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美國教育|不是我們聽說的那樣

美國教育,特別是其基礎教育,一直伴隨著讚譽聲與批評聲。然而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教育又不得不堪稱“世界典範”,頗具觀察、參考和反思價值。

真正的美國教育|不是我們聽說的那樣

美國教育,特別是其基礎教育,一直伴隨著讚譽聲與批評聲。然而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教育又不得不堪稱“世界典範”,頗具觀察、參考和反思價值。美國中學生學習負擔不比中國學生輕鬆,但美國人從來沒有提出要減輕負擔。

對美國教育的總體印象,就是3句話:

一是教育平等。

二是追求卓越。

三是各負其責。

所謂“平等”,就是給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機會,“卓越”就是鼓勵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而“各負其責”就是各聯邦政府和學校校長、教師要根據各自不同的任務肩負起責任。

真正的美國教育|不是我們聽說的那樣

美國教育實際是最不公平的,私立學校遠遠好於公立學校。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美國人說,教育公平就是尋求在滿足每個學生學習機會的基礎上,“人盡其能,因材施教”。所謂“人盡其能”,就是根據孩子的家庭能力,選擇孩子接受教育的學校,而所謂“因材施教”,就是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就讀的學校和班級。


跟國內重點班類似,美國有資優班。同時,美國學校還有特需班,即我們所說的差班。以紐約學校為例,一般20個班的學校,有3個資優班,3個特需班。分班依據是紐約州每年4、5月和9、10月的州會考。全州學生從4年級開始到11年級都要參加。會考科目有固定的英語和數學,此外,不同年級會從社會、科學和藝術3科中任選一門。會考成績都在4分以上的學生就能進資優班,如果有2門是2分的學生就會分在特需班。然而,不管是分在資優班,還是特需班,學生是不知道的。他們的班級都是代號,例如6年級有23個班,那就是從601開始,到623結束,也許601、611、621就是資優班,603、613、623就是特需班,這些都是隨機的,一開始學生都不知曉。

一般來說,美國學校平均每班學生數額在20到30人之間。只要會考,就會有調整,調整是通知家長和學生。當然,學生不願意到資優班,想留在原來的班級也可以,但調到特需班的,學校會盡量徵求家長的同意。實際上,特需班會對學生在英語和數學科目上提供特別幫助和課後輔導,家長都很樂意。美國這種因材施教,基於學生的學情,有助於學生健康成長。當然,就是在資優班,學校還會把學生分層,例如數學A、B、C班,這樣能滿足學生追求卓越的目標。因材施教是美國教育的一大特點,到中學,特別是高中後,同一年級的學生,也可能根據學習情況為其提供3或4個水平層次的教學,讓學習好的學生學得更好。因為學生按學習成績分開,他們只能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組同學比,而不是在大環境下競爭。這樣,即便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與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學生比,也不會有太多失落感。

幼兒園把理財教育納入教育內容

時下,中國的一些家長,總不願讓孩子從小就與金錢打交道,總認為孩子過早地沾錢,會誘發他們的金錢慾望,導致長大後一切向錢看,從而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實,孩子從小就接觸並學會理財,不是壞事,相反可以培養孩子從小懂得錢來之不易,進而學會節儉,並學會謀生。在這方面,美國的理財教育很值得我們學習。

美國學校從幼兒園開始就把理財教育納入教育內容,其理財教育細緻地規定了各個時期孩子應該懂的理財知識。其流程是這樣的:3歲,能辨識硬幣和紙幣;4歲,能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美分,認識到個人無力把所有的商品都買光;5歲,知道每枚硬幣的等價物;6歲,能夠數大量的硬幣並能找出數目不大的零錢;7歲,能看懂貨物價格標籤;8歲,知道可以通過從事額外工作賺錢,還知道把錢存在銀行賬號裡;9歲,能制訂一週的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貨比三家;10歲,懂得每週節約一點錢,以便大筆開銷使用;11歲,知道從電視廣告中學習理財知識;12歲,能制訂並執行2周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術語;13歲至高中畢業,嘗試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並進行打工等賺錢體驗活動。

真正的美國教育|不是我們聽說的那樣

通過這樣的理財教育,美國學校和家長讓每個孩子從幼兒園起就建立起職業價值觀,早點懂得錢來之不易,從小要有節約意識,以及懂得“你不理財,財也不理你”的理財觀念。如此,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和以後的社會生活中就會自立和自強,從而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當然,必須認識到,美國是經濟強國,它的一切活動都與金錢有聯繫,美元的誘惑貫穿於整個社會生活。教育也一樣,美國教育制度是全世界最不公平的教育制度之一。它不是看學生的學習能力,而是看其父母是否有錢。也就是說,美國是一個真正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學生出生的家庭經濟狀況決定了其能夠上什麼樣的學校。

