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陸腦科談腦病︱腦溢血:發病前有五個信號,積極預防

腦出血又稱腦溢血,病因多樣,絕大多數是高血壓小動脈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有人也稱高血壓性腦出血。按照是否外傷因素引起的可分為外傷性腦內出血和自發性腦內出血。腦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殘率都很高,是我國腦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臨床類型。腦出血佔所有腦血管病的40%~50%。腦出血80%發生在大腦半球,20%發生於腦葉、腦幹、小腦和腦室。

三陸腦科談腦病︱腦溢血:發病前有五個信號,積極預防

臨床表現

高血壓性腦出血常發生於50~70歲,男性略多,冬春季易發,通常在活動和情緒激動時發病,出血前多無預兆,半數患者出現頭痛並很劇烈,常見嘔吐,出血後血壓明顯升高,臨床症狀常在數分鐘至數小時達到高峰,臨床症狀體徵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異,基底核,丘腦與內囊出血引起輕偏癱是常見的早期症狀;少數病例出現癇性發作,常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轉入意識模糊或昏迷。

1、運動和語言障礙

運動障礙以偏癱為多見;言語障礙主要表現為失語和言語含糊不清。

2、嘔吐

約一半的患者發生嘔吐,可能與腦出血時顱內壓增高、眩暈發作、腦膜受到血液刺激有關。

3、意識障礙

表現為嗜睡或昏迷,程度與腦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關。在腦較深部位的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大多會出現意識障礙。

4、眼部症狀

瞳孔不等大常發生於顱內壓增高出現腦疝的患者;還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動障礙。腦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兩眼凝視大腦的出血側(凝視麻痺)。

5、頭痛頭暈

頭痛是腦出血的首發症狀,常常位於出血一側的頭部;有顱內壓力增高時,疼痛可以發展到整個頭部。頭暈常與頭痛伴發,特別是在小腦和腦幹出血時。

檢查:

三陸腦科談腦病︱腦溢血:發病前有五個信號,積極預防

1、CT檢查

顱腦CT掃描可清楚顯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腫形態、是否破入腦室以及血腫周圍有無低密度水腫帶和佔位效應等。病灶多呈圓形或卵圓形均勻高密度區,邊界清楚,腦室大量積血時多呈高密度鑄型,腦室擴大。1周後血腫周圍有環形增強,血腫吸收後呈低密度或囊性變。動態CT檢查還可評價出血的進展情況。

2、MRI和MRA檢查

對發現結構異常,對檢出腦幹和小腦的出血灶和監測腦出血的演進過程優於CT掃描,對急性腦出血診斷不及CT。

3、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DSA)

可檢出腦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三陸腦科專家提醒: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壓,有不適症狀及時到正規醫院神經外科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