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感悟、寄希望——羅水平院長與全市法院調研骨幹談心

谈感悟、寄希望——罗水平院长与全市法院调研骨干谈心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

谈感悟、寄希望——罗水平院长与全市法院调研骨干谈心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2017年度,郴州兩級法院調研工作碩果累累,7篇論文在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上獲獎,15篇論文在全省法院理論研討會上獲獎,郴州中院連續5年被評為“學術討論會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在近日召開的全市法院調研工作會議上,郴州中院黨組書記、院長羅水平結合自己工作和創作經歷,與全體幹警交流方法,暢談感受,傳授經驗,寄語大家要用心學習,積累知識,妙筆生花寫春秋;要志存高遠,甘於吃苦,腹有詩書氣自華。

谈感悟、寄希望——罗水平院长与全市法院调研骨干谈心谈感悟、寄希望——罗水平院长与全市法院调研骨干谈心
谈感悟、寄希望——罗水平院长与全市法院调研骨干谈心

(根據羅水平院長講話錄音整理)

有人講,戰爭年代靠“槍桿子”,和平時期靠“筆桿子”,調查研究是指導工作的最好武器。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想到的東西,不一定能說出來,說出來的東西,不一定能寫出來。只有寫出來的東西,才是思想精華,才可能是最完整最經得住推敲的東西。這就充分說明,我們的“筆桿子”都有那麼“兩下子”,都非常重要。每次參加“筆桿子”大會我都十分高興,大家往一處聚,人才濟濟,思想交流碰撞出的火花,隨時會產生寫作的靈感,讓我也受益匪淺,勝讀百卷書。

谈感悟、寄希望——罗水平院长与全市法院调研骨干谈心

對這幾年全市法院調研工作取得的成績我感到欣慰,具體有三點感受。一是成在決心。2015年,我到郴州工作後,感到郴州的調研工作不是很突出,尤其是全國法院學術研討會上斬獲寥寥。為此,我們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調研工作的規定》,我擔任領導小組組長,下定決心,重振信心,出重拳、用鐵腕,把調研工作作為硬仗來打,大力規範,全面激勵。二是貴在用心。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寫材料、搞調研是個費心費力的事,不用心、不用力,不付出一番心血還真搞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過去幾年,大家面對問題和困難,越挫越勇,鬥志昂揚,展現了硬作風,取得了好成績,在28屆、29屆全國法院學術研討會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兩級法院黨組是認可的。三是功在齊心。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拾柴火焰高。全市法院調研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績,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也不是哪一家法院的功勞,而是全市兩級法院上下一心,通力協作的結果。以上這三點感受,可以說是我們過去幾年積累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們的制勝法寶,希望全市兩級法院一如既往的發揚好這些做法,一以貫之,一抓到底。

谈感悟、寄希望——罗水平院长与全市法院调研骨干谈心

毛主席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曾經講過,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沒有十月懷胎,就沒有一朝分娩。習總書記也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我們是國家審判機關,主業是執法辦案,難免出現重審判、輕調研的問題。這裡面確實有一些客觀因素,法官辦案壓力大,分身乏術,然而更多原因還是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我一直認為,調研是“更高水平的審判”,是審判過程的延伸,是將典型個案的解決經驗發展成為類型案件的處理辦法,兩者既是一種魚和水的共存關係,也是一種相互推動的促進關係,對提升法院整體工作百利而無一害。

今天,兩級法院分管調研工作的院領導都來了。藉此機會,對今後的調研工作提三點要求。一是營造新的氛圍。務必高度重視調研工作,強化調研人才培養、強化調研成果轉化。院領導要率先垂範,主動參與調研,撰寫調研文章,提煉典型案例,為全體幹警做好榜樣。把調研工作與審判執行等各項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給各個部門定任務、壓擔子,讓全體幹警重視起來,承擔起來,行動起來,形成全院、全員參與的“大調研”格局。二是樹立新的目標。今年3月,在全市法院工作會議上,我提出,要在全國學術研討會上取得新的突破,要劍指一等獎,這不是無的放矢,從去年情況來看,基本具備了衝擊全國一等獎的底子,我們這支調研隊伍,在全省法院都有一席之地,而且是很重要的一席,實力非常雄厚。孫子兵法就曾講,“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目標追求的高度,決定了工作力度和發展速度,所以,要自我加壓,奮馬加鞭,一往無前。三是拿出新的思路。調研工作很辛苦,調研隊伍進進出出很不穩定,我們要關心、愛護、理解這支隊伍,真正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良好的待遇留人。要創新考核激勵機制,現階段物質獎勵這塊有所限制,可不可以獎勵,哪些可以獎勵,標準是多少,暫時都還沒有明確。中院黨組和我的意見是,一旦明確下來,就高不就低。還要雙管齊下,想方設法提高精神獎勵,中院給去年獲得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二等獎的兩位同志都記了三等功,激勵效果就很好。要關心調研人員的成長,搭建起審判和調研的“水龍互通”,在入額上予以傾斜,在提拔重用上予以考慮,全面激發調研工作熱情。

