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開始解剖新鮮屍體的時候會放血嗎?

李憨


我雖然不是法醫系的,但我覺得提問者可能存在啥誤會,我必須得跳出來簡單科普一下。

首先,法醫是不會解剖剛死之人的屍體的。這裡得分兩大部分解釋——

1、被解剖者涉及刑事案件

你見過哪個殺人兇手殺完人就把屍體送到法醫的工作臺上嗎?先不說那些謀殺案件需要時間去發現屍體,即使是兇手殺完人立刻自首,那也需要先叫救護車來確認被害者死亡吧?確認死亡了,警察還得現場勘查吧?勘查完了得把屍體運回去吧?等這一切都做完了,大半天都已經過去了,被害者也已經不再是“剛死”的了。

2、被解剖者涉及醫療事故

在確定病人死亡前,不搶救個一兩個小時,不覺得很沒有誠意嗎?人還沒涼呢,醫院就放棄搶救,恐怕是會被家屬燒了吧。患者死亡以後,如果家屬申請醫療鑑定,首先要向鑑定機構提出申請,人家同意才會派人到固定的地方解剖,等到了真正解剖的時間,起碼1天過去了,此時患者同樣不再是“剛死”的屍體了。

說到這裡,有人要說了,我才不管法醫能不能解剖到新鮮的屍體呢!你就告訴我,如果解剖剛死的屍體,會不會飆血就行了。

抱歉,答案是,依然不會。屍體是不會飆血的,只有活體才會飆血。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說人體在經歷死亡時,血管會經歷的病理生理變化。

人的血管收縮受神經內分泌調控。當人瀕臨死亡時,控制血管收縮的神經細胞死亡,血管會無限制的舒張再舒張,血管內皮上的窗孔也會開放。血管上和血液中的各類細胞開始壞死,紅細胞壞死後,血紅蛋白便會從紅細胞中漏出,血管內皮細胞之間的連接也會變的鬆散,血管中的小顆粒物質,例如剛剛從紅細胞中漏出的血紅蛋白、水分、血漿蛋白等,都會從這些間隙中漏出去。然後這些物質順著重力的方向,一路向下,順著組織細胞之間的間隙最終進入皮下。因為人的皮膚存在很多彈力蛋白和角質蛋白,它會像大網一樣把這些顆粒物質擋在皮下,所以血紅蛋白並不會馬上透過皮膚流出體外。但由於血紅蛋白有顏色,所以在身體近地側會出現暗紅色的斑,這就是傳說中的屍斑。血管內因為水分的丟失,血液會漸漸變得粘稠,最後慢慢凝結。直到微生物將這些固體物分解,再慢慢化開。

所以你懂了吧,解剖屍體是不需要放血的,一刀下去也不會往外呲血,畢竟人體不是一個簡單的包著血的塑料袋呀~


婦產科的陳大夫


法醫對新鮮屍體解剖的時候要不要先放血??第一眼看到這問題問的有種屠宰前要先放血的感覺,然後製作血腸血旺什麼的。

回答是:不會放,但是有達到放血目的的類似操作。

不會放的原因是意義不大,而類似放血的目的則是特別部位的針對性檢查措施。

法醫在針對整具屍體進行解剖前,無論新鮮與否,都並不存在一個特別的“放血”操作。這裡要先解決什麼算是“新鮮屍體”,其實對於法醫而言,沒出現明顯的腐敗現象都可以算是新鮮屍體了,只是那種入手尚有溫熱感的新鮮還是已經屍冷到室溫的新鮮這種的區別罷了。

那種已經死亡一段時間的,體內的大部分血液已經凝固了,即使要放血也放不出來多少,況且,放血也並無特別的意義。反而,屍檢時檢查血管、器官中血液的情況也是很重要的屍檢項目之一,比如心臟內的血凝塊,雞脂樣凝血之類。另外,屍檢中取到的血樣還是相當重要的毒化和DNA檢材。

那麼,不“放血”會不會導致解剖下刀切的時候出血而影響觀察?其實也並不太會。

屍檢的時候下刀的位置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血管,而且因為心跳已經停止,沒有了血壓,血並不會像活人手術那樣自己就往外湧。

既然不存在放血這個步驟,那為何又說“有達到放血目的的類似操作”

因為屍檢解剖有個順序問題,從頭、頸、胸、腹、盆這麼一路下來總是要有個先後順序的。通常而言是先胸部、胸腔,經常在這裡就把心臟摘掉了,切開心臟上的大血管時,相當多的血液就在這個時候放掉了,頭部開顱取腦組織的過程也會有不少的血液出來。

這樣頸部上面的頭部和下面的胸部就都做完了,相當於給頸部放血了,這樣在做頸部的解剖時就幾乎不會有血,防止在一條一條精細的解剖頸部肌肉時候再被血液干擾。

這樣做的原因就在於,頸部的檢查對於很多死亡來說,比如縊死,比如頸部刀傷是相當關鍵的,所以,這也算是一種“放血”的操作了。


死者代言人


不會,人死後血液不流動。


老王38787936


雖然我沒有解剖過新鮮的,但是如果是剛死就解刨可能還能有點血,放兩天基本也就流不出來啥了。只不過帶顏色的跟那種被福爾馬林泡久了的視覺衝擊是不一樣的。

就像上學時第一次解剖課後,中午也就有4分之一人能吃下飯。


平安售後大潘


你認為我是法醫嗎,我怎麼知道?


mokemoretime


人死了,身體機能都消失了,血液雖然在血管裡,但是和裝在容器裡是一樣的,會凝固,不再是流動的,當然就放不出來了。打開腹腔,顱腔,會有紅色液體,但是這些紅色液體大部份是因為細菌的繁殖,組織被消亡產生的,並非是絕對血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