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电影公司为什么不拍电影了?

华子说事儿


邵氏电影是无数人童年的美好回忆,其精良的制作和丰富的剧情让许多人为之欣赏。在邵氏的诸多类型中,尤其以武侠片,戏剧片和文艺片最见功底,其中更出现了罗臻、岳枫、李翰祥和陶秦四大天王;除此之外,邵氏演员同样个性鲜明熠熠生辉。



到70年代,邵氏公司出现了一大批独当一面的电影人共同撑起了香港电影的半边天,如王羽、罗烈、岳华、狄龙和姜大卫等人,让武侠片得到了彻底的进步,更造就了70年代武侠电影的最高峰。无奈于80年代邵氏走向衰落,于1985年邵氏电影公司彻底停产,一代美好最终也走向了破灭。


要说邵氏没落的原因我像是多方面的,首先邵氏的片场制度对演员有严格的限制同时,整体风格套路过于雷同,无法产生体系外作品。第二,70年代初邵氏爱将邹文怀自己创业,成立了嘉禾公司,这对邵氏电影王国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最后,邵逸夫70年代看准了香港电视市场,进军TVB 之后,当然对电影行业无暇顾及了。

随着张彻的老去,诸多演员自立门户以及傅声的英年早逝,这些无疑都是对邵氏公司造成了冲击。在80年代香港进行风风火火的新浪潮之时,邵氏依然固步自封,于80年代轰然坍塌,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关注头条号武侠小王子李言,我陪各位一起聊武侠。


武侠小王子李言


邵氏电影公司在1960~1980年带是辉煌一时的香港电影大公司,公司当时的掌舵人就是邵逸夫。1985年之后,邵逸夫的精力主要投入到TVB电视台之上,邵氏电影宣布正式停产,即便邵氏电影在停产了的20多年之后,依然是人们观注的焦点。邵氏的影响是深远的,就好像是一个强盛一时的王朝,就算是分崩离析了,可是在历史上会留下这个王朝的记录,是不会被后人遗忘的。

邵氏的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天一公司,1937年改名为南洋影片公司,1950年又更名为邵氏父子公司,邵逸夫是在1957年开始接管制片工作的。1958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邵逸夫任总裁,同时在九龙的清水弯购买土地,准备兴建邵氏影城。60年代初到70年代后期,是邵氏公司最为风光的时期,邵氏的经典作品基本都是出自那个阶段。

1985年,邵氏公司宣布停产,“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宣传语,从此退出了观众的视野。邵氏在50年代后期开始走向辉煌,当时主要的竞争对手是电懋公司,两家公司甚至同一时间拍出同样题材的影片上映,造成了恶性竞争,在 1964年3月5日,电懋和邵氏两家电影公司签订了不在抢拍的协议,使今后的电影工业走上良性竞争的道路。就在香港影坛出现一片生机之时,1964年6月20日,一场空难夺去电懋高层50多人的生命,使电懋公司一蹶不振,邵氏从此称霸香港影坛。

要说邵氏为何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原因很明显,其一,就是邵氏公司的制片制度过于僵化,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电影市场的要求,被淘汰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也正是因为邵氏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才能够使邵氏公司这个庞然大物正常运行几十年,所以邵氏公司在后期即使是看出这套用人方法不对,也很难再更改过来了。

其二,就是邵逸夫在进入80年代之后,工作注意力逐渐转向了电视领域,电影制作就没有过去那么用心,香港无线电视台在80年代初期佳作不断,收视率节节攀升,也使得邵逸夫更加无暇东顾了。进入80年代,香港影坛真正进入了一个黄金的十年,那个10年是人才辈出的10年。许冠文时常坐上当年票房冠军宝座的位置,刚刚崛起的动作明星成龙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徐克和黄百鸣、麦嘉合办的新艺城异军突起,和邵氏、嘉禾三分天下,整个电影市场在当时不仅是良性竞争,而且还是群雄并起了。

最早对邵氏产生威胁的,就是脱离邵氏自组嘉禾公司的邹文怀,他过去是邵逸夫的得力助手,他的离去,使邵氏和邵逸夫都受到很大的打击。邵逸夫而后又错过了李小龙,最初邵逸夫没有把李小龙重视起来,本来想投身邵氏的李小龙,看到邵氏这样的态度,便毫不犹豫地投靠了嘉禾公司。李小龙回港后的第一部作品《唐山大兄》立刻轰动全港,新的天王巨星就此诞生。其后,李小龙不断推出优秀的动作电影给予邵氏重创,邵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强敌。然而,上天仿佛真的是眷顾邵氏,1973年,李小龙溘然辞世,对于香港电影和中国电影来说,都是无法祢补的巨大损失。对于邵氏来说,却是难得的契机,总算能够咸鱼翻身了。

没有想到的是,邵逸夫这次又错过了一位天王巨星,这就是许冠文,许冠文完全是在邵氏走红,可是他不甘心一辈子只是做一个喜剧演员这么简单,他尝试着写剧本。当他把一个完成的剧本拿给邵逸夫看,并且要求平分票房收入时,邵逸夫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无奈之下,许冠文转投嘉禾,把这个剧本拍成电影,这就是著名的《鬼马双星》。

从此以后,许冠文一发不可收拾,《半斤八两》、《摩登保镖》、《天才与白痴》等等佳作不断,每一部作品都能引起全港轰动,成为一代喜剧天王。这对邵氏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因为邵氏几乎没有人可以和许冠文抗衡,邵氏僵化的体制,也不可能会造就出第二个许冠文。如果不是许冠文果断地出走邵氏,那么也就不会有他日后的成就了。

