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成名,20歲練功過度巔峯跌落,如今成爲「四大天王」!

01

吉慶街,是池莉筆下的市井“生活秀”,也是武漢民間文化的名片。

13歲成名,20歲練功過度巔峰跌落,如今成為“四大天王”!

炎炎夏夜,在這條燈火繚繞的街上,隨處可見擺得密密麻麻的圓桌板凳。大排檔的老闆在門前吆喝,熱情直爽的武漢人三五成群坐下,推杯換盞,談笑風生。

13歲成名,20歲練功過度巔峰跌落,如今成為“四大天王”!

其間手持各種樂器的民間藝人上前,拿著歌單邀食客們點歌。山間小調、流行歌曲、京劇選段信手拈來,食客和藝人們一唱一和,生活的喜怒哀樂都融在了這歌聲裡。

13歲成名,20歲練功過度巔峰跌落,如今成為“四大天王”!

在諸多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中,“老通城”的名聲如雷貫耳,擅於吉他彈唱的他,在這條街上已經“獻唱”近30年。

13歲成名,20歲練功過度巔峰跌落,如今成為“四大天王”!

02

老通城原名呂文禮,1964年生人,老家河南周口農村。

毫無疑問,他是那種有天分也很勤奮的人,這位農家子弟12歲就考上了河南省越調劇團;

13歲他就能和藝術家申鳳梅同臺表演戲曲《諸葛亮》;

後來經過幾年刻苦學習與磨練,又考上了河南省戲曲學校;

畢業後進入河南省歌舞劇院,他成為一名戲曲演員——國家的“正職員工”,吃上了商品糧。同時,作為越調大師申鳳梅的重要搭檔,他頻頻登上央視、香港歌劇院等大舞臺。這成為他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頁。

但天妒英才,由於兒時生活環境惡劣,加上長期練功過度勞累,呂文禮20多歲時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腰背常常疼到直不起來。對於一個戲曲演員來說,這意味著他在舞臺上的演藝生涯就此終止。

無奈之下,1991年他隻身來到武漢投奔表姐,希望能在包羅萬象的武漢討一份生活。

03

萬事開頭難,初來吉慶街謀生的呂文禮,只是個不起眼的年輕人。

每天傍晚,當吉慶街大排檔的客人漸漸多起來之後,他拿著一把吉他穿梭在喧囂嘈雜中,微駝著背,向客人們靦腆地兜售自己的技藝。

但現實常常是,運氣不好遇上脾氣差的客人,呂文禮陪著笑臉唱完一段,卻要被諷刺挖苦:“唱的不到位、唱錯了”;

最怕遇上些沒素質的混混,不僅對認真表演的呂文禮說三道四,看完表演還不給錢;

更多時候,呂文禮是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因為初來乍到的他,除了背有些駝,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獨到之處,通常客人不會請他表演。

獨自在這座城市奔忙,委屈和心酸無處訴說。

每次在賣藝中遇到困難,呂文禮就會獨自騎車去長江邊坐著。看著平靜的江水緩緩流過,彷彿也滌盪了他內心的鬱悶;看著來往的行人和江中的船隻,大老爺們突然覺得心酸都不是事兒,江大湖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長江水真的幫我消了不少愁!”呂文禮笑著感慨道。

04

但呂文禮畢竟是個有天分又勤奮的人,隨著時間推移,呂文禮慢慢試探與摸索出了——屬於吉慶街和他自己特有的生存之道。

你要勇敢地唱出來,讓客人看到自己的魅力;

要懂得活絡氣氛,給食客帶來精神上的愉悅。

眾口難調,藝人們需要根據客人的口味進行不同的表演,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潮流。每隔一段時間,網絡上就會出現膾炙人口的新歌,呂文禮把歌詞一句句抄在本子上背誦,然後配合譜子彈唱。

“年紀大了眼花,有些歌詞都記不太熟,只能一句句抄下來每天練習。”呂文禮翻開他的歌詞本,說到:“我家裡還有好幾本呢,寫滿了歌詞和譜子。”

《軍中綠花》、《雪海情歌》、《兩隻蝴蝶》、《我們不一樣》……歌詞本字跡工整,全是客人們愛聽的流行歌曲。

13歲成名,20歲練功過度巔峰跌落,如今成為“四大天王”!

