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

“ 成癮性人格來自和父親的關係不好,叛逆的情緒來自和母親關係的不好,母親特別容易焦慮,容易大吼大叫,孩子就會變得特別暴躁,容易情緒不穩定,而父親對孩子的關愛不夠或特別兇,孩子可能會有成癮性人格。”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

前兩天看了樊登讀書會的視頻,分享了《不吼不叫,如何讓孩子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這樣一本書。這本書教你追蹤吼叫行為,理解吼叫原因,明白自己與孩子氣質的區別,提供減少吼叫的策略。

為什麼會吼叫有著諸多因素:

  • 有外部觸發的原因:如孩子哼哼唧唧的抱怨;

  • 內部觸發的原因:如孩子不舒服、焦慮、害怕等;

  • 家族遺傳:自己就是被父母吼大的,或者自己的父母成長就是被吼大的;

  • 父母和孩子氣質的差異。

每一種原因都會對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形成負面的挑戰。

01

吼叫的“扳機”和炸藥包

吼叫外部觸發器:衣服、書本、玩具到處都是,還沒寫作業......;

不斷升級的想法和情緒:聯想到灑一地的東西,亂七八糟,還得自己收拾,伴侶一進門,心中的怒火久爆發,衝他大喊大叫;

吼叫成為習慣:當吼叫成為一種習慣,就變成了下意識的的行為,就像吃飯要用筷子,早起要刷牙一樣。

醞釀吼叫的土壤:當你感覺孤立無援、睡眠不足或者總沒有自己的時間的時候,憤怒也會破繭而出。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

02

吼叫深層次原因

吼叫代代相傳:當你被激怒,身體發抖,大吼大叫時,你的聲音裡有父母的聲音,身體裡有父母的影子。

遷怒於人:比如你在你的老闆、同事那裡受氣了,你可能吼叫孩子把他當成出氣筒,因為孩子是弱者。

吼叫導致虐待:憤怒可能無法控制情緒,然後開始大吼大叫,一旦孩子沒有聽從你的指揮,極有可能虐待孩子。

藏在憤怒之下的感受:人在大吼大叫的情況下,智商基本上位零,它無法感受除了憤怒以外的情緒,可能你還有恐懼、悲傷、失望、羞愧登情緒。此時,你對孩子也難以寬容,你就會用吼叫的方式來掩飾你的羞愧。

健康狀況:很大父母在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時,更加容易疲勞、焦慮和易怒,容易發脾氣,也沒有足夠精力去體貼孩子。

03

帶上氣質的眼鏡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比如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聽話安靜?為什麼你的孩子愛鬧?回到父母頭上也是一樣的,為什麼有的父母溫柔細緻?而你一點就著?這裡其實涉及到三個因素:你的氣質、孩子的氣質及兩者如何相適應。

每個人天生的氣質不一樣的,有的孩子聽話懂事,有的孩子大吵大鬧。人和人在氣質上的差異,表現在9個維度:活動量、節律性、接近或者回避型、適應性、敏感性、反應強調、情緒本質、注意力分散度、堅持度。

通過上面測試孩子的氣質,回頭考察自己的氣質,你會看到自己與孩子的分歧點及契合點。

如果你根據自己的氣質,調整自己的期望、回應、及規則,協調親子間的相處模式,你就會更少犯錯,更少生氣。

不要和孩子進行氣質方面的較量,無論誰勝出,都可能損傷親子關係。

記住,作為父母,你是家中定基調的人。逐漸熟悉自己和孩子的氣質,就會明白什麼刺激你們,也將認識到自己和孩子的力量所在。帶上氣質的眼鏡,心中接納家庭成員各自的不同,你的脾氣就會越來越少。

04

減少吼叫的日常策略

追蹤你的吼叫

一旦出現憤怒情況,馬上拿本子和筆按下表記錄下來。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

自我同情

在減少、告白吼叫的路上,自我同情即理解並原諒自己,而不是自責。不是找藉口,而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從而獲得改進的動力和勇氣。

A-B-C-D法則

  • 自問(ask):我現在感覺如何?我升級想法是什麼?能否接納自己的感受,能否改變我的看法?

  • 呼吸(breath):自問時,開水覺察自己的呼吸,有意識地做3-5次緩慢;

  • 平靜自我(calm yourself):關注呼吸調整你的情緒;

  • 確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想想孩子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結果?需要新的指明方向?需要鼓勵?

  • 同理心(empathize):講自己設身處在孩子的處境,嘗試感受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傾聽他的訴說。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

05

結語

當孩子小時候一點都不“熊”,很乖巧,很懂事,看你的眼色行事;他長大了可能就很“熊”,缺乏責任心,不敢擔當,害怕創新,遇事逃避。每一個不熊的孩子背後都站著過度嚴格的父母,而吼叫這一利器首當其衝。

無論是因為何種理由:他做錯了,為他好,我天性就這樣,我控制不住,這些都不是理由,因為吼叫本身就是錯誤的!

無論在克服吼叫的路上,有多麼困難,都要記得,我們是大的,他們是小的,我們比他們更強、更有控制力,為了他們,我們得保持平靜和清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