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品位何處尋

當前,教育問題層出不窮,影響教育及教師形象的事件屢屢見諸報端,這不能不讓人想到一個話題——教師的品位。

教師的品位是教師的學識、風度和素養。在我國,教師很早就是一個有品位的職業,孔子擁三千弟子七十二賢,其聲名逾千年而不衰。那些諸如“焚書坑儒”“文字獄”“文革”等戕害知識、辱沒師道的事件終為萬世所不齒。

教師品位何處尋

呼喚教師品位並不是空穴來風。在這個物質富裕、文化繁榮,生活逐漸小康的時代,教育問題卻接踵而至,應試製度改革“只聽打雷不見下雨”,減輕學業負擔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性侵”“安全”“體罰”“收費”等成了媒體熱衷的話題。挑剔與指責不絕於耳,教師生存壓力不斷增大,身心健康堪憂,職業倦怠已成為普遍現象。

事業心、進取心和工作熱情減退是教師職業倦怠的突出表現。一些教師職稱到頂工作到頭,高級職稱二線工作;一些教師有車有房,身在學校心在家庭,“有利可圖搶著幹,無名無利繞著轉”;一些教師除了課本教輔和教案基本不讀其他書,學習不是享受,卻變成了負擔;一些教師上班時間玩手機或者上網看電影、打遊戲;一些教師不願參與教研活動;一些教師連常規工作也做不到位,“教案憑挪,聽課憑抄,作業批改憑感覺”;一些教師厭煩與學生和家長近距離交流,動輒指斥,“人難見臉難看”。

教師一旦丟失了品位,教育質量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育就會出現危機,其害不僅在當下,更在未來。教師在期待法治、期待改革、期待尊重的同時,應該始終堅守職業理想,堅守職業自信,責無旁貸地做一個有品位的人。

崇尚知識,敬畏規律。豐富的知識學養是從事教師職業的充要條件,每一位教師都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正確把握教育規律,不跟風,不盲從,不犯經驗主義,更不怨天尤人。

挑戰自我,務實求精。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依賴於精湛的業務和高尚的情操。“教育無小事”,成長無止境。

情趣高雅,以身示範。培養文明的學生,首先要造就情趣高雅的教師。要勇於發現和改變性格缺陷,做到動有氣魄靜有儒雅;要倡導勤奮和簡樸,反對慵懶和浮華;要養成文明的習慣,落落大方;要涵養性情,學會微笑,學會聆聽,學會問候,學會合作;要積極參與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塑造強健的體魄,形成高雅的審美情趣。

教師這份職業不允許我們失去品位,丟失了品位就丟失了教師的內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只要始終堅定自己的職業操守,就一定能成為有品位的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