除了翻唱,呂文禮也非常熱愛創作,靈感來了就會寫上一兩首歌曲。他說唱別人的歌兒總是沒感覺,既然自己對武漢有著深深的情結,何不自己作詞作曲,創作屬於大武漢的歌呢?

比如這首《家在漢口》——“我家在漢口,人稱大碼頭。兩江三岸花如海,背靠黃鶴樓。過早戶部巷,宵夜吉慶樓。外地人講義氣,武漢人講胃口。”

怎麼說呢這歌?

歌詞非常接地氣,反映了武漢的碼頭文化。講胃口這事兒,一說江城夏天的小龍蝦,你肯定“曉得鳥”。

13歲成名,20歲練功過度巔峰跌落,如今成為“四大天王”!

就這樣,時光流轉,呂文禮一步步在吉慶街紮下了根。

不僅如此,聲名最盛的時候,吉慶街民間“四大天王”—— “老通城”、“麻雀”、“瀟灑”、“黃瓜”,四人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吉慶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老通城”說的就是呂文禮。吉慶街最出名的莫過於老通城的豆皮,這是全城著名的早點小吃,也是吉慶街的一種文化符號。

13歲成名,20歲練功過度巔峰跌落,如今成為“四大天王”!

到了現在,老通城在吉慶街乃至武漢名聲響亮,每天都有熱情的顧客點名找他;有些好朋友還會大老遠請他去範湖表演。

他的舞臺不再侷限於這條街,名聲也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90年代,日本某世界500強的老闆慕名前來,當時老通城給他唱了鄧麗君的歌。時隔十幾年,最近這位老闆帶著自己的團隊來武漢參加活動,工作結束後再次找到老通城。故人相遇,曾經的熱血青年變成頭髮花白的老頭兒,那位日本老闆眼淚掉下來。

05

在吉慶街賣藝近三十年,老通城買了一間小房子,和家人定居在武漢,現在生活也算美滿幸福。大兒子現在成為一名老師,已經結婚生子;小兒子今年18歲,剛剛參加完高考。

只是如今,四大天王其他三人有的病逝,有的回老家養老,只有老通城一人還堅守在這裡表演。

是啊,穿紅的走了,穿綠的來了,老李走了,老王來了。

吉慶街就如同一個無拘無束的漂泊碼頭,飽經滄桑的民間藝人遊走於龍魚之間,為客人們演唱各種歌曲,將人情冷暖娓娓道來。

晚上七八點吃完飯,老通城就會揹著吉他,來吉慶街上工,凌晨一兩點再收工回家。

與當年的青澀懵懂相比,現在老通城顯得遊刃有餘。一路上跟相熟的大排檔老闆打招呼,來街上吃飯的熟客不少,老通城去表演助興,一首歌20元。幾首彈唱下來,一晚就能收穫幾百元。

“在吉慶街待了二十幾年,最讓我開心的是,認識了很多好朋友。我手機從來不換號,因為怕與這些老朋友斷了聯繫。”

再也沒有哪條街像吉慶街這樣充滿市井氣,也沒有哪個城市的人像武漢這麼包容了。我很清楚,這裡就是我的根據地。

老通城說他對武漢感情很深,在這裡來來回回快30年,早已成為武漢的一份子。

我想,這大概就是老通城每晚來到此處的原因之一吧。

最後,老通城隨手彈唱了他的新歌——《武漢的江,武漢的河》,在觀眾的掌聲和歡呼聲中,他的表演更動人了。

採訪人物:老通城,吉慶街民間藝人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