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白发征夫泪:宋朝重文轻武是必然也是必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一首《渔家傲 秋思》是范仲淹在宋、夏交战前线所作。“将士们驻守孤城,见到大雁南归,不免起了思家之情。然而,敌人虎视眈眈,不能离去,只能借酒浇愁空洒泪“。对比唐代边塞诗的慷慨,尤显凄凉。

将军白发征夫泪:宋朝重文轻武是必然也是必须

很多人诟病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但我以为,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我们可以从历代兵役制度分析一二。

秦汉兵役制

秦汉实行全民兵役制,每一个成年男性都要服兵役和劳役。

男人20岁以后,每年服一个月劳役;23岁以后,服两年兵役。兵役第一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第二年,在京师或者边疆服役。如果战争需要,56岁以下的成年男人都有义务参军。

将军白发征夫泪:宋朝重文轻武是必然也是必须

这种兵役制度保证了足够的兵源,但它有两个缺点。

1、和平时期,无需太多兵源,徒然浪费人力、物力、财力。2、百姓贫富不均,穷苦百姓无法承担繁重的劳役和兵役。汉武帝后期,户口减半,百姓大量逃亡正是因此。

所以自汉武帝时,就开始兼用募兵。黄巾起义之后,各地豪强乘机募兵,就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隋唐兵役制

  • 唐初的府兵制

隋唐实行府兵制。唐朝将百姓按照财力分为九等,上三等和中三等可以报名参加府兵,而下三等是没有资格参军的。府兵农忙种田、农闲训练、有事出征。相对于秦汉的全民兵役制,隋唐的府兵制可以称为”部分兵役制“。

府兵制优点很明显:1、府兵武器自备,大大减少了国家财政压力;2、府兵有家有业,对国家忠诚度高。

将军白发征夫泪:宋朝重文轻武是必然也是必须

唐初,国家对府兵的赏赐、抚恤都很重,府兵的社会地位很高,还可以荫蔽子孙有做官,所以百姓参军的热情很高,求战立功之心旺盛。比如唐太宗招募勇士征讨辽东,很快就召到了十万。此时的唐军,士气旺盛、武器精良,所以战力很高,无往不胜。大量慷慨激昂的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 府兵制瓦解以后实行募兵制

但唐高宗中期以后,官僚腐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府兵制被瓦解。1、官僚腐败,侵吞士兵的赏赐、抚恤,非常影响士气;2、土地兼并,没有了足够的富农、小地主,穷苦百姓承担不起购买武器、战马的花费。所以这一时期,出现了府兵大量逃亡的现象,唐军战力下降,在对外战争中多次失败。

将军白发征夫泪:宋朝重文轻武是必然也是必须

唐玄宗时,废掉了府兵制,开始了募兵制。募兵,就是拿钱卖命。募兵制解决了府兵制被破坏以来唐军兵源不足、战力下降的问题。这一时期,唐军战力恢复,屡屡对外用兵。这一时期,也产生了许多慷慨的边塞诗。

  • 藩镇割据

但募兵制有两个严重的问题。1、国家财政压力大为增加。2、募兵对国家的忠诚度远不如府兵,谁给军饷他忠于谁。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唐玄宗让地方养兵,这就形成藩镇。唐朝亡于藩镇。

宋朝兵役制

  • 宋朝重文轻武是必然也是必须

宋朝开国时人口密度远大于汉朝,也大于唐朝。人多地少,所以宋朝没有实行府兵制的条件,更没有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条件,只能实行募兵制。

前文说过,募兵有两大缺陷。宋朝吸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采用重文轻武、兵将频繁调动的政策。宋朝的确没有藩镇割据,但副作用就是军事能力严重下降。不过这也没办法,战斗力下降总比藩镇割据、内战不休好得多。

将军白发征夫泪:宋朝重文轻武是必然也是必须

很多人因为重文轻武而骂宋朝,但我以为这是历史必然,也是必须。近代以后,民族主义兴起,募兵的忠诚问题才得到解决;进入工业社会,募兵的财政问题才得到解决。宋朝已经把财政收入的80%都用作军费了。若不实行重文轻武、以文制武,必然还是藩镇割据、战乱不止。除非宋朝能工业革命,否则别无他法。

  • 中国复兴,超越强汉、盛唐也是必然和必须的

技术的进步、人口的增加,使得强汉、盛唐不能复制。汉朝因义务兵而强,宋朝不能;唐朝因府兵而兴,宋朝不能;唐朝因募兵而盛又因募兵而乱,宋朝只能对募兵即用且防。

战争从来不是只凭蛮勇,文明怎么可能斗不过野蛮?宋朝的国力耗于内,如是而已。

一直到现代,中国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完全解决了募兵的两大缺陷,军事潜力才重新迸发出来。中国复兴,超越强汉、盛唐也是必然和必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