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道德經》——道爲何物,我們應該如何追尋自己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何為道?道者,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就是自己,然就是如此、這樣。你自己的所言所行,就是你自己的道。別人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那也只能是別人的道,而不是你的,強行模仿,就只能如東施效顰一般,醜態百出。正所謂你有你的陽關道,我有我的獨木橋!馬雲成功了,可是我們再按著馬雲的道路去走一遍,會有第二個馬雲出現麼?答案大家都知道,是NO,馬雲只有一個,他的道也只適合他自己。人有萬千,道自萬千,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存之道、處世之道……而最終只有適合我們自己的道才是最好的。

品味《道德經》——道為何物,我們應該如何追尋自己的道!

道法自然,自己的道還需自己去追尋探索,而別人所能告訴我們的,也只能是別人自己的道,適合他人不一定就會適合我們自己。古人有云“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而對於別人的道,我們可以參考、可以借鑑、也可以學習其中的規律,以自己的道和他人的道對比印證,進而從中悟出自己的道,但卻不能生搬硬套。模仿永遠也只能是別人的影子,而不能完全的成就自己,就如同很多明星的模仿秀一般,就算模仿的再像,也終歸永遠是自己,而不能完全替代明星本人,超越更是遙不可及。

品味《道德經》——道為何物,我們應該如何追尋自己的道!

追尋自己的道,就要用自己的本心去體悟,以無慾觀其妙,以有欲觀其徼。讀過佛經的人都知道,從沒有哪本佛經裡直接告訴過我們具體什麼是“佛”,而《道德經》中也從沒有告訴過我們具體什麼是“道”,而只所以如此,並不是那些前賢大德們偷懶不想直接告訴我們,故意賣關子,而是為了讓我們自己去思考什麼是“佛”什麼是“道”,從而悟出自己心中的佛和道。別人的思路、想法對於我們而言有時又如一個怪圈,而我們只有跳出其中,以自己的思維想法去看待觀察事物,才能發現其與眾不同的地方,才能悟出自己的道;後再結合前人的經驗規律就可以使我們自己的道更加完善、完美、更加適合自己。畢竟鞋子穿在自己腳上,至於合適不合適也只有自己才能知道。

品味《道德經》——道為何物,我們應該如何追尋自己的道!

大道三千,擇其一而從之;流水三千,取—瓢而飲之!不管道也好,人生也罷,最好的並不一定就適合自己,而只有最適合自己的也才會是最好的,與其苦苦追尋他人虛無縹緲的道,不如先好好的做好自己,大道至簡,悟在天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