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985高校招聘教師基本要求是海歸博士,爲什麼不要國內的博士呢?

起名沒猶豫


這個說法並不準確,現在的985高校招聘,並不是只要海歸博士,一般是要求至少要有兩年的海外學習經歷。



這個海外學習經歷並不一定得是博士,也可以是博士後,或者訪學。就目前來看,國內博士畢業,如果有去高校的打算,通常都會選擇去國外做一期博後。博後一期為兩年,與博士不同,博後不是學歷教育,而且科研工作者在正式取得教職前的臨時性工作。

之所以要求有海外的留學背景,是因為在自然科學領域,我們國家整體上來說,還是落後於國外同行,因此需要向他們進行學習;另外,學術研究中,對外交流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科研人員具備和國外同行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研究工作。基於此,高校一般都要求應聘者有海外學習經歷。



當然也不是這麼絕對,如果真在國內博士期間,工作做得特別好,博士畢業,也可以直接去高校,拿到985高校的教職。當然,這都屬於明星級博士,鋒芒畢露,高校看上了其未來發展潛力,所以可以破格接納,通常這種情況會加上“特聘”的頭銜,如“特聘副研究員”或“特聘副教授”,後面有一個考察期,達到學校要求後可以摘掉“特聘”兩個字,也就被扶正了。

其實,隨著我國科研實力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國內博士得到國內甚至國外高校的認可,就我所在的領域,國內排名前十的大學,單從成果產出來看,這些學校要好於歐洲的大部分院校。也許有一天,國外的博士找教職,也得具備至少兩年來華學習的經歷呢。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本人在高校做招聘工作近十年,對教育部直屬高校的招聘政策有所瞭解。前面有人從國內博士培養質量談,也有一定道理,我僅從人才招聘角度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

其實,很多高校在招聘啟事上並不會明確應聘者的學緣。包括211、985、海外等等條件,一般是不寫在明面的。但實際招聘中,學院或教授團隊面對數不清的求職信,他們會更傾向於選擇名校畢業的。當然,也有一些學校的教授們更願意挑一些不如自己的人來給自己打工。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流人才選一流人才,二流人才選三流人才”,越是好的大學,越是厲害的教授,在選擇人才時越是挑剔。

這種挑剔最直觀的反映就是:人才一定要來自比自己所在學校更強的地方。這裡的強主要是指學科實力,或某一方向的研究水平。這樣做的結果也很直觀:普通院校招211畢業生,211院校招985畢業生,985院校的學科實力在國內找不到更高的了,所以只能招海外博士或研究員。

這個道理夠簡單吧,實際上,高校人才招聘本來就沒有什麼複雜的邏輯,哪裡代表學科前沿,我就使勁招哪裡的。海外也不一定就行,海外高校通常也要看世界排名,要確保招聘的人才即便不是最頂尖,也要是接觸過該領域最前沿的。當然,如果這個前沿在中國,那招聘土博士也是可以的。

所以仔細分析一下,招海外博士不僅僅是因為國內博士培養是否紮實的問題,而是學科整體實力的問題。好比說牛頓的學生學得再紮實也玩不轉相對論。只有等中國的科研學術水平真正走到世界最前列,我們才能做到以我為主、兼容並收。


高校人才真經


一句話,物以稀為貴,洋博士目前比土博士金貴,尤其在各所學校都攀比國際化目標的情況下。有的古文專業、中國法制史也要洋博士,而且理由還很充足。


郭人菡


我不知道高校這個要求是不是真實的,如果是真實的,只能說制定這個標準是非常荒謬的。原因:

1、這個是對中國教育極端不自信,國內博士自己都不用,哪還培養博士做什麼?海歸博士一定就優秀嗎?我見過的幾個海歸博士論專業,學識好像也不怎樣。

2、海歸就好這個思想,才導致了中國人才大量外流,同時也導致了財富的外流,現在隨著海外留學潮的興起,稍微有些資金的家庭都千方百計的送小孩去國外,送國外沒有錯,但節衣縮食,降低生活質量送小孩去國外就得不嘗失了。

3、要避免這種現象愈演愈烈,國家應該發現中國教育的弊端,真正培養中國大學的獨立精神和大師精神,培養有創造力的的人才。


中小企業成長在線輔導


我認為海外博士首先是英語能力是國內博士無法比的。這涉及到口語,海外博士用口語的時間多的多,在圖書館閱讀英語文獻的時間多。其實,做學問無論如何都需要多看,多說。

其次,海外博士做學問就做學問,不像國內博士,還要分出很多精力去完成與學問無關的事情。比如,在國內,戀愛肯定方便一些,回家肯定方便一些。海外博士,沒有條件戀愛,回家一次起碼一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其他時間,就只有好好讀書。

