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司马村的300亩辣椒不是菜!是黄金!

近年来,振兴街道聚焦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两大重点,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攻坚行动,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种植,增加农民就业,让农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

盛夏时节,振兴街道司马村东的色素辣椒示范基地绿意盎然,几名工人正在田间地头忙着除草、施肥,一株株绿油油的辣椒树上结满了白色的小花,长势喜人。辣椒种植户宋书轩告诉记者,今年从73户村民手中流转的近300亩土地全部用来种植英潮红和鲁红6号两种色素辣椒,由于在育苗和种植期间,天气十分给力,再加上精细的管理,近300亩辣椒长势良好。

为什么种色素辣椒而不种高粱、玉米等常规农作物,宋书轩说,这完全是个偶然。

孝义:司马村的300亩辣椒不是菜!是黄金!

种植户 宋书轩:

去年,忻州有朋友,我朋友他种的这个辣椒了,看见长势不赖,果实也长得挺好的,打问了一下细节。英潮红、鲁红6号啦需要什么土地的性质。一想,咱们这儿的土地就适合种这个辣椒,后来去年去了四五回,也算考察吧,就觉得种辣椒还行了。

宋书轩说,曾经相关部门对村里的土质进行过化验,结果表明,土地中缺乏磷和氮两种微量元素,但却富含钾元素,而种植色素辣椒最看中的就是钾元素的含量。说到这里,他还告诉记者,他流转的这几百亩地之前种植了一年的花生,土地中还存有大量养分,更加适宜辣椒种植,宋书轩从忻州引回来的不仅是项目,还有一笔大订单。

种植户 宋书轩:

已经直接跟山东鲁红公司就定了合同啦,卖是不愁。

孝义:司马村的300亩辣椒不是菜!是黄金!

种植的色素辣椒被大企业以一块钱一斤的保底价格订单式收购,就给宋书轩吃了一颗定心丸,消除了后顾之忧。今年,他从忻州收购了近8万株色素辣椒苗,加上前期流转土地等各项投资,投入了70余万元开始了规模化种植之路。

虽然投入大、而且劳动强度大,但宋书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种植的色素椒属于无限生长型作物,只要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适宜,就能连续开花结果,而且再有一个半月,就能有收获,有望大赚第一笔钱,按辣椒树目前长势,亩产可达到4500斤,两种辣椒今年预计能收获将近130万斤,但色素辣椒的生长与天气情况密切相关,经不起任何灾害天气,他说,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跑来看看他的这一片辣椒树,生怕有什么闪失。

孝义:司马村的300亩辣椒不是菜!是黄金!

种植户 宋书轩:

一旦要是下了冰雹,咱们投资也不算少,一亩两千多块钱了,要是说冰雹一打,这就都泡汤了。

望着眼前这片郁郁葱葱的“椒海”。宋书轩仿佛看到了大地在“流金”,可谓是“红辣辣的辣椒、沉甸甸的希望”,按照他的说法,他其实更像是一个“试验者、探险家”。

种植户 宋书轩:

当初没有其他想法,回来在咱们这里也搞点试验,试验要是成功了能赚点钱,是不是其他群众们也能跟上赚一点了。

孝义:司马村的300亩辣椒不是菜!是黄金!

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宋书轩抛开传统种植,大胆尝试特色种植,我们首先对他这一份先行先试的勇气点赞;在先行先试中,不盲目、学技术、搞营销,我们还对他的这种产业链理念点赞。但但通过采访,记者不免有些顾虑,色素辣椒的生长、收获对天气的要求比较严格,目前,是否有种机制,当像宋书轩这样的特色种植户们在遭遇天气等不可抗拒的外力时,能和他们一起抵御灾害,将损失降到最低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