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口碑炸裂,王传君再也不用担心被封杀了!

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从来,可喜的是它不需要重来。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

然而,生命总有挣扎的时候,尤其是在金钱面前,它是可以被“讨价还价”的。

《我不是药神》口碑炸裂,王传君再也不用担心被封杀了!

《我不是药神》:一部久违的好电影

PART/01

周末去电影院看了《我不是药神》,剧情直击人心,无论是药和病,还是法与情,这部电影之所以感动每一个人,是因为他折射了我们生活中最现实、最血淋淋的一面。

豆瓣评分9.0,就是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评价。

中国的好电影真的不多,像这种揭露平凡现实生活的更少,我们需要这样有深度的电影。在流量影视、商业影视占据主流的时候,我们亟需这种能够“治病救人”的好作品。

好电影是可以“治病救人”的。

你看,就是这部贴近生活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人性本善,以及那些生活在底层,身患罹难,却难以就医的人们,他们需要一束光,来照进他们跌到悬崖的心。

透过电影,揭露出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劣根。即使现在有医保,但是仍有未普及的部分。尤其是在贫困山区,医疗体系尚未完善,面对伤病,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一场癌症拖垮一个家庭的案列数不胜数,在金钱面前,生命有时是“有价”的。

借电影中徐峥话:希望以后越来越好。

是的,希望这部电影的表达,能够让我国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有更好的解决。这就是《我不是药神》传递的正能量。

好电影是不缺流量的,即便没有,观众也会自觉地支持。我们的山争哥哥不就被网友送到C位,强势出道了吗?自发的加热度,让徐峥成为现在最炙手可热的中老年流量。

这就是观众对好电影好演员的需要,太需要了。

《我不是药神》之所以口碑炸裂,除了题材选得好,电影中的每一个演员都献出了可圈可点的演技。治愈五人帮每个人都奉献了极致生动的演绎。

每一个演员都很喜欢,但今天想来聊聊王传君,这个几乎承包了整部剧泪点的吕受益。

《我不是药神》口碑炸裂,王传君再也不用担心被封杀了!

吕受益就像长在了他身上

PART/02

王传君把这个上海底层小市民的情感表达得不露声色,就像他本人就是吕受益。

剧中的吕受益,面黄肌瘦、有气无力、颤颤巍巍,你毫不怀疑眼前这个就是患有慢粒白血病的病人,看着就戳心。

初见程勇时戴了三层口罩,怕感染细菌,可见他的求生欲。三层口罩也暗示了他的三个层次,开始时的求生欲,到能够吃起便宜药的希望,以及没有药后病入膏肓的绝望,无不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剧中他对程勇说,本想一死了之,但是看到儿子出生的那一刹那,他就不想死了。

吃不起昂贵的正版药,所以紧紧的“抱住”程勇。不仅是因为可以吃的便宜的抗癌药,赚到钱,同时,也通过这件事,拯救了他濒临崩溃的家庭。

求生是一种本能,他把这种本能体现的淋漓尽致。然而,随着程勇的不卖药,他再次跌进了深渊,没钱,意味活着不再有希望。

我最揪心的那一幕,是吕受益在清创的时候,绝望的惨叫声。

听着心好痛。

“吃个橘子吧!”,橘子在剧中出现了好几次:第一次见程勇的时候;程勇在医院看吕受益的时候;黄毛在吕受益自杀后……

“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不同的环境会造就不同的结果,就像是正版药和仿制药,生和死,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细节的处理真的太好了,王传君也表达的太好了。

《我不是药神》成就了王传君,好的演员,就是能把角色演绎到心坎里。

《我不是药神》口碑炸裂,王传君再也不用担心被封杀了!

成功的背后,是拼尽全力

PART/03

没有任何一个角色可以随随便便的成功,王传君也是如此。

为了演好这个饱受折磨的病人,王传君为此每天跳绳8000次,暴瘦20斤。

这才有了那个面黄肌瘦、驼背、颤颤巍巍的吕受益。

还有一场和徐峥在包子店的戏,为了凸显对生的渴望,以及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他吃了44个包子,吐了两次;晚上拍吃面的戏,又吃了5碗面。

最后,病入膏肓,躺在病床上的吕受益已形如枯槁,为此,他提前两天两夜没睡觉,不吃不喝,把自己折腾到虚脱,只为离角色更近一点。

临终前扎人肺腑的演绎,太戳心。

有人说王传君奉上了职业生涯最炸裂的表演,是人生最正确的一次选择。选择重要,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

这部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野蛮生长的王传君,幸好,他不负众望。

《我不是药神》口碑炸裂,王传君再也不用担心被封杀了!

在成为自己的路上,踏实的走着

PART/04

在《我不是药神》之前,他最著名的标签,是《爱情公寓》中那个分分钟切腹自尽的关谷神奇。

《爱情公寓》里面关谷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标签是把双刃剑,成就你,但烦恼也会随之而来。

我觉得拒绝《爱情公寓》电影并没什么不好,对观众来说也许是个遗憾,但是对王传君来说,挣脱“关谷”这个人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好的演员,应该是可塑性的,这种可塑性,在于人物的塑造上。

千篇一律的人设在演技上没什么突破,如果想要突破,就必须塑造不一样的角色。王传君选择了《我不是药神》,绝对是正确的,而我们也看到了他带来的惊喜。

实在没必要,把他和《爱情公寓》捆绑在一起。并不是说这剧不好,我也很喜欢看,但是10年过去了,主创们几乎没什么变化,一招吃遍天下,很保险,也很危险。

所以,当王传君选择和关谷说再见的时候,他就选择了一条不怎么好走的路。

在微博上看到他越来越放飞自我,那个著名的“我不喜欢”,就是他不一样的地方。

卖掉房子车子和手表,到日本上课;通过演话剧沉淀自己,提升自己。他在努力的走一条自己喜欢的路,努力的人,路始终是向前的。

成为你自己想成为的,别成为他们所希望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我不是药神》,都是王传君成为自己的表现。

人人都想他成为关谷,而他想成为王传君。

祝福你,也期待能看到你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