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中的“长江学者”知多少?

在学术界有一些人被称为做“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能够获得这个称号的人都具有极大的行业知名度,就人文科学和理工科来讲,理工农医等学科拥有的最高荣誉是院士,而文科类的学科则没有院士,所以文科类学科中能够获得长江学者特聘奖励计划的人一般认为就是获得最高荣誉了。

教育学中的“长江学者”知多少?

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于1998年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高层次人才计划,该计划包括实行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两项内容。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从2011年起实施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聘教授聘期为5年,讲座教授聘期为3年,在聘期内享受长江学者奖金。特聘教授奖金为每人每年20万元;讲座教授奖金为每人每月3万元,按实际工作时间支付。当然,从2011年开始,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共同构成了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所以,长江学者是一种聘任职位,是由一定的期限,在期限内提供一定的经费。

从学术声望上来说,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被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对学术声望的一种肯定和提升,任何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都是在研究的领域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或者有着较高的学术声望,相比较每年提供的经费来说,对于这个职位的获得带来的名誉的提升作用是巨大的,拥有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称号,就属于高层次人才,在社会地位方面也会水涨船高。对于跳槽来说,成为长江学者,意味着更多的经济获得和权力获得,我们可以看到学术界许多的教师在一个学校工作不顺心跳槽到其他学校去,然后获得了一个长江学者的称号,然后又返聘回原来的学校给予重任的情况。

对于一个学科发展来说,当然,这里还是讨论的人文社会类的没有院士的学科。拥有长江学者数量的多少成为了衡量学科的重要指标,每一年每个学校某个学科的教授是否有长江学者的获得对于这个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拥有者长江学者意味着有经费、有团队、能够拿到更好的课题,产出影响力更大的成果,帮助团队或者学院的年轻教授快速也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那么,今天来看看教育学这个一级学科下面有哪些人获得过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当然,有些人的任期可能过了,但带来的声望依旧存在,甚至越早获得说明越发占据学科的重要位置。

教育学中的“长江学者”知多少?

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方面,北师大在长江学者方面处于绝对的优势,以4人次遥遥领先,其中石中英入选年份最早,也可以证明他在教育学界的影响力较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和南京师大各有两人,表现出强大的实力;师范类学校中浙江师大、西南大学、华南师大和广西师大各有一人,证明了属于师范类院校的实力。在综合性学校中,高等教育学强校厦门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各有一人,浙江大学有一人,基本反应了综合类院校中教育学最强的几个学校的的实力。当然,综合类院校中北大和清华的教育学至今没有收获,二者也属于教育学强校。师范类学校中广西师大的孙杰远凭借民族教育的研究荣获长江学者,但是其他师范学校比如华中师大、湖南师大、陕西师大等学校至今无所收获。

青年长江学者可谓学科发展的后备力量,在入选的教育学科的5个青年学者中,北师大依旧表现强劲,独占其二,凸显作为教育学老大的地位,东北师大的农村教育学的青年学者的收获,稳固这东北师大作为农村教育研究重地的地位;温州医科大的黄兆信荣获青年学者,是对其在创业教育中的专注研究的肯定,曲阜师范的胡钦晓则是致力于外国比较教育和文化、资本等领域的研究,对他们二人的肯定意味着许多优秀的人才专注于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也能够有较大的学术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