一个台阶,夫妻俩月收入达到上万,在和静县买了一套300平方米的平房,一百多平方米的院子配着十来间房子,住着舒服,还能放货,几年前,平房拆迁后,夫妻俩又住进了高层。

2012年,女儿考上了厦门一所大学,如今又回到巴州,在库尔勒市从事会计工作,今年,夫妻俩更是喜事连连,新买的门面房正在装修中,儿子今年参加高考,考得不错,正在等录取通知书。

“如今的生活我没有什么遗憾了,我就能歇一歇了,夏季五个月在山上开店,冬天就回到和静县,很多老顾客通过电话微信订购,我们直接发货就行。”汪仁洁说,开店13年,从打零工到月入上万,她最想感谢的是巩乃斯林场这片宝藏,正是这片宝库,让愿意用努力改变生活的人走上了致富路。

【晨报爆料热线:0991-88011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