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承诺,练就唐山“四最”营商环境

“五零”承诺,练就唐山“四最”营商环境

“五零”承诺,练就唐山“四最”营商环境

王利博制图

近日,在对河北省唐山市营商环境开展实地调研中,《中国企业报》记者偶遇两个事业有成的人:一个是60后大学生,一个是80后大学生。当年大学毕业时,前者放弃了省城来到唐山;后者则放弃了“大平台”来到小县城。多年后的今天,当记者分别跟他们交流时,他们都为自己当年的选择而“庆幸”,都说今天的唐山有足够的厚度和温度,有足够多的机会承载梦想和创业热情。

在唐山高新区的路口,“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的标语,似乎与“有心人”的话正好暗合。

“我们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魄力,让唐山成为名副其实的创业之都、理想之舟。”7月4日,唐山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瑞宏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以来,唐山市下大力督导各相关单位,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和网上审批,践行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距、服务结果零投诉、服务全程零收费的“五零”服务承诺,将唐山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高的“四最”城市。

“五零”承诺,练就唐山“四最”营商环境

把象征权力的公章关进象征制度的“笼子”

“五零”承诺,练就唐山“四最”营商环境

唐山践行高效审批文明政务

审批事项之少破纪录

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是核心要义。

“总体上看,唐山市的营商环境好于本省其他地市,强于东北三省,弱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唐山经营25年,业务遍及北京、上海、深圳、长白山等多个地方的宝升昌集团董事长户健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现在的唐山正值转型升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倒逼着当地官员做足、做好、做实“放管服”改革文章,比如市委书记到任时,召集100多名企业家问计把脉,并当场公布自己的手机号,邀请企业家随时“有事说事”。

企业有哪些事需要说?2018年年初,唐山市优化营商办、市编办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论证、梳理,最后决定自行取消调整下放第一批53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向县(市)区下放29项。截至4月份,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精简至176项,实现了京津冀地区设区市一级审批事项最少。

“仅仅过了一个多月,这一纪录又被刷新。”王瑞宏介绍,为激发经济活力,唐山市持续加大市级审批事项精简力度,本着“市级减权增效能、县域扩权强动能”原则,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229项精简至92项,另有29项权力下放,涉及城市环卫、运输行业、公路建设、危化品经营、乡村建设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商品房预售、河道采砂等多个行业,为创新创业降低门槛。这在全国设区市,创下了“审批事项最少”的纪录。

权力下放了,能否管得住、用得好?为此,唐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照“编随事走”的原则,实现权限、人员、事项、责任相衔接、相统一。

针对事、权、人所做的“放管服”改革,让参加《中国企业报》调研座谈的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住建局、路南区、市高新区、中海东方建工集团以及宝升昌控股公司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都感觉到,“唐山市自上而下开启的放权行动,犹如一场透雨,时机很及时,事项很解渴,措施很管用”。

创新创业俘获发展势能

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成了当地政府的理念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唐山市优化营商办、市编办又组织市县两级机构,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清单,其中市级第一批公布582项,占全市总量的80.3%,县级也快步跟进。

在迁安市(原为唐山市下辖县级市),《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一家备受客商称赞的“特殊超市”,这便是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它的主办者就是迁安市行政审批局。

“这个‘超市’由‘实体超市’和‘网上超市’组成。”迁安市行政审批局局长高建军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实体超市”已择优进驻中介机构4大类、共29家,涵盖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200余项中介服务事项。此外,利用市政府门户网站,他们还建起中介服务“网上超市”,中介机构以登记备案方式入驻,全面公开机构执业信息,目前已入驻95家。自4月份试运行以来,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共办理各类中介服务事项160余项。“服务走网路,我们少跑腿。”一位客商高兴地说。

关于行政审批,在唐山市,就针对现存的169项审批事项实施流程再造,他们大力推行“135”办结制。所谓“135”制,就是“简单事项1日办、一般事项3日办、复杂事项5日办”,这样下来,审批环节比原部门压缩14.58%,平均每个事项的办理时限为3.2个工作日,比法定时限压缩了近9成。

“政务服务办事效率快,项目落地才能快,群众心情才能畅快。”唐山市委、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龙立华介绍,唐山市坚持服务流程优化重组与信息化建设相互结合,坚持在推动审批服务集约化中提质增效。

据介绍,为促进实体经济进入市场,该市工商部门推出“不见面审批”新机制,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通过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核准,“不见面”就可完成企业的工商执照审批;为大力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以及新型产业,该市放宽登记限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行业,可快速核定经营范围;为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唐山市开通“绿色通道”,对公共事业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施联合审批、特事特办、容缺受理机制,提升项目建设进度;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唐山首创了京津冀企业“落地签”政策,以此优化营商环境。此项办法,现已扩至其他各地的企业。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运行模式,让居民和企业“推开一扇门,办成百家事”,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的投资创业热情,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新供给。截至6月底,全市新登记的市场主体46214户,总数突破50万户,同比增长11.74%。

产业园区乘势提质增效

位于唐山市丰润经济开发区内的实丰绿建科技公司,在园区支持下,从德国、日本等地引进同行高精尖技术、设备和设施。7月5日,《中国企业报》记者调研时看到,该公司正在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智能房屋研发制造中心。

“得益于园区高效、公平、有序的创业环境,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从项目规划到项目落地的所有工作。”实丰绿建公司董事长王术永告诉记者,在这里,他们利用园区上下游的配套,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校建立科研合作关系,与中建二局等知名企业建立市场合作关系,以此为基础,放开手脚搞创新,现已形成了完善的房屋产品配套体系。

其实,在《中国企业报》记者来此调研之前,唐山市已经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全市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一年来,唐山对全市市场主体,在项目落地、企业运营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全面优化各类要素的保障条件。这一轮的集中整治,各开发区也同步开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最优营商环境才能赢得最大发展生机。”唐山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全成说,园区建立健全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全覆盖、零距离服务机制,坚持提前介入、上门办公,开辟绿色通道,为项目落地、企业入驻提供一站式、保姆式、贴身式服务,使项目招得来、留得住。

以融入“一港双城”为总体布局的唐山城南经济开发区,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苗圃式”、“管家式”服务,他们以“产业虚拟园区”建设为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在信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为前来投资的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目前,有中海油集团、中国人寿财险、沧州银行、中财期货、阿里巴巴商通、荣盛集团、惠买集团等790家知名企业入驻。

“由于政府从政策、资金、场地上的大力支持,类似实丰绿建、唐山百川的许多新创企业,能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从零起步,快速投产。”龙立华表示,下一步,按照“全市一盘棋、各园有特色”的要求,提升园区建设水平,推进产业布局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项目高端化、园区体制机制科学化,推动园区成为聚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平台和载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