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輩子 三個版本 你看了幾個

《我這一輩子》1950年由中國文華影片公司攝製、石揮導演、楊柳青編劇,改編自老舍的同名小說。電影以一個老警察的視覺展開的:“我”是一個奉公守法的北京老巡警,清末,二十多歲的“我”失業後,由鄰居巡警趙大爺介紹,當上了清政府的警察,目睹了清兵的腐敗。“我”曾被派到秦大人家當門警。

我這一輩子 三個版本 你看了幾個

《我這一輩子》本詞條主要寫的是電影《我這一輩子》,另外還有電視劇《我這一輩子》在文後有提到。《我這一輩子》是由著名導演石輝執導,反映抗戰前期社會現狀的一部劇情電影,本片改編自老舍先生創作於1937年的同名小說。石輝導演在本片中以1個老實善良的老巡警的視角去聽、去看、去想40多年經歷的一切,反應出當時社會生活的1個縮影,全片以展示1個人的悲慘命運,映射出了時代的歷史滄桑。這部作品不僅成為1950年全國最賣座的電影,也獲得文化部1949至1955優秀電影二等獎。

我這一輩子劇情_《我這一輩子》 -原著簡單介紹

我這一輩子 三個版本 你看了幾個

《我這一輩子》《我這一輩子》是老舍先生創作於1937年抗戰前夕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說,是老舍第1個創作黃金時期的壓軸作品,格外具有挺拔於時代的進步氣息。《我這一輩子》描寫了1箇舊時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也是1個人生的大悲劇。它的結尾是這樣寫的:“我還笑,笑我這一輩子的聰明本事,笑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聲,這世界就換個樣兒吧!”《我這一輩子》的創作,正值老舍文學道路上“第一高峰”,他的藝術風格也就顯得十分突出。他特別善於用平凡場景中的小鏡頭來反映社會生活裡的大沖撞,他的筆觸不是直接介入而是自然延伸到民族的命運中,讓讀者從他詼諧與幽默的文筆中品味生活的沉重。我這一輩子劇情_《我這一輩子》 -劇情介紹

我這一輩子 三個版本 你看了幾個

劇照電影以1個老警察的視覺展開的:“我”是1個奉公守法的北京老巡警,清末,二十多歲的“我”失業後,由鄰居巡警趙大爺介紹,當上了清政府的警察,目睹了清兵的腐敗。“我”曾被派到秦大人家當門警,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秦大人倒臺,“我”升了巡警,並結識了學生領袖申遠且成為好朋友。幾年以後,秦大人又上臺了,“我”又被派往秦公館當門警,秦大人的官愈做愈大,老百姓卻愈過愈窮,“我”被降為三等警察。“我”的妻子病死,留下了女兒大妞和兒子海福。緊急關頭,“我”救助了地下共產黨申遠。抗戰時,讓兒子參加了八路軍。後來“我”因兒子之故被關進了監獄,獄中又與申遠相逢,在他的教育啟發下,“我”對自己過去糊里糊塗的一生有了認識,但未及解放,“我”在街頭凍餓而死。1950年由中國文華影業公司攝製、石揮導演、楊柳青編劇的《我這一輩子》,改編自老舍的同名小說。老舍作為一位優秀的作家,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創作風格和藝術個性;石揮作為1個偉大的導演、出色的演員,在創作上極大程度地忠實甚至可以說發展了原作,石揮的一生和老舍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共同的生活經歷,相似的藝術氣質,使得石揮改編起老舍的作品來有1種別人無法企及的自信與從容,加上石揮爐火純青的出色表現,共同造就了這部中國電影史的現實主義作品。這麼一位傑出的人民藝術家,在1957自編自導完《霧海夜航》以後,因忍受不了無辜的批判,含冤自沉於黃浦江,終年42歲。當然,每每看到這部影片時,另一位不能忘卻的人則是1966年8月24日自溺於太平湖的老舍先生,他們選擇了相同的方式結束了“我這一輩子”。