因此,美國教育制度能夠說是以財富為基礎的制度,可稱為“拼爹模式”。美國人人都能享受免費教育,但如果想獲得最優質的教育,特別是想上美國前4%的頂級私立學校,學生就最好是出生在“大富大貴”之家。以美國頂尖私立高中學費為例,美國林頓中學學費為38990美元,美國蒙特沃德中學學費30680美元,美國鳳凰城基督中學學費22800美元。

中學生學習負擔不比中國學生輕鬆

不到美國,總感覺美國學生學得輕鬆、自由。到了美國,看了他們的教育,才知道美國學生不比中國學生輕鬆。美國學生學得很累,而且這種累是真累。那麼,累在何處?

一是學校功課重,作業花費時間多。美國學校很重視閱讀和寫作,而美國學生也很愛閱讀和寫作。從3年級開始,學生到校首先有10分鐘的自由寫作,寫下前一天的所見所聞。每隔一段時間,學生要完成一篇讀書報告,寫下自己所讀的書名,介紹作者和故事情節,主要寫出讀後感悟,尤其要從思想和內容上寫出這本書的優缺點。有的還讓學生做一名記者,對書中的一個人物進行“採訪”,還有的要求學生為讀完的這本書設計一套試題,要有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並寫出答案。試想,學生不認真讀,還真寫不出。不僅寫出來,他們在課堂上還要討論。學生不用心讀書,討論中沒有真知灼見,就拿不到學分。


每2到3個月,學生還要寫出一份研究報告。為此,學生要查資料、做調研。尤其是進入11年級,為申請學校,大多數學生要忙到夜裡12點以後才能休息。在美國,一個孩子想考大學的話,他需要做的準備一點兒也不比中國學生少。很多美國高中生在這一年修完了高中畢業所要求的所有課程,大多數學生在這個年級考完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和美國大學入學考試(ACT),同時,還要參加各種課外活動。曾經有一個美國學生說:“都說中國學生累,其實他們只忙於學習這一件事,不算什麼,我們要從課內忙到課外。”

二是美國學生也上補習學校。為了在會考中取得好成績,也為了能考取好學校,美國學生也要上課外補習班,補習以英語和數學為主。有不少孩子,每週要在補習學校各上2節英語和數學。美國基礎教育是完全免費的教育,但是“在美國的高中,沒有任何一個學校和任何一個老師會給學生提供考試輔導”,要想得到輔導就要上課外輔導班,“這些班的費用相當高”,而富人家的孩子能支付輔導班費用,學術能力評估測試成績自然會更好。

同時,美國優質大學招生時十分看重課外和校外活動。因此,美國中學生在家裡要完成任務,基本上都要熬夜。此外,美國有好幾個州延長了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並超過了8小時。例如,美國康涅狄格州、科羅拉多州、麻薩諸塞州和紐約州。因此,美國中學生學習負擔不比中國學生輕鬆,但美國人從來沒有提出要減輕負擔。

美國人學會了中國的考試和學校排名

眾所周知,時任美國總統布什2001年提出了“不讓一個孩子落伍”計劃。這個教育改革議案得到國會通過,其內容包括轉變聯邦政府的教育職能,推行責任制,舉行全國考試,強化核心課程,提高教師質量,縮小優等生和弱勢學生的學習成績差距等。

十多年來,美國人學會了中國的考試和學校排名。他們認為,考試和學校排名,有助於大面積提高美國的教育質量。例如,紐約州教育局教育總監沃科特在2013年公佈了全紐約各類學校進步評審報告。報告顯示,紐約市1600多所公立學校中,共有442所獲A等,佔評審比例的27%;576所獲B等,佔評審比例的36%;459所獲C等,佔評審總數的28%;還有147所拿了D等至F等,佔評審總數的9%。

各項數據表示,60%強屬優等學校,質量指標均好於去年。位於曼哈頓地區的學校進步較快,例如曼哈頓亞洲研究雙文高中、佩斯高中、史蒂文森高中和千禧高中,法拉盛25學區東西方國際學校、湯森哈里斯高中以及26學區法蘭西路易斯高中、貝寶高中都獲得A等。此外,華裔學生較多的布郎士科學高中、新探索高中、布碌侖科技高中、新卓越高中、約克學院科學高中都進入了A等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