第三,海外博士的老師,一般都是很高的學問。這個是因為老師本身就來自世界各國,都是學霸才留得下來,在世界優秀的大學當博士導師。

第四,海外治學嚴謹,國內過於浮躁。特別是在職博士,都是領導和有錢的人,學歷上的鍍金。

第五,海外博士來自世界,家裡送孩子們出國,費用高,家裡也不具備關係去運作。孩子們年紀大了,也懂事了。他們熱愛學習,善於專研。能力的獲取,包括自我生活能力,留學特別鍛鍊人。

我的兒子國內211大學,現在加拿大土木工程學習,從學術型碩士再到博士,25歲頭髮都掉了很多,生活也很清貧。我們從心裡很心疼。但是,也為孩子的成長而驕傲。


熟泥


現在的985高校招聘教師基本要求是海歸博士,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

客觀上來看,除了少數一些學科,我國大多數的學科的發展水平還是要弱於歐美國家。因此,很多高校也需要招收國外名校的博士來提升自己的科學研究水平。同時只招收海歸博士,也可以避免國內近親繁殖的博士的聘任。從而,使學校的學緣結構更為合理。

其次,由於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特別是博士畢業生數量早已躍居世界第一。這樣的情況下,必然造成一般高校招收教師,會要求至少是211及以上的博士畢業生;而211高校則會要求應聘者至少是985高校的畢業生;985高校當然只能招聘海歸博士了。可見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人才招聘的軍備競賽。你無我要有,你有我要有更好!

總之,海歸博士的錄用雖然有利於高校提高科研水平和優化學緣結構。但是,各高校也不能完全將本土博士拒之門外,還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地震博士


其實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因學校而異了。

博士是高校老師的敲門磚,這一點毫無疑問,畢竟能從博士畢業,科研、學術水平是證明了的。很多985高校招聘教師要求海歸博士,這也分學科了,諸如理工科之類,雖然咱們的清華北大中科大的博士也很搶手,但相比於南洋理工、麻省理工這樣的學校,在某些方面肯定是有差距的。再比如經濟學、管理學類的博士,近代經濟學、管理學的發端幾乎都是從外國進來的,但在中國,仍有許多經濟學、管理學的大師,所以這樣的比較幾乎沒有意義,因為各個學科下的分支都有非常多,每一個細分的領域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所以無論是海歸、非海歸的博士,只要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學術能力強,而且招聘學校恰好需要,都是沒毛病的。

這是從微觀的角度來看的。

從宏觀方面來說,偏好海歸的博士,無外乎這麼一些考慮:

1.國外的科研體系完善,科研成果的轉化率高,這恰恰是國內的很多大學所欠缺的,也是最看重的。

2.國外的一些學術成果、理念先進,能夠促進國內高校對應的這一學科的建設,自然希望引進海歸。

3.能夠在國外的知名大學唸完博士,學術論文自然也是SCI甚至更高的水平,這一點也是國內高校很看重的。

綜合以上,所以國內的一些985高校更願意招聘海歸博士,都是出於自己學校的某一學科建設的需要來決定的。


聊扒音樂


只因國內的博士質量比較差,可說每年有70%的國產博士不合格!拋開官場博士不談,國內博士點大面積增加,博士生擴招,早有沒有考不起的博士之說。以前不久溺水身亡的西交大博士生楊某為例,其情商智商及學識基礎均差,其奇葩女友據說也是位博士生,這些人在國外是不可能拿到博士學位的,但在國內,若熬5~8年,是完全可以混個博士學位的!

在國外,幾無研究生聚在一起聲討導師、討論如何對付導師、想方設法瞞天過海的情況的,而國內的研究生,在知乎上、豆瓣及其他社交軟件上,遍處都是,且數量眾多!

國內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可見一班~


好哥24946008


我不知道你這個命題是怎麼來的,有調查過還是說從哪裡來的統計數據。從我本人的自身經歷告訴你,我也是某985高校的,我老師是個本科生,還是教研室副主任,國家某武器重點項目負責人。


kkc62535807


現在質量問題是個突岀的大事,不久前微信上講國內數一數二的高校畢業生有三分之一不及格,這簡直是誤人子弟呀!為什麼不實行補考和升留級制度?進了校門學制時間到了就發畢業證,此證有何用?高等學校不是幼兒園,升留級制度應該嚴格執行,對於不合格的學生也應有勸退制度,老師覺得有教頭,學生覺得有奔頭。尤其是名牌大學每年收生都是六百分以上,幾年混滿岀來才是個不合格的產品有多麼的痛心,家長會何等難受,校長也應該內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