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除豁建文帝遺臣後代們的賤籍

在清朝社會有許多種前朝遺留下來的賤民,如樂戶、旦戶、丐戶等。他們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從事卑賤職業,為良人所不齒,地位在一般佃農之下。

雍正元年三月,監察御史年熙上書請除豁山西、陝西樂戶的賤籍。山陝樂戶的祖先,是明朝永樂帝奪天下時,堅決擁護建文帝的官員,永樂成功之後,還將他們的妻女罰入教坊司,充當官妓,世代相傳,久習賤業。他們想脫離卑賤的處境,因身陷樂籍,政府不準,地方上的惡霸以他們為蹂躪的對象,也不容他們跳出火坑。年熙說他們是忠義之士的後代,沉淪至此,無由自新,請求雍正為他們開豁賤籍,准許他們改業從良。奏議上達以後,雍正就批准樂戶改業從良,同時命各省檢查,若有類似賤民一律准許出賤為良。

此事蹟在清代阮葵生的《茶餘客話》卷二《樂戶惰戶丐戶之世襲》載之甚詳,其文曰:雍正元年,御史年熙奏:山西兩省樂戶另編籍貫,世世子孫勒令為娼,紳衿地棍呼召即來侑酒,間有一二知恥者,必不相容。查其祖先,原是清白之臣,因明永樂起兵不從,遂將子女編入教坊,乞賜削除。奉旨,此奏甚善,交部議行,並查各省似此者,概令改業。附圖。

雍正帝除豁建文帝遺臣後代們的賤籍

雍正帝除豁建文帝遺臣後代們的賤籍

其實對賤民也有人做了一點事,如明英宗釋放教坊司樂工3800餘人為民。明景帝時議準,凡原為民人而落入樂戶的,准許改回去。康熙年間裁革揚州樂戶。

上述君主只在樂戶範圍內,釋放一小部分人,而雍正則大刀闊斧,不僅削去山陝樂籍,取消教坊司,削除全部樂戶,可謂善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