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諸葛亮的高徒,馬謖到底是怎麼丟街亭的?

翻開《三國演義》,其中精彩的篇幅有很多,其中有一章節小編的感觸是最深的,那就是馬謖痛失街亭,這是導致諸葛亮北伐失敗的重要因素,每次看到這裡都讓人感到十分的傷心,好端端的北伐眼看就要成功了,突然來這麼一下,你說氣不氣人。

《三國》:諸葛亮的高徒,馬謖到底是怎麼丟街亭的?

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馬謖為什麼會失去街亭呢?作為諸葛亮的親傳弟子,就真的只有這麼一點能耐嗎?我們都知道馬謖這個人歷來是學富五車,而且和諸葛亮探討兵法,那有的時候比諸葛亮還厲害,那麼什麼去防守一個小小的街亭就輸的這麼慘?其實這真的不怪別人。

《三國》:諸葛亮的高徒,馬謖到底是怎麼丟街亭的?

我們都知道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一般都是先到先得的,這就是搶佔先機的重要性,在街亭防守戰中,馬謖明明是先到的一方啊,按道理我只要守住就可以了,誰知道,先到的人卻輸給後來的人,你說這憋屈不,那麼馬謖為什麼會失去戰爭的先機呢?

《三國》:諸葛亮的高徒,馬謖到底是怎麼丟街亭的?

我們來看看馬謖到了街亭後的一系列神舉動就知道了,馬謖到了後不是像別人那樣修築防禦工事,而是把部隊拉到山頂去,我們要知道街亭雖然很重要,但是沒有天險和城牆啊,馬謖這麼幹明顯就是把自己暴露在敵軍的攻擊範圍內啊,而且街亭的環境怎麼樣呢?馬謖的副將王平說過,這街亭啊,沒有水源和糧道。這就意味著,只要敵軍把這個山一圍住,好嘛,就等著被包餃子吧。

《三國》:諸葛亮的高徒,馬謖到底是怎麼丟街亭的?

馬謖在意嗎?人家不在意,人家說了,我就是這麼想的,沒有水源和糧道是好事啊,我們來個背水一戰,就爭取一頓飯的功夫把敵人幹掉,好嘛,這是把自己當成了西漢的兵仙韓信了,這自信,牛啊!王平一看,得,我也就不勸了,我帶一點兒兵在別的地方守著得了,馬謖一看好啊,就怕你來和我搶功勞呢,於是就自己一個人守在街亭的山上,等著玩一次猛虎下山呢。

《三國》:諸葛亮的高徒,馬謖到底是怎麼丟街亭的?

結果,我就不說了,玩砸了唄,反觀王平就帶了2000人馬硬是生生頂住了曹軍啊,這就是利用天險的水平啊。事到如今,我們來看看馬謖為啥掛了,其實分析下他的思路就知道了,他不是為了守,而是要打,他不管是把隊伍拉到山上還是要背水一戰,都是為了打,而且是快速的打,這種想法一出來,我們都知道絕對拜拜了。

所以說,馬謖痛失街亭,不怪別人,就是自己咎由自取。

小夥伴們,想知道更多三國的歷史嗎?歡迎關注“小博侃歷史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