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長

1月28日時,福州發生一起家庭悲劇。一位母親因瑣事與五年級的兒子發生爭執,用充電線錯手掐死了兒子。事後這位母親先割腕,又跳樓自殺身亡。而事發時,孩子父親並不在家。據報道,出事小區的居民說這戶人家平時相處很好,孩子學習成績不錯,鋼琴也彈行很好。因此懷疑這位母親有抑鬱症。具體是什麼事引發了母子的爭執,有說是因為孩子期末考得不夠理想;有說是因為給孩子報英語培訓班的事等。總之是家庭的小事,但引發的這起悲劇,真的是讓人們扼腕嘆息!

和孩子一起成長

人的成長可以分為好幾個階段。而在為人父母的時候,對家長與孩子來說,都是步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成長的新階段。養育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長要負出很多。從小嬰兒時的吃喝拉撒,到幼兒園時的細緻陪伴,再到小學時的操心課業,又到初中的叛逆糾偏,再到高中的高考衝刺,還有大學畢業的找工作,工作之後找對象,結婚前要買房子等等,相信當了父母的人,看著這些字眼,心裡一定也有很多感觸。

人在當了父母之後,看著孩子的成長,也就是看著自己邊奮鬥邊老去。在這個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倆要打拼的二十多年的時光裡,要面對的矛盾,要解決的問題,總是此起彼伏的狀態吧。要不怎麼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呢?

我不禁想起了好久前看過的一部美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應該很多朋友都看過。如果沒看,真心推薦可以好好看一看。我在觀景的過程中是流了淚的。這部電影沒有俊俏的主角,沒有動聽的音樂,沒有華麗的場景,幾乎什麼都沒有,唯一有的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一個真實的故事。主人公克里斯是一個工作一敗再敗的年輕人,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兒子,妻子實在受不了這個家庭的拮据選擇了離開。克里斯是推銷一個醫療掃描儀的業務員,雖然他真的很努力,但是仍然推銷不出去。他幾乎總是身無分文,幾乎是帶著孩子流浪。但即使這樣,克里斯卻從沒在孩子面前抱怨過生活,總是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那顆正在成長的心靈,鼓勵孩子:“你要盡全力保護你的夢想。那些嘲笑你夢想的人,他們必定會失敗,他們想把你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我堅信,只要我心中有夢想,我就會與眾不同。你也是。”在一天夜裡,克里斯又一次帶著孩子流落街頭,不知不覺他們走到了地鐵站裡。孩子實在太困了,問克里斯今晚要住哪?克里斯編了一個恐龍的故事,以躲避恐龍的遊戲方式帶著孩子來到地鐵站的衛生間裡,鎖上門,緊緊著抱著兒子。孩子在克里斯的懷抱裡很快安靜地入睡了。而此時,克里斯卻默默地流下淚水,禁不住地渾身顫抖。最終克里斯以其近乎偏執的努力,終於獲得成功,他後來開辦了自己的證券經紀公司。

克里斯無疑是令人尊敬的,他有很多優點值得去學習。但有一點是很能打動大眾的是,克里斯真的是一位仁慈可敬的父親,對待兒子他的親情是那樣的濃烈和深厚。面對那麼多那多大的困難,從沒把壓力與憤懣傳導孩子。反而是不斷地鼓勵孩子要堅持自己的夢想,想相信最困難的時候,就是成功就要來臨的時刻。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多麼仁慈的胸懷。

和孩子一起成長

反思一下我們吧。我們有沒有在自己不開心的時候,有意或無意識地把孩子當作了出氣桶?有沒有下班回來感到疲勞的時候,對孩子的邀請感到很不耐煩,或者直接讓孩子玩玩手機,自己圖個清閒?有沒有在自己憤懣的時候,也對孩子了一頓勞騷?有沒有在孩子犯錯時,只因自己情緒不好而過度懲罰?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什麼?應該就是對自己心態與情緒的良好控制,就是對應承擔的責任的堅定履行。現在的社會,很多人都感覺壓力山大,但是我們又似乎常常把好脾氣給了別人,而常常會對親人少了溫和與體貼。在單位領導得罪不起,在外面客戶怠慢不起,有應酬酒不敢少喝,想升遷就要多鑽營……這些都是人們混社會上的入世行為,各人都會有各人情況,相信誰都可以寫一體苦累史來當歌唱。

可是那又怎麼辦呢?記得我曾回答過悟空問答裡的一個問題“人來世上,是來享樂的,還是來受罪的?”我的觀點是人來世上就是來修行的。人的心理有種物質,快樂往往膚淺,痛苦常常深刻,也就是說人們常常會記著受過的苦累,卻容易忘記享受過的歡樂。所以,人的修行,就是修心與行動的矛盾統一。心靈的變化一定是會影響行動的,而行動的體驗也會改變心靈。回到開頭的那位母親,她一定也是深愛自己的孩子,卻因為瑣事能一時盛怒錯手掐死兒子。假如當時她心中有一秒鐘的冷靜,也許結果就會逆轉,悲劇就不會發生。

孩子的成長要依靠父母,而為人父母其實是要和孩子一起成長的!也許在孩子來臨的那一刻,初為父母的我們的心也還太年青,父母對離子都有洪荒之力的愛,但還不能很好地把握運用這份愛的技巧與能力。所以,作父母的還是要有陪伴著孩子一起學習成長的心態才好,一起修養心靈,並以行動來保護家庭的幸福。祝願天下每個家庭都幸福!

和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