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唐出了名的妇女之友,但写给亡妻的一首诗,却感动很多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最早听到这句诗,还是在林青霞主演的《天龙八部》里。电影里李沧海,李秋水,巫行云的名字都直接化用这首诗而来。李秋水不是李沧海,巫行云也不是李沧海,无崖子最爱的始终是李沧海。这样的人物关系,引用这句诗是再合适不过了。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你莫属、爱不另与。这是唐代诗人元稹写给亡妻的一首诗,后面的两句是: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过花丛(暗指青楼),也懒于多看她们一眼,对她们更无眷恋之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方面,我尊佛奉道,修身治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思念你啊!因为思念你,我才更加的潜心修道。所以,这里的“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他是大唐出了名的妇女之友,但写给亡妻的一首诗,却感动很多人!

能写出这样的诗的元稹,一定是个性情中人,但是否真如诗中所说的那么专一就未必了。事实上,元稹有着丰富的情史。

流传千古的《莺莺传》据说是元稹的自叙传。他在蒲州的普救寺与崔莺莺一见钟情,顺红娘推波助私定终生。数月后,元稹赴京赶考,改娶了高官之女韦丛,也就是上面这首《离思五首》中第四首缅怀的主人公。

元稹的岳父时任京兆尹的韦夏卿,因为欣赏元稹的才华,将女儿韦丛嫁给了年仅二十四岁的元稹。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人在婚后却感情极好。当时元稹还没在官场混起来,家道清贫,岳父家也并未过多周济,韦丛相当于从富贵之家下嫁到了穷人家。一人操持所有家务,让元稹安心科举考试。

因为生活艰辛操劳,加之后来的病痛折磨,这位下嫁的高官女子在二十七岁的美好年华就离开了人世。婚后7年的恩爱时光,让元稹无法忘怀温柔体贴的裹子。他以诗为寄,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其中广为流传的是《遣悲怀三首》、《春遣怀八首》和《离思五首》。

《遣悲怀三首·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他是大唐出了名的妇女之友,但写给亡妻的一首诗,却感动很多人!

他在诗词中透露,因怀念亡妻忧愁难遣,朋友置酒为他销愁,但不料自己醉后大喊妻子的名字,使在场的人都为之泣下。

韦丛死后一两年,元稹开始飞黄腾达,风流倜傥的他流连于各大才女与名妓间,让后人怀疑他对韦丛的真心。

在言情剧里,我们往往以一个人能否从一而终来判断是否为真爱,那么元稹的处处留情,甚至在晚年和白居易玩换妾游戏,都显得他用情不专。

但是抛离时代背景来判断一个人,显然也不合理。唐代是个极为开放的时代,讨妾蓄妓之风盛行,加之元稹和韦丛相依为命的七年间并未有任何绯闻,只是娶她之前和韦丛离开之后,有过许多风流轶事,说明两人之间是真心相待。

元稹缅怀韦丛的诗句,首首催人泪下,不难感受到他对韦丛的一片痴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