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精神病院的患者現狀:「我沒病,我要去申請永動機機專利」


60多歲的劉大姐看著窗外的人,短短的幾分鐘,先罵、後笑,最後哭著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我要回家看孩子,我沒病”,並說自己今年5歲,眼前的醫護人員是7歲的弟弟。醫生說:因為她的孩子在5歲的時候離開人世,幻想自己的“母性情節”,“一些影視中的精神病患者被妖魔化了。”一家浙江的精神病醫院的醫生認為,那是在消費精神病患者。她希望讀者能正確、正常、客觀地看待精神疾病患者。

人們的日常調侃、部分影視劇等過度消費了精神病患者。他們呼籲社會各界能客觀地反映精神疾病患者的真實面貌,讓精神疾病患者得以擺脫“病恥感”。精神病患者“慢慢多了”

來自貴州的老王:我沒有病。我是爸爸送我進來的。我22歲去貴州打工,打了一年工,做喇叭。我最喜歡吃媽媽做的飯,媽媽還沒有來看我。我還沒有結婚,我要打工娶老婆。我出去最想打工,還是去貴州。

醫師分析:這位病人十幾歲就發病了,這次入院他的病情處於剛發展期,他一再對我們說自己沒有病,表達強烈求出去打工的願望,這其實是一種假象,以此矇騙我們認為他是正常人,放他出去工作。隔段時間醫生就會檢查窗戶擔心老王逃出去。

而與普通醫院病房的護士相比,精神病院的醫生和護士承受著更多的壓力與危險。醫院的大門經常成為患者的發洩對象,偶爾會出現狂躁傷人等事件的發生。

我住了九次院,1979年的時候知青返城,我在廠裡做維修工,永動機知道嗎?我申請專利,但是沒有錢申請,打印申請那個紙,要1.6元一張,我那時候錢不多,一個月才90元。申請永動機專利價值幾千萬元,單位領導說我吹牛皮。醫生說:對社會沒多大危害,他就想出去搞他的永動機賺錢,

睡在窗上的泉女士:我是因為打架進來,打贏了。 我不想出院。醫生說:這位病人是典型的雙相情感障礙,屬於重性精神疾病,治療難度大,護理難度大。我們醫護人員被他攻擊過。主要他認為別人是壞人,偽裝成好人的樣子。


每個星期,醫院都會為患者進行腦波儀理療,讓他們享受輕音樂,幫助他們改善睡眠和放鬆神經。

醫院的醫生說:“你說誰能照顧他們?他們回去之後有人會定期上門關心嗎?我表示懷疑,除非出現他們犯事了打人了。在中國,精神病醫院接納的患者85%屬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疾病。大多數病人都是在局面失控後才被送進醫院治療,他們一旦入院,往往會反反覆覆再也離不開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