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縣農村集體經濟的「破題」思路

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部消除;集體經濟過3萬元的村超過1000個,佔行政村數總數的九成以上……這樣令人矚目的成績,讓莘縣“實施產業覆蓋提升,增強村黨組織服務能力”這一黨建創新課題被評為全國100個、全省7個基層黨建創新優秀案例之一。

過去兩年來,莘縣大力培育特色產業,不斷增強農村自身“造血”功能,村集體經濟正在成為強村富民、決勝小康的重要力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戰鬥力的重要保證,也是解決村集體‘有錢辦事’的根本途徑,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壯大集體經濟,我們將堅定不移持續抓下去,久久為功,最終實現強村富民的目標。”近日,莘縣縣委書記張國洲表示。

目標:產業興村

古城鎮徐樓村“第一書記”侯慶剛依託40萬元省級產業扶貧資金,建成高標準冬暖式大棚,僅此一項,村集體增收5萬元。該村還建立了“一園三社”,即扶貧產業園和物業管理合作社、物業股份合作社、資產股份合作社,搭建村集體增收良好平臺。

發展村集體經濟,關鍵在於班子和“班長”。目前,莘縣組織600名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到蘇州、濰坊、泰安等地學習外地先進經驗,214名村黨支部書記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從合作社中發展黨員後備幹部197名。此外,該縣在省市選派26名“第一書記”的基礎上,從縣直部門抽調77名素質高、熟悉基層的人員擔任村“第一書記”,發揮資源、信息、技術優勢,幫助村班子制定產業興村規劃,確保每個村都有1-2個主導產業,在發展產業的基礎上,形成村集體經濟收入。

莘縣把壯大村集體經濟確定為縣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創新項目,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研究制定了全縣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在鎮街、村層面制定詳細推進計劃。並堅持試點先行,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在產業基礎較好的河店鎮、大王寨鎮開展了“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過3萬元”試點工作,探索可複製、易推廣的經驗做法。

路徑: 各顯其能

朝城鎮西關村充分利用地處鎮駐地的區位優勢,成立了蔬菜交易市場,日均銷售量達20噸,每年為村集體創收4萬餘元。這一做法讓很多鎮街駐地村受到了啟發,這些村莊通過建設蔬菜市場、開發沿街店面等第三產業等方式,形成了集體與群眾互惠共贏的良性循環。

在農村發展中,莘縣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途徑,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路子上“多點開花”。各村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走出了符合各自實際、各具特色的強村富民之路,先後探索出了土地承包、提供產業服務、集體資產經營、發展新型業態、發展農業旅遊等增收模式,構建起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的發展格局。

莘州街道深入挖掘土地潛力,清理集體土地,重新發包,利用集體的邊角地塊植樹,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提供了長效保證,今年共增收103萬元,平均每村增收3萬多元。莘州街道黨工委書記江德根介紹:“做好土地文章,仍是當前最現實最實用的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莘州街道將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向土地要效益,挖掘潛力,形成穩定的集體收益。”

保障: 制度發力

科學規範的工作機制是確保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莘縣堅持從機制入手,堅持用制度管人、管錢、管物的原則,不斷完善各項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依章行事,保證集體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作為全市唯一開展村級審計建立村級工作督查制度試點縣,莘縣成立了縣村級審計督查工作管理中心,對全縣1116個行政村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和黨務督查,及時將村務、財務公開,消除了群眾對村集體經濟的疑慮,讓群眾心裡有了一筆明白賬。

為使村級成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強“細胞”,莘縣所有行政村都設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開設公用賬戶,督促及時、足額將集體經濟收入存入公戶,落實村賬村財“雙代管”,確保村集體資產不縮水、不流失。該縣還制定了一系列財經管理制度,提高了財務公開透明度,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得以充分實現,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鞏固,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社會穩定。(記者 苑 莘 通訊員 徐慶衛 李 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