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镇中看风水

古镇风水透露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风水中包含着人们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也寄托了在神秘的自然力之中,人们面对命运叵测时,生出的由衷的祈福。

风水的思维和传统在古镇生活中处处落下了痕迹。这些痕迹经过岁月的洗涤之后,一些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些流传成为令人们体味旧时生活的生动的历史故事。

无论哪一种,都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以整体的眼光来观察古镇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古镇人在此环境中形成的基本生活理念。所以,走进古镇,我们从古镇的风水说起。

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教授楼庆西先生在其有关著作中谈到:古建筑在根据风水学的方法选择环境时,一般从四个方面考察,即觅龙、察砂、观水和点穴。

“觅龙”、“察砂”——看山

在风水学中,“龙”就是山脉。从原始人类开始,生活就离不开山,对于山的崇拜和信仰也成为人类对自然崇拜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

“觅龙”即寻山。寻山首先从山脉的出处开始,古人认为那里是祖宗居住的最高处。寻到山脉还得要看山之形势,总的来说以群峰起伏,山势奔驰为好,认为这种山势为藏气之地。

“察砂”中的“砂”即主山脉四周的小山,在主山的两侧有小山相拥,能遮挡住外来恶风,增加小环境的气势,在前面不远处还有低平的迎砂,这也是贵地的象征。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就是风水学将砂山与象征着方位的神兽相联系的说法,这样的地形就是觅龙察砂的理想环境。

实例

从古镇中看风水

“风水古城”——阆中

浙江诸葛村大公堂与水塘

坐落在四川东北部的阆中古城历史悠久,战国时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阆中风水奇特。城周群山环绕,北有盘龙山相拥、南有锦屏山护卫,东有大象山蜿蜒,西有马象山衬景,之中七关相连。古城依山傍水,依照风水学的理论,正是形成了一幅“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服”的山、水、城融为一体的极佳的风水格局。因此,据一些报章刊载:“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阆中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风水古城。”

从古镇中看风水

“诸葛宝地”——诸葛村

浙江兰溪市诸葛村是诸葛亮第28代世孙宁五公选中的定居聚点。清朝,诸葛族人所著《高隆族居图略》中对诸葛村的好风水进行了专门描述,直到今天还能对照其了解村外现状。

作为村子祖山的岘峰迤逦奔腾,断而复起为寺山,居于北而成为村子的少祖山,其东西各有护砂自北向南蜿蜒,两砂之间有宽70米的谷地,其前近有案山桃源山,远有朝山乌龙山。村东护砂之外有石岭溪源自北角山脉而曲折向南,村之西有高隆市路。诸葛村就选择在这块四望四合的宝地之中,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全村的主要建筑大公堂正位于这宝地的中心穴位上。

“观水”——看水

单有龙砂环绕的环境还不够,还必须观察水的状况。在长期的农耕时代,古镇人们将水视作福之所倚、财之所依,所以风水学中把观水视为比觅龙更为重要的内容。

观水首先看“水口”———即这个环境的水的入口处与出口处,在风水学看来,水来处要开敞,水去处宜封闭,这样才能留住财源。

观水还要看水形,“洋潮汪汪,水格之富。弯环曲折,水格之贵。直来直去,下贱无比”。

此外,还要看水的质量。

实例

从古镇中看风水

“借水西行”——西递村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黔县城东8公里处。古时,西递村曾被称为“西川”、“西溪”。皆因村中环绕的两条河水流势由东向西而得名。

三条溪流从村北村东进入,流经全村在村南会源桥处汇聚,这里即是村子唯一的进出要道,形成风水极佳的“金城环抱”形势。村子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大道为主架,大多数住宅邻水而建。

据西递村中《胡氏宗谱》记载:北宋年间,胡氏五世族胡士良途经此地,见山青水秀、环境适宜,便请来风水先生做了详细的测算。根据指点,村址选在一块宽阔的三阳之地,在村西设有水口,整个村落仿船形而建,寓“借水西行,得神助,取真经,大吉大发”。