石揮以1個老實善良甚至有些窩囊的老巡警的視角去聽、去看、去想40多年經歷的一切,不僅真實可信,而且所顯現的事實,也是當時社會生活的1個縮影,全片展示的是1個人的悲慘命運,映射的卻是時代的歷史滄桑。正如有人所言:“平凡場景中的小鏡頭反映社會生活的大沖撞”。個人命運和民族歷史相融合,讓觀眾在悲劇世界裡品味到悲劇的人生,在詼諧中體味到生活的種種辛酸、苦痛和沉重。整部影片完全是悲劇的人生在悲劇的世界裡的真實展現。從影片一開始那“北京的老百姓,真苦啊”的一聲感嘆;從窄窄的街道上,灰暗的天空裡,蒼老無力衣著襤褸的“我”孤獨地站著的畫面裡;到電影結束,老年的“我”的“哎呦,我這一輩子哪”的天問式的慨嘆中,我們感受到的是深刻的耐人尋味的藝術力量。

1982年,在意大利都靈舉辦的中國電影回展上,法國電影史學家米特里說:“我參加了這次電影展,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日本電影評論家佐藤忠男說:“過去我只知道中國有個趙丹,現在我發現還有石揮。”石揮這位中國現代話劇和電影史上的奇才,以他過人的才華創作了中國電影史上閃耀現實主義藝術光輝的不朽之作。這部作品不僅成為1950年全國最賣座的電影,也獲得文化部1949至1955優秀電影二等獎。

我這一輩子劇情_《我這一輩子》 -電視版本

我這一輩子 三個版本 你看了幾個

《我這一輩子》原著:老舍

導演:張國立

製片人:鄧婕

編劇:馬軍驤

出品人:鄧建國張海潮陳旭光

演員表:張國立飾福海、鄧婕飾瑞姑娘、劉孜飾大妹、何冰飾趙二、李誠儒飾劉方子、張默飾順子劇情介紹

《我這一輩子》講述了1個悽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福海(張國立飾)與劉方子(李成儒飾)、趙二(何冰)自幼一起學徒,三人結拜為生死弟兄,但隨著年齡和成長環境的變化,三人也不斷地演繹出一段段悲歡離合,並相繼死去。在劇中,分別飾演福海兩位妻子大妹和瑞姑娘的是劉孜和鄧婕。

我這一輩子劇情_《我這一輩子》 -電視劇看點

老舍名著張國立鄧婕等主演《我這一輩子》4大看點

我這一輩子 三個版本 你看了幾個

《我這一輩子》看點一:老舍原著改編

《我這一輩子》本是老舍的名篇,他的作品《四世同堂》、《駱駝樣子》、《茶館》等早已改編成影視作品,為觀眾所耳熟能詳。《我這一輩子》有著深厚的文學基礎,一直以來都被影視圈人士所關注。1951年,表演藝術家石揮成功地自導自演了一部同名電影,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並得到廣泛好評。

電視劇《我這一輩子》由著名編劇馬軍驤改編而成,在內容上進行了大量擴充。電影《我這一輩子》中的男主人公只叫“我”,馬軍驤這次給他取名叫“福海”,設置了鄧婕扮的瑞姑娘和劉孜飾的前妻與他的情感關係,大大豐富了戲的內容和人物的性格。看點二:張國立一家三口主演

張國立與鄧婕聯袂主演並不稀奇,但他把兒子也帶到劇中,這可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張國立將生活中的一家人角色搬入戲中,自己扮演爸爸福海,鄧婕扮演妻子瑞姑娘,兒子則還是演兒子順子。他們夫妻倆的表演功力自然不必多言,尤其是張國立,這個福海可以說是他表演藝術的一次突破,塑造了1個全新的藝術形象;他兒子雖然初次“觸電”,卻也將1個愛國熱血青年演得讓人過目不忘。

