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爸爸,都有资格过父亲节!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又到了,细心的你会发现,与母亲节、妇女节相比,每年父亲节的热度总是略显不足。为什么母亲节总是比父亲节火爆,先看看下面这几组图你就知道了:

出门前▼

并不是所有爸爸,都有资格过父亲节!

出门在外▼

并不是所有爸爸,都有资格过父亲节!

我饿了▼

并不是所有爸爸,都有资格过父亲节!

未接来电▼

并不是所有爸爸,都有资格过父亲节!

朋友要来家里玩▼

并不是所有爸爸,都有资格过父亲节!

除了这些日常对话,爸爸们在家都是如何表现的呢,以下这些典型现象,你家爸爸占了几个?

一、长期缺席

几乎95%以上的家庭都是爸爸严重缺席的,丧偶式家庭教育已成常态。缺席的原因无非是爸爸太忙了,或者夫妻之间达成的共识就是爸爸负责挣钱,妈妈负责带娃。按照孩子的成长原本更需要获得优秀的爸爸们的引导,可是事实上只有少数几位爸爸是真正参与孩子的教育的,大部分的要不就是工作在外地,一两个星期才能见到孩子;剩下的爸爸即使人在本地,每天下班回家也会在家加班,少有陪伴孩子的时间。

陪伴孩子这件事,最终还是丢给了妈妈一个人。

并不是所有爸爸,都有资格过父亲节!

二、低质量陪伴

有些爸爸相对时间多一点,但是即便人在家,也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继续忙于工作或打游戏、看电视,做个甩手掌柜,妈妈忙里忙外忙前忙后,爸爸也从不搭把手,孩子吃喝拉撒、玩玩具、读书等等,爸爸显得束手无策,与其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翘着二郎腿哼着小曲,也不会主动融入孩子的世界,他以为躲过了一场辛苦的亲子活动,其实是他主动放弃了陪孩子成长的机会。

有些事,必须由爸爸来做,妈妈代替不了。工作再忙再累,也应该在合理安排时间后,留出固定的亲子时间,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陪孩子放风筝、玩玩具、登山、游泳、夜晚吃完饭和孩子一起散步、谈心······陪伴的时间在精不在多,日积月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并不是所有爸爸,都有资格过父亲节!

三、形在神不在

有的爸爸也很想和孩子好好相处,但是陪着陪着两个人就干起来了,最后弄得父子不欢而散。

陪伴孩子,不是坐在他身边就可以,而是要放低身段,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孩子第一次蹒跚学步,第一次穿衣吃饭,第一次喊“爸爸抱抱”,第一次离开父母走出家门……

点点滴滴的陪伴,都是爱的滋养。

无数事实证明,有爸爸陪着长大的孩子,内心富足,性格独立,更具安全感和自信力,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底气,面对未来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并不是所有爸爸,都有资格过父亲节!

四、暴力陪伴

相比不陪伴和低质量陪伴,还有一种更可怕的,那就是动不动就对孩子动粗,孩子不听话,打;孩子不顺着自己,打;作业没做好,打;说了几遍不听,还是打……除了用武力和暴力和孩子沟通,爸爸已经没有别的办法对付孩子了。

在暴力的恐吓下,爸爸不但没有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反而会导致孩子的安全感缺失,在暴力成长下的孩子,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并不是所有爸爸,都有资格过父亲节!

五、不尊重爱人

在有些家庭里,父亲就是旧社会的姥爷,一切事物都是父亲说了算,母亲唯一的职能就是听从,执行。甚至会在这种氛围里,明示或者暗示这样一种世界观——女人懂什么?!

所有的“大男子主义”和“直男癌”都是在不合格的父亲的影响下孵化出来的。他们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婆粗言秽语,甚至拳脚相加,他们在一遍遍的教育孩子:你看,女人就是要这样管教,吼一下打一顿就老实了!

在这种父亲的影响下,女孩子长大之后,就能容忍男人胡作非为,甚至拳脚相加,男孩子长大之后,就变成他父亲的复制品。

孩子是一张白纸,爸爸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爸爸要担起责任,别让妈妈一个人孤军奋战,别让孩子毁在丧偶式教育里。作为爸爸,请放下手机,别再缺席孩子的生活。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共同完成的事。而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爸爸妈妈一起爱孩子。

并不是所有爸爸,都有资格过父亲节!

最后,父亲节马上就要到了,你觉得自己的老公有资格过父亲节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