从古镇中看风水

“风水治城”——丽江

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面积约3.8平方公里。古城选址独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是一个风水选址的佳作。

古城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猴子山,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东南的整体格局。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的“水格富贵”之相。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城中利用城内涌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当地民众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充分体现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从古镇中看风水

“锁水留财”——郭洞村

浙江武义郭洞村的何氏族人花了很大的精力从事村里水口的经营。郭洞村的溪河源于二泉,自南而北流出村,按风水讲究需设法关闭紧密。于是族人将溪水出村之口选在水流缓、水道窄的地方,在水道南北向的河道上建造横跨东西的石桥,取名为“石虹”桥,桥上加建石造方亭,这座桥亭便有锁住水流的风水象征作用。

“点穴”——关键位置

即建筑或区域中的关键风水位置。古代对此论述颇多。比如清代的《阳宅撮要》,从阳宅的选地、外貌、间数、开门、天井直至室内的床位、灶位,室外的井、厕位置等都有论述。

实例

从古镇中看风水

“四水到堂”——徽州民居

徽州农村建房认为:房屋的大门忌对烟囱。立门对烟囱,就在大门楣上挂上镜子和剪刀,谓之“解煞”。门前行走的大路,也忌讳路的走向对准大门。

徽州的民居绝大多数都设有“天井”,三间屋的“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的“天井”设在厅中,这种设计可以使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但不好的地方是冬天冷,雨天潮。“天井”的设计跟徽商有极大关系。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外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势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图个财不外流的吉利。

从古镇中看风水

平遥古城

古城里的民居修建一般以坐北朝南为最理想,正房建在北端,卦位为“坎”,称“坎宅”。宅门修在东南“巽”方或正南“离”方皆大吉,如“巽门坎宅”则以东南方为伏位,排布吉凶星位,北向正房为“生气天狼木星”,上吉;西南向为“五鬼廉贞火星”,大凶,一般为厕所使用。

风水楼是平遥特有的建筑,喜欢攀比的平遥人,为占好风水,往往在房顶上加建照壁式、庙式或绣楼式风水楼,再差的人家也要往屋脊上架几块砖头,以超过邻居正房的高度。比如仁义街4号宅院,四面均带木柱前廊,正房顶上竟然一字排开三座照壁式风水楼。仁义街31号,正房顶上也有座风水楼,据说主人家里有五个儿女全部考上大学,这就是风水楼的缘故吧。

古城还常见“镇物”———即把各种镇物放置在宅中主凶之处,起到避邪消灾的作用,是在风水择居时无法避免不利因素后的弥补之举。镇物的形式很多,如八卦、宝剑、桃枝等,古城四合院中常见诸如此类的砖雕和木刻图案,它们可以给宅主以心理上的安慰。此外,在某些与路口直冲的住宅上能见到一条石,上刻“泰山石敢当”,是为宅主镇邪压灾的图腾石。

从古镇中看风水

“文昌阁”与“风水林”

文昌阁———江南一带古村镇的村口常见到耸立于田间、桥头的所谓文昌阁或宝塔,后者有佛塔的

从古镇中看风水

郭洞村水口回龙桥

形式,单名为“文峰塔”。这两种建筑都是用以招纳“文运”的风水建筑,以求村人科举高中,出官入仕。文昌阁供奉的文昌帝君在中国的神仙中是主管文运的。

客家风水林———客家农村民房多为依山建造。屋后几乎都有一丛浓郁茂密的树林。纵然是在平坦地形上建房,也要在屋后人造土坡(当地叫做花台)上种植四季常青的各种竹木,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上百亩,当视房屋规模而定。这些树林,大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有的是单家独院后面营造,大多则是以自然村落后山成片营造,树龄已有数十乃至几百年的历史。这些树林,起着固水土、挡风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保护房屋的多种作用,当地称为风水林,亦有称水源林。这些风水林是神圣不可侵犯,受到严格保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