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多億不能如期歸還!這些企業債券到底怎麼了?

170多億不能如期歸還!這些企業債券到底怎麼了?

今年以來,我國企業債券出現了兩輪違約潮:春節前後,大連機床、丹東港等4家企業在一個多月內接連出現債券違約;3月中旬以來,富貴鳥、春和集團、上海華信等企業債券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據統計,截至5月28日,今年已有20只債券違約,涉及10家發債主體,違約金額超過170億元。

債券違約,是指債券發行人在到期日不能支付利息或在到期時不能清償面值。從目前情況看,違約的債券主要是企業債券。2014年3月,上海超日太陽能公司“11超日債”無法按時的支付全額利息,成為國內債券市場第一起違約事件。此後,企業債券的違約風險逐漸被市場關注。2016年,我國債券市場出現了第一波較大規模的違約潮。據統計,當年我國共有79只債券實質性違約,涉及34家發債主體,違約金額達403億元。

從行業分佈看,違約主體主要集中在鋼鐵、煤炭、機械設備等強週期性行業。如2016年債券違約大戶東北特鋼集團,違約次數高達9次,需償還金額為57.7億元。而大連機床集團在兩波違約潮中都沒有缺席,2018年第一隻違約債券又來自於該企業,目前該企業共有8只債券出現違約。此外,商業貿易、航運物流以及能源行業違約規模也較大。如今年4月份以來,富貴鳥集團連續出現兩隻債券違約,金額已經超過20億元。

從企業性質看,2016年34家違約主體中,民營企業多達22家;今年已經違約的10家主體中,8家為民營企業。民營企業違約風險較大,但單隻債券的金額相對較小。而央企、國企違約企業數量儘管較少,但金額往往較高。部分地方國企惡意逃避債務,不但給投資者造成較大損失,還影響了該區域的信用形象。而今年來,從神霧環保到富貴鳥,再到最近的中安消和凱迪生態,企業債券違約呈現出向上市公司傳導的趨勢。

170多億不能如期歸還!這些企業債券到底怎麼了?

回望過去,2016年企業債券違約潮主要是我國宏觀經濟增速不斷放緩,給企業生產經營和流動性帶來較大影響,尤其是一些週期性的行業受到衝擊尤為明顯。如鋼鐵、煤炭、機械設備等強週期行業,在經濟上行期大力舉債,快速擴張,導致整個行業產能過剩;進入經濟下行期後,行業景氣程度大幅下降,企業盈利惡化導致償債能力大幅下滑。但2017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企穩向好,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達6.9%,為6年來首次回升。2018年一季度,儘管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但GDP增速仍達6.8%,主要經濟指標表現良好。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又集中出現一波債券違約潮呢?與2016年相比,今年的違約潮主要受到兩個新的因素影響:

一是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流動性相對偏緊。2017年以來,為進一步防風險、去槓桿、抑泡沫,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中性,廣義貨幣(M2)增速持續走低,市場流動性有所收緊,整體信用環境偏緊。今年一季度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同比下降1.4萬億元,3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為10.5%,創下歷史新低。這從源頭上抑制了企業的流動性。

二是金融監管變強趨嚴,融資方式迴歸傳統。隨著資管新規等一系列監管制度實施,金融業正在脫虛向實,表外融資逐步由表內融資替代,影子銀行業務大幅下降,這對較多通過表外融資的企業影響巨大。而民營企業融資能力整體較弱,往往更依賴於影子銀行業務獲得資金,因此在融資方式發生較大變化時候,受到的衝擊往往更大。

所以,在貨幣政策和融資方式雙雙收緊的大環境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融資容易出現困難,部分應對措施不足、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企業普遍面臨著現金流不足,尤其是前期過度舉債的企業容易出現債務違約風險。因此,無論是2016年還是今年,債券違約潮本質上是企業高槓杆風險在債券領域的體現。央行發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宏觀槓桿率儘管上升速度放緩,但全年仍然增加2.7個百分點至250.3%。

從短期看,這波企業債券違約潮給金融市場產生了一定影響。5月21日,東方園林原計劃發行10億元公司債券實際僅發行5000萬元,被稱為“史上最慘發債”。因此,當下要高度關注企業債券違約風險,防範集中的違約潮對實體經濟和金融穩定帶來衝擊。據統計,今年下半年非金融企業債券的到期償還量約為3萬多億元。因此,還要加強對高負債企業債務風險排查監測,做好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債券違約風險摸底排查,同時完善的債券違約處置機制,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措施,防範道德風險和逃廢債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增強貨幣政策的靈活性,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穩定。

170多億不能如期歸還!這些企業債券到底怎麼了?

從長期看,我們對此沒有必要過於擔心和恐慌。企業債券違約其實是結構性去槓桿的結果之一,是市場出清的一種方式。相較於我國2017年底74萬億元的債券託管餘額,目前違約的企業債券只佔非常小的一部分,債券市場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極低。

我們應該認識到,債券違約是債券市場發展的產物,打破剛性兌付將推動債券市場更加健康發展:

一是高槓杆企業債券違約,有助於債券市場風險定價,提升債券市場運行的質量和效率;二是違約風險事件發生,將推動市場各方更加重視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更加註重對投資人權利的保護。當然,我們還要健全債券評級機制,對發債企業信用情況進行客觀準確的評估,並由此建立起預警機制。發債企業要牢記“借錢是要還的”,理性舉債,將企業槓桿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投資者應增強風險意識, 牢固樹立“買者自負”理念。監管部門等還應加強投資者教育, 提高投資者理性投資能力

《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提出,到2020末我國債券市場餘額佔GDP的比重提高到100%左右。“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相信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經歷過違約風險事件洗禮後,我國債券市場制度將更加完善,參與主體將更加成熟,成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170多億不能如期歸還!這些企業債券到底怎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