最后,还有邵氏公司错误的海外投资,导致巨额投资无法回笼,损失也是惨重的。80年代初中期,邵氏投资了《地球浩劫》、《银翼杀手》等好莱坞影片,几乎都是赔钱赚吆喝的买卖,这对于已经是强弩之末的邵氏电影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邵氏公司在85年宣布停产,看来还是一个明智之举。

总结一下,邵氏公司最后黯然收场的原因有三:一、僵化的制片制度,无法跟上时代潮流,后期错失了很多电影人才;二、领导者事业重心的转移,使邵氏公司资金和人员方面都难以维持;三、错误的海外投资,起到了摧枯拉朽的作用。

在美国,像华纳、派拉蒙都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实邵氏完全有实力成为华纳那样的百年老字号的电影公司,只是由于种种错误的决定,使这个电影王国,早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留给我们的,只是无限的回忆。


逻辑文史游


你好,更正下,是邵氏,SB出品,必属精品,邵氏电影公司,给一代人留下记忆,很多经典影片都出自他的制作,像唐山大兄,精武门等等,数不胜数,重要的是培养了狄龙等一代武侠,他们创造了香港武术的繁华时代,那时候的功夫成为中国一个世界元素!

邵氏电影公司也创造很多奇迹,在此给大家推荐一个影片《鬼叫春》,这个片不错的,你们懂的,不要看片名就乱想,这是个降妖伏魔的武侠片,很厉害的片子,里面很多打斗场景,我记忆深刻,大家回头可以去看看!



至于为什么邵氏不拍电影了,后来转型做了电视剧,而且随着李小龙的去世,香港电影逐渐衰落,开始转战电视剧制作,渐渐退出了电影舞台!


希望我的回答完美帮到你,记得看武侠经典片呢!


书评小说


对于整个香港电影来说,成也邵氏,败也邵氏,邵氏最后不拍电影的原因,与其说因为香港电影业的衰落,倒不如说是带着自己走入了死胡同,最后转换了投资方向,重心移到了TVB。

1958年,邵仁枚、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凭借着严格的管理制度,邵氏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但是邵氏影业给香港电影打下的根基,是暗疾重重的,其中最大问题就是过于追求商业化,完全注重迎合市场口味,不太注重影片的艺术价值。

举例来说,《侠女》导演胡金铨,离开邵氏出走台湾,原因就是无法忍受邵逸夫对于影片内容的干涉,过于追求商业化;曾经拍摄风月片无数的大导演李翰祥也是同样曾经出走,都与邵氏对演员的控制有很大关系。

这种强力垄断模式下,香港电影固然进入了黄金时代,却也造成了后来各种元素进入、山寨烂片无数、演员后继无人的悲剧。因为从邵氏开始就没有一个好的根基,没有形成严密的工业,而是家天下的作坊式制作,虽然可以盛极一时,但大厦倾覆之际,却是猢狲四散,无人回天。

邵逸夫先生作为一个商人,可以在电影不赚钱的时候,果断壮士断腕,停止制作电影,把片库卖掉,把场棚改造,一切都毫不犹豫。因为他首先是商人,先考虑的是生意,投资转入了TVB方面,随后TVB的盛极一时相信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的。


娱乐新连线


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对于喜爱香港电影的影迷来说,应该不算陌生,在香港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是整个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最为繁盛的电影制片厂。然而在1985年,这家公司宣布了停产,电影制作这块算是关闭了。

为什么呢?其实原因比较复杂,但是还是可以找出一些主要因素的——

其一,邵氏之所以能够纵横香港电影制作业几十年,它的管理水平和制片厂制度已经成了标准体系,可以按照套路,量产大量的电影,然而正是因为太过“标准化”,也就导致了僵化。在香港八十年代,社会和文化变化日新月异,需要的电影也是多种多样,而邵氏僵化的几种类型片已经满足不了市民的观影需求。

其二,当时很多其他有实力的电影制作公司也开始壮大了,其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一家就是邹文怀组建的“嘉禾电影公司”。原来邹文怀就是邵氏的一名得力猛将,而当他另立山头,和邵氏唱对台戏,自然让邵氏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想想你们熟知的李小龙的电影、成龙的电影,这些可都是嘉禾一手炮制出来的。这种攻势下,邵氏肯定抵挡不住。

其三,除了这些不利的因素,邵氏其实还有一个更为优化的选择,那就是走电视台这条路。早在1967年,邵氏掌门人邵逸夫就连同利孝和、祁德尊共同创立了TVB,也就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后来周润发、梁朝伟待过的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就是这个电视台搞出来的。想想香港八十年代TVB的电视剧,如《上海滩》、《霍元甲》、《射雕英雄传》,哪一个不是收视率爆棚,这种经济效益下,邵氏自然不再将重心放在日薄西山的电影行业,而是转战到电视这块。


巴塞电影


邵氏不拍电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邵氏电影80年代后期逐渐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第二,邵老六重心放在了TVB,那时候的十大劲歌、台庆、TVB自制剧都比电影重要


来自蓝星的檬教主


邵氐公司在香港是很有名气的。至于问到为什么不拍电影了?也许除了邵氏公司能回答这个问题。外人可能都不知道。

你不妨去问问邵氏公司。我是不知道的。报歉。


小满577828


绍逸夫电影在香港很有名气,大都占香港市场,不少名演员都在绍氏电影有充分发展,到85年,绍氏电影不拍了,解散了,也有他的对手嘉禾冲击下,绍氏电影注渐维持不住,不过不能忘记己故绍逸夫,他给后人留下精典名作,绍氐电影永存。


谷小抄不想--毕业


市场问题,任何产业到达顶峰就必然下滑,和今天的港片市场一样,近两年邵氏也出电影,都是tvb内部演员再演,面对国内明星虚高的价格,邵氏已经养不起人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