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服務比阿里遲到七年,京東怎麼補技術課?

雲服務比阿里遲到七年,京東怎麼補技術課?

雲服務比阿里遲到七年,京東怎麼補技術課?

李彥宏、馬化騰懂技術,人大社會學系的劉強東也懂技術,大學時靠編程賺了20幾萬,雖說轉過頭又賠進了小飯館。

鄉村教師代言人馬雲別說碰計算機了,高考考了三次數學,1分、19分、79分,他走天下靠的是英語。

不過最早反應過來做雲計算卻是阿里巴巴。

雲計算投入資金高、週期長、早期回報少,是實打實的一把手決策。在李彥宏說雲計算是“新瓶裝舊酒”,馬化騰說“為時尚早”時,2009年,阿里就啟動了雲計算項目。

比阿里更早的是亞馬遜,2006年亞馬遜推出AWS,現在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佔比超過60%。據高盛測算,亞馬遜AWS的2017年營收約為159億美元,其次是微軟雲Azure的50億美元、谷歌雲19億美元和阿里雲14億美元。亞馬遜AWS營收額相當於第2名到第15名的營收總和。

雲服務比阿里遲到七年,京東怎麼補技術課?

一向把亞馬遜視為競爭對手的京東,直到2016年4月才全面開放京東雲。對比起來,2011年,阿里雲開始大規模對外提供服務,2013年,騰訊雲開始對外商用。

京東CTO張晨都說,和其他公司比,京東雲是遲到的。

其實早在2012年,京東內部就成立了雲計算相關部門,足足過了四年,經過2015年的雲計算爆發期,京東的公有云服務才開始真正發力。

京東雲的發展路徑,讓人聯想到京東的技術之路。

有一個懂技術的掌門人,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為技術跟不上公司發展的步伐,被廣為詬病。

因為團隊是做線下實體買賣起家,京東長久被歸結為缺少技術基因。

京東早期留下了不少“暗黑技術傳說”:京東最初通過在BBS上引流獲得2000多名用戶,主頁隨時能黑掉時,核心的操作系統竟然沒有打過補丁;京東商城的代碼和最初的倉儲配送系統是劉強東親自寫的;年銷售額破億元的時候,運行的生產環境網絡竟然是百兆的交換機,隨時可能出錯……

雲服務比阿里遲到七年,京東怎麼補技術課?

2008年,京東商城上線,年銷售額突破十億大關,技術團隊卻不到30人,業務發展太快,技術人員只能忙於四處救火。

這種狀態延續了之後數年,關於京東技術誕生了“高速換胎”一詞。即技術已經成為京東業務快速發展的瓶頸,給系統架構進行調整,如同給一輛高速奔馳的賽車換輪胎。

2010年,技術開始圍繞公司戰略進行系統規劃,引入業務部門將產品做好,京東的開放平臺、支撐配送體系的青龍系統、圖書品類擴充等均在這個階段上線。

2011年11月,京東做圖書限時促銷,系統接收最高達到一秒10萬單,導致系統癱瘓,劉強東在辦公桌上擺兩把刀、兩杯茶,請負責IT前端的副總裁李大學、時任負責IT後端的副總裁姜海東喝茶,要給IT“動刀”的意味明顯。

2012年2月,京東宣佈首次設立CTO職位,在甲骨文任職13年的王亞卿成為京東商城首任CTO,任務是整合現有技術和平臺,建立統一的技術方向和數據架構,改善整體架構的穩定性。同年底,王因家庭原因離職。

2012年6月,主抓物流和信息技術的姜海東宣佈離職。

王亞卿離職後,京東CTO職位空缺,主管京東技術研發、技術服務和客戶執行的李大學全面負責京東技術。2014年4月,一度傳出李明遠會出任京東CTO的消息。

張晨

2015年4月,京東宣佈李大學離職,前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總裁張晨加入京東,同年11月,張晨出任空缺三年的京東CTO職位。京東技術團隊發展至5000人,媒體報道稱京東技術進入引領階段。

2017年2月,劉強東在集團年會上宣佈,京東未來12年戰略是技術!技術!技術!之前一個月,張晨在出席活動時表示,京東要成為人工智能實踐者和推動者。

話事人發聲之前京東就用行動表明了態度。

2014 年 9 月,京東就成立了深層神經網絡實驗室(DNN 實驗室),研究深度神經網絡、知識層次、異構計算等。2015 年 7 月,成立認知感知實驗室(PCL 實驗室),致力於計算機視覺和語音方面。2015 年 10 月,成立硅谷研發中心,京東跟人工智能有關的部門在硅谷研發中心都有駐點。2017年11月,京東與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SAIL)啟動京東-斯坦福聯合AI研究計劃。

雲服務比阿里遲到七年,京東怎麼補技術課?

日前,京東宣佈前微軟亞洲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梅濤出任京東集團AI平臺與研究部AI研究院副院長,並擔任計算機視覺與多媒體實驗室主任。他的彙報對象是去年9月入職的集團副總裁周伯文。

京東雲交到了原微軟亞太科技董事長申元慶手上,半個月前入職的前華為首席科學家裴健,負責京東大數據平臺與產品研發部。周伯文、申元慶、裴健都直接向劉強東彙報。

而云、大數據等板塊原屬CTO張晨管轄,此番調整或為降權。

雲服務比阿里遲到七年,京東怎麼補技術課?

(王笑松、閆小兵、胡勝利)

本月,劉強東發出內部信宣佈調整京東商城的組織架構,原八大事業部升級為三大事業群,王笑松、閆小兵、胡勝利分任大快消事業群、電子文娛事業群、時尚生活事業群的負責人,升為集團高級副總裁,直接向劉強東彙報。

劉強東說的是,只有提升技術,才能給用戶體驗、成本和效率帶來質的提升。

實際上,影響已經在財報中顯現。據京東2017 年 Q3 季度財報,集團GMV 增速降至歷史最低點32%,而天貓還保持近 49%的GMV 增長。此外,京東營收增幅也首次降到了 41% 以下。

京東此番架構調整不由得讓人想起2016年的京東大調整。

彼時京東GMV/收入增長放緩,從2015年6月起,京東股價跌去近一半,已接近發行價,最高市值蒸發240億美元。

主管京東商城市場的副總裁熊青雲被調離,京東商城CEO沈皓瑜調任不到10人的京東國際業務總裁。比起職業經理人,王笑松、閆小兵、徐雷、王振輝等跟著劉強東一路打仗過來的老人受到重用。

現在京東還處於架構調整中,劉強東彷彿重啟了當時戰略,呼喚京東狼性作戰;京東商城直接向劉強東彙報的人數減少,增加了AI技術負責人的彙報線,可見其狠抓技術之心。

留心的話,你會注意到,在達沃斯對話大衛·魯賓斯坦時,劉強東把技術業務介紹為和電商業務、金融業務、物流業務並列的四大業務之一。

曾在第一個辦公室的柱子上寫下“只爭第一”四個字的劉強東,在被問到還要多久才能成為第一名時說:“我們每一個業務(包括技術)都需要一些時間。”此言誠不欺我,從如今的市場格局來看,京東還要面對許多先行的對手。

雲服務比阿里遲到七年,京東怎麼補技術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