看點三:徐沛東的音樂深沉大氣

被公認為音樂界大腕的徐沛東,作品風格一向深沉大氣,《亞洲雄風》、《愛我中華》、《命運不是轆轤》以及《三國演義》的主題曲等都是他的力作。《我這一輩子》拍攝完成後,為求更加完美,張國立力邀徐沛東擔綱配樂作曲,片頭片尾主題曲《我這一輩子》和《風風雨雨》無論從旋律到語句,既通俗又大氣,朗朗上口,有歷史的凝重感和滄桑感,與電視劇相得益彰。

看點四:主角配角表演出色

《我這一輩子》中的主角除張國立、鄧婕外,其他演員都相當出色。李誠儒扮演的劉方子,是個善於溜鬚拍馬、欺上瞞下、投機鑽營的人物,任憑你改朝換代,他都吃得開。這個角色雖然難演,但對李成儒而言,還是小菜一碟,他曾在《編輯部的故事》、《過把癮》、《一聲嘆息》等影視片扮演過各種類型的角色,是實力派演員。演趙二的何冰也是個演壞人的高手,他將趙二這個流裡流氣的舊警察演得入木三分,讓人恨之人骨。

在《我這一輩子》中,就算是跑龍套的演員都不是泛泛之輩,他們都是《康熙微服私訪記》、《京城大狀師》等戲的主演,雖是小小跑龍套也傾力出演,整個片子的質量自然沒得說。

我這一輩子劇情_《我這一輩子》 -相關評論

舒乙:改編不是創作

舒乙認為改編應忠實於原著,和只有3萬多字的小說原著相比,《我這一輩子》的編劇馬軍驤做了這樣的改變:首先原著是講述老巡警“我”的一輩子,而電視劇變成了老巡警福海和結拜兄弟劉方子、趙二這3個人的一輩子,增加了2個重要人物;其次是有意抑制了作品中的京味。對於第一點,舒乙先生表示不願談。對於第二點,舒乙先生說,將老舍先生定位為京味作家並不恰當,因為“京味作家”這個詞出現得比較晚。

我這一輩子 三個版本 你看了幾個

小說專家:改編基本圍繞老舍原著精神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所的關紀新先生,是中國知名的老舍研究專家,曾撰寫過《老舍評傳》等著作。他認為,該劇基本圍繞老舍原著精神進行了改編。

關紀新認為,編劇馬軍驤改編《我這一輩子》與改編電視劇《離婚》時相比,有很大的風險。首先,超過2/3的情節需要補充;其次是改編原著很難,因為風格很難把握。但從劇中可以看出,馬軍驤在反映歷史、研究語言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對於由1個人的一輩子變成3個人的一輩子這點,關紀新給予了理解。他說,只有1個人就不好表現人物。這個作品現在要是像當年石揮拍電影那樣改編,估計就沒人愛看了,從中可以看出馬軍驤把握當代受眾心理的能力很強。至於京味不足,關紀新認為這也是1種選擇,因為老舍先生晚年也不是完全遷就京味,如果影響表達他就會放棄。至於劇中的京味,關紀新認為雖不盡如人意,但也不是太離譜。從演員的表演上看,張國立和鄧婕的京味不足,但何冰把握得相當好。

編劇:沒辦法完全尊重原著

編劇馬軍驤在談及增加劇中人物時曾說:首先這是電視劇的需要。原著只有3萬多字,而電視劇一集就得1萬字,因此必須增加內容,改編時主要是尊重原著的精神,沒有辦法完全尊重原著。其次,如果說想在一部劇中一網打盡各種人生狀態有點誇大的話,那也希望儘可能都帶上,所以增加成三條線。至於劇中的京味,馬軍驤說這不是他特別想強調的,反而是有意要抑制的。因為這部電視劇是要面向全國觀眾的,要讓他們都能感同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