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成谶:他像邓艾一样立功,也像邓艾一样被杀

公元263年,邓艾与钟会一起接受司马昭的任命伐蜀,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灭亡了蜀汉,为司马氏政权立下汗马功劳。但后来受到钟会的陷害,他被押送回洛阳,奈何后来钟会反叛,卫瓘斩杀钟会后把他一起也给收拾了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一语成谶:他像邓艾一样立功,也像邓艾一样被杀

一百多年后,东晋朝堂上又出现了一位同邓艾命运极其相似的将军,也是灭亡敌国后被误杀,而这一切的源头,似乎都是出征前的一句祝愿引起的。

当时东晋气数将尽,刘裕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东征北讨,把本来支离破碎的东晋江山重新组合完整,并大面积的扩大了疆域。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刘裕做好了各种准备后,派遣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军王镇恶为前锋,出兵北伐,准备一举消灭后秦和北魏,统一天下。

出发前,前将军刘穆之(刘裕的第一心腹)在积弩堂专门为王镇恶辞行,对其说:"从前晋文王(司马昭)把蜀地委托给邓艾,现在也要把关中委托给您了,希望您要好好努力。"王镇恶说:"我借托风云,承蒙提拔,咸阳如不攻克,誓不再渡长江返回。"就是刘穆之的这一番话,不知道是冥冥之中的天意还是本来的定数,竟一语成谶。

一语成谶:他像邓艾一样立功,也像邓艾一样被杀

王镇恶带领大军出发后,除在潼关稍有滞留外,一路所向披靡,军队无往不前。八月二十三日,王镇恶率军到达渭桥,让士兵吃完早饭后,命令所有将士弃舟上岸。当时渭水水流非常湍急,眨眼之间,船舰都随流而去。王镇恶登上高处对士兵们说:"诸位将士的家都在江南,这里是长安城北门外,离家相去万里,而船队所载的衣物钱粮,都一起被逐流冲走了,前面是几万强敌,后面是渭水湍流,难道还有求生的希望么?如今唯有死战,立下大功,才是唯一出路。"于是身先士卒,带队冲向长安城,众人也知道没有退路,无不奋勇争先。后秦军早已经被王镇恶的大名吓的魂不附体,如今看到这样凶猛的攻势,瞬间就土崩瓦解,王镇恶自平朔门(长安北门)攻入长安。第二天,后秦皇帝姚泓带妻子儿女归降,后秦灭亡。

不久刘裕也来到长安城,对王镇恶及将士们进行了封赏。刘裕本来打算继续北伐,可是由于留守建康的心腹刘穆之忽然去世,后方大本营不稳,所以刘裕急匆匆的赶回建康,而把长安交给了王镇恶留守,名义上的主帅则是自己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

义熙十四年(418年),胡夏的皇帝赫连勃勃看准了长安守备空虚,没有足够的后援,于是派大军前往征讨。王镇恶率军进行抵抗,夏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敌国不能拿他怎么样,同事却要对他下黑手了。

一语成谶:他像邓艾一样立功,也像邓艾一样被杀

跟随王镇恶一起守备长安的沈田子早就跟他有仇,看他不顺眼,以往在刘裕面前说他的坏话没有得逞,所以这次想趁机谋杀了王镇恶。义熙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沈田子邀王镇恶到大营举行军事会议,在摒除左右人员之后,让亲随击杀了王镇恶,一代名将就此陨落,当时才46岁。后来不久沈田子也被杀,在这样将领内斗的情况下,关中很快的被夏国所占。

刘裕听说后也非常吃惊,给皇帝上书说沈田子一时发疯,竟然杀了主帅,请求追封王镇恶,在他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后又追封王镇恶为龙阳县侯,谥号壮侯,同时还给予王镇恶太庙的配祭礼待。

虽然死后哀荣不断,但是王镇恶的死还是一件很大的遗憾,而他出征前,刘穆之让他效仿邓艾的话,确实也有一语成谶的感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