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消滅了秦軍三十萬,他一樣是真英雄!

歷史總是向前發展,而過去那些人和事只是蓋棺定論之後,留給後人一個評價和名聲,戰國時期有一個將領叫做趙括,人們對他的評價大多都是負面的,紙上談兵這個成語也由他而來,可是,還能不能再用事實給他打一個翻身仗呢?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消滅了秦軍三十萬,他一樣是真英雄!

那一次戰爭叫做長平之戰,是趙國和秦國兩國對抗,其實當時兩國的實力都非常相當,雖然說秦國經過改革之後國力大增,但是趙國也並不差勁兒,尤其是在軍事方面也有著自己很大的優勢和特點。為什麼說要給趙括打一個翻身仗呢,因為他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千古名將。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消滅了秦軍三十萬,他一樣是真英雄!

第一,在長平戰爭之前,趙括並沒有當過任何一支軍隊的將領,他之前的軍事策略都是本國的小打小鬧,這樣的陣勢,他從軍生涯當中還是第一次見。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消滅了秦軍三十萬,他一樣是真英雄!

第二,長平戰爭開戰之前,其實趙國是有意要選有經驗的將領,可是,當時人們都想到秦國的國力非常強大,所以趙括四位赫赫有名的將領都沒有人接受,不過他們其中有三位,聯合推薦的趙括,可見他是有很大的潛力。

第三,趙括接到這次任命之後,他沒有擔心自己不能保全而推脫,而是勇敢的接過了統帥的大旗,就因為這樣,他的母親都想和他斷絕關係,史書上都說他是一個缺乏軍事實踐經驗的人,因為他的媽媽都不信任他,或者說不忍心讓他上戰場。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消滅了秦軍三十萬,他一樣是真英雄!

其實趙括當時所面臨的形勢,一點兒都不容樂觀。因為在此之前,廉頗就因為用兵過於保守,而被免去了職務,所以,他這次接過大帥的旗之後,壓力也非常大,而且他已經無數次分析了這場戰爭,秦國的實力,讓對手感到非常害怕,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趙國的部隊將秦軍控制在前線,有將近三年之久,然而秦軍還能硬撐下去,這足以見國力之雄厚。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消滅了秦軍三十萬,他一樣是真英雄!

可這個時候對於趙括來說,已經沒有其他的退路和選擇。首先他不能再繼續使用廉頗之前的路線,因為上層已經廢除了這一路線,他重新再用不就是找死嗎?可是,上層還一直催促,讓他快點指揮軍隊和秦軍進行死決,這個時候趙括對秦軍是有一定的估量的。如果盲目的進行決戰,一定會死的非常慘,所以為了執行這一決定,他將整個指揮系統都換了人,而且還進行了好幾次緊急動員,最後在主動出擊的時候,進行了一系列的戰役,這些戰役都對秦軍的主力有了很大的殺傷力。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消滅了秦軍三十萬,他一樣是真英雄!

在秦國攻擊之下,趙軍有將近40天沒有食物吃,就是軍事中所說的斷糧,可是在這種情況下,趙國的軍隊依然沒有投降,這簡直是一種奇蹟,就是到了最後組織突圍的時候,他們還不是一盤散沙,趙括集中了自己部隊中最精銳的一部分,把他們分成四個小隊,四個小隊沒有一起上去攻打秦國,而是一個接著一個,也就是輪番攻擊,在軍事戰術當中應該算是車輪戰術,主攻秦軍包圍圈。而最後,趙括用自己的部隊,殺傷了秦軍將近30萬人。就憑這一點,還能說趙括是紙上談兵嗎?顯然不是,歸根到底,長平之戰為什麼失敗,還是因為領導層的錯誤決斷,他們沒有仔細分析軍事上的情況,沒有認真估量秦國的實力,而一再的催促趙括馬上進行決戰和反擊。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消滅了秦軍三十萬,他一樣是真英雄!

如果說趙括在軍事上有失誤,那就是他在自己的軍隊被秦軍包圍之後,沒有第一時間進行突圍,足足被困了40多天,這隊戰士的精力和戰鬥力來說都是極大的消耗。可是他為什麼要在那裡等呢?也許她還對國家的高層抱有幻想,認為會來支援或者幫助,可惜趙國國內對此毫無動靜,眼看著自己軍隊中的戰士餓死,他才明白過來,真的不會有援軍再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