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位不到一年,卻是明代最賢明的君主

朱高熾,明成祖朱棣的長子,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幼年就開始通讀儒家經書,其生性仁厚儒雅,沉靜好文,言行識度,很早就知家治國之道,以聰慧仁德著稱,深受祖父朱元璋的寵愛。

他在位不到一年,卻是明代最賢明的君主

雖然朱高熾得到祖父朱元璋的喜歡,但由於身有殘疾,行動不便,因此並不討明成祖朱棣喜歡。靖難時,朱高熾留守北京,以極少數兵馬阻擋了大將李景隆率領的50萬大軍,保住了北京城。

他在位不到一年,卻是明代最賢明的君主

靖難成功之後,朱棣登上了皇位,對立皇太子的問題上又出現了猶豫,朱高熾由於是太祖皇帝親自為朱棣選擇的燕世子,而且仁愛、儒雅,深得文臣們的擁戴,而朱高煦性格和成祖很相似,武勇英俊,單以成祖本人來講,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但是最終成祖還是選擇了朱高熾為太子,因為中國古代長幼有序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帝王,而且朱高熾作為世子的時候並沒有犯任何錯誤。

他在位不到一年,卻是明代最賢明的君主

永樂22年(1424年),65歲的永樂皇帝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國公張輔、大臣楊榮為了避免宮中內亂,因此秘不發喪。同時,楊榮與太監海壽進京密報,朱高熾得知後立即著手準備,由於處理得當,並沒有爆發叛亂,朱高熾順利即位,改年號為洪熙,史稱“明仁宗”。

他在位不到一年,卻是明代最賢明的君主

登上皇位後,他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的舊臣和其家屬,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從而緩和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

其次,選用賢臣,任命楊榮、楊士奇、楊溥三人輔政,他下令減免賦稅,開闢農田,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明朝進入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期,因此被稱為“仁宣之治”的開端。

他在位不到一年,卻是明代最賢明的君主

再次,他在思想上也進行了改革,他崇尚儒學,褒獎忠孝,使得在他統治期間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他還鼓勵大臣進諫,朝臣可以各抒己見,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此外他對科舉制度也進行了改革,由於地區差異,進士之中多為南方人,而北方人則較為稀少,為了保證北方人可以考中進士,規定了“南取六十、北取四十”的比例,這一制度一直足足延續了400餘年。

他在位不到一年,卻是明代最賢明的君主

公元1425年(洪熙元年),在位十個月的朱高熾由於心臟病突發猝死於宮內,時年48歲。

(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