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從會計到財務主管華麗轉身 需要做哪三種轉變?

“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薪水比較高,這是我親身感受到的”,在威高集團公司財務總監崔謹看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企業之所以會給管理會計人員以更高的薪酬溢價,是因為管理會計為企業創造了價值。

管理會計為企業創造價值

中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王久華也認可這一觀點。他認為,一個企業管理層如果不能為企業的投資者創造價值,其它的價值都無從談起,尤其是CFO們,一定要注意這點,這是我們最基本的價值所在。

而真正要做到為企業創造價值,CFO一定要站在企業戰略高度,對企業做個徹底的透視,對一個行業未來的發展、企業在這個行業發展當中的地位及未來的目標,都有清晰的瞭解,這樣才能為企業增值。

西門子中國工業業務領域東北亞區商務監控部總監黃純鳳認為,管理會計對企業而言應該是創造合理的利潤並且永續的存在。為什麼這麼說呢?“不少企業家對2008年底到2009年初的金融危機至今應該都還心有餘悸,當時的這些公司所追求的也是所謂的股東利益最大化,可是這並不代表永續的經營。

所以我想強調的是,作為一個管理會計人員,我們經常看到企業的經營方向跟它的體制好壞密切相關,我們應該起的最大作用就是讓企業更好地發展。”

管理會計幫助企業增值

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公司執行副總裁鄒志英介紹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一次在做全面預算管理的過程當中,鄒志英把一種被外企普遍運用的波士頓矩陣圖模型創新應用於全面預算管理和人力資源分析當中。“我們用這個模板,把所有人的工作分成不同的模塊,最後我們通過梳理之後發現,有時候有幾個不同的人在重複做同樣一個事情。這就是不增值的部分,我們就要把它除去。”

還有一次有個總監跟鄒志英說他的部門需要增加6個人,鄒志英拿波斯頓矩陣圖模型算一下發現,不需要增加6個人,只需要增加1個人就行。“這很好地幫我們控制預算工作。”鄒志英感慨地說。

王久華從管理會計的角度分析後發現,的確有一些利器幫助企業實現價值。

首先是戰略管理。管理會計人員如果不參與戰略的制定這個過程而是去做其它方面的工作,那麼他們做的都是一些零敲碎打、拾遺補缺的工作。只有參與戰略制定管理會計人員才會發現企業未來的價值,並且幫助企業從長遠、可持續的角度為股東創造價值。

其次是全面預算管理。要把各個戰略全部執行好,全部門參與的全預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再其次是IT系統。企業所有的財務制度及其他方面的制度,只有通過用起來非常得心應手、技術上也非常先進的IT工具,管理會計人員才能把價值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執行所有的過程真正落到實處。

最後是內控和內審。只有通過內控和內審,管理會計人員才能跟人力資源以及其它部門一起攜起手來,幫助公司一方面創造價值、實現價值,另一方面也能控制好風險,並且按照會計準則把各方面工作做到位。

管理會計懂得內審和內控

內控,這已然成為時下最為熱門的企業詞彙,從理論上講,內控離管理會計有點遠。實際情況是如此嗎?

王久華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內控、內審是管理會計中非常重要的一點

:企業制定了現金流計劃和預算目標,但部門是不是按照計劃執行,或者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偏差,怎麼辦?只有通過內審和內控,才能夠使得它真正落實到位。“我們以前聽到國營單位說,‘計劃、計劃紙上畫畫、牆上掛掛’,指的就是這種狀態,如果沒有很好的內控、內審,那就不能保證這樣的預算能夠落到實處。”

同樣地,在黃鳳純看來,內控對她來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工作。“我現在手下有2個團隊,一個是管理會計,另一個就是內控。我覺得這兩者是不可分的,我們要確保我們企業的活動是合理化的,如果你只有一個目標,沒有合理化控制的話會出現什麼結果?簡單舉個例子,我們可能出現假合同,可能會出現不當的交易,所以,我們做了很多測試,發現如果懂得用風險管理,那麼就會把80%以上的風險通過這項管理規避掉。”

對於內控與管理會計的關係,崔謹舉了一個很形象的例子:“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做一張網,先用制度和預算搭成一個個防風護沙的格子,然後通過內控把風險隔離開,讓每個業務在我們設定的每個格子裡執行。


「管理會計」從會計到財務主管華麗轉身 需要做哪三種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