谈感悟、寄希望——罗水平院长与全市法院调研骨干谈心谈感悟、寄希望——罗水平院长与全市法院调研骨干谈心

“宰相起於州郡,猛將發於行伍”,調研工作最能考驗人,也最能鍛鍊人。放眼看了一下,來參加這次調研培訓的同志,很多都是年輕人,大家能積極投身到調研工作中,我感到十分高興,我年輕時也和大家一樣點燈熬夜,奮筆疾書,更親歷了寫材料、搞調研痛並快樂著的過程。有人這麼調侃寫材料的“筆桿子”,他說,你看他年紀不大肚子大,眼睛不亮腦門亮,我猜他肯定是寫材料的,而且寫了好幾年。雖然是玩笑話,但都八九不離十。簡直是“筆桿子”尤其是那些搞了十幾二十年的“老杆子”的素描相,而這幅尊容都是長期枯坐不動、冥思苦想造成的,說明寫材料搞調研真的很苦、很累、很費心血,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頂住了、熬住了,就一定能苦盡甘來。至於怎麼搞好調研,寫好材料,等會還有省法院的專家授課,我在這裡先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切身體會和經驗,和大家聊一聊,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第一,要努力提升三大能力。

我認為,做一個合格的“筆桿子”,必須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水平、文字綜合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管理經驗,沒有“兩把刷子”還真的很難勝任。中央辦公廳就曾經對“筆桿子”提出過“開口能講、問策能對、遇事能辦”的要求,講得通俗一點,就是既要會動腦,又要會動手,光靠書本知識遠遠不夠。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一是要能說會道。

搞調研工作,我一直都是按照“看到、聽到了什麼,想到、悟到了什麼,做到、達到了什麼”,這三個步驟來做的,最基礎、最基本的環節就是看和聽,要想在這個環節獲得最可靠、最理想、最真實的情況,就要曉得看、曉得聽,而看和聽的關鍵橋樑就是溝通。當前,我們的調研隊伍,能寫不會講,“茶壺裡煮餃子倒不出”的問題大有存在,個別同志表面上“成熟穩重,斯文大方”,其實“暮氣沉沉,酸腐呆板”,口頭表達能力亟待加強。我們講口頭表達能力不是要油嘴滑舌、油腔滑調、滔滔不絕,而是要善於溝通、善於協調、善於請示、善於彙報、善於傳達、善於勸導,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時機說,什麼身份說,說什麼、怎樣說,都要精準到位,通過溝通,發覺平時看不見、碰不到的問題和情況,避免寫作的時候,閉門造車異想天開。另外,還要有話題、有談資,也就是講不但要熟練掌握司法調研的前沿熱點問題,還要掌握審判執行一線的情況,掌握全局的情況。更深一步講,不僅要對法院的情況熟悉,還要對全縣、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中心工作都有所瞭解,隨時做到開口能講。

二是要下筆如神。

寫材料、搞調研是我們服務審判、服務領導的重要途徑,以文輔政,“文”是形式,表現為文字、文稿、文件,更是載體,承載的是思考、思路、思想,文字質量至關重要。首先要解決“不敢寫”的問題。有不少的同志“談寫色變”“提筆生畏”,缺乏寫的信心和勇氣,沒有開始寫就懷疑自己,心裡就想著寫不好,結果肯定寫不好。我認為,這還是平時寫得少了造成的,所以要勤寫、多寫,從做記錄、做歸納著手,從小材料、小報告入手,多看、多問、多記,養成勤動腦、多動筆的習慣,不怕吃苦,勤寫勤練,勤於耕耘,在寫作中尋找樂趣,寫多了自然就寫好了,自然會有信心。其次要解決“不會寫”的問題。有句老話講得好,“給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確實是真理。我們有些同志,肚裡沒點墨水,一寫材料總是頭疼,感覺無從下筆。主要問題在於平時學習不夠、積累不夠、練習不夠。積累怎麼來?就是要多練筆、多琢磨、多積累。吃老本、臨陣磨刀固然有用,或者也可以一時管用,但絕對是一時的。所以,大家還是要坐下來、沉下來看一點書,把功夫下在平時。最後要解決“寫不好”的問題。有些同志,一寫材料就上百度,東拼一點、西湊一點,應付了事,這樣很不好,久而久之不談有進步,不作繭自縛就算好了。我們不反對查閱資料,也不反對參照以前的材料,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消化吸收、與時俱進。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借鑑是堅實的基礎,消化是必需的程序,創新是成功的靈魂。因此,我們要善於總結、善於反思、善於領悟,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有新意和創意。以前我看過李瑞環寫的《學哲學、用哲學》這本書,其中有很多篇幅涉及綜合文字和調研工作。比如,“寫文章講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講謀篇佈局、遣詞造句,但如果缺乏對現實生活的深刻了解,缺乏對實際問題的深入研究,言之無物,無病呻吟,也就無法寫出好文章。”所以,我們寫材料、寫報告、寫調研文章,還要深入到審判執行一線去,這樣寫的東西才接地氣。

三是要積極獻策。

中辦提的三點要求裡面,“問策能對”之中的“策”包括各種信息、數據、情況和問題,“能對”包含回答得出來,以及對於問題和困難發現得了、分析得準、提得出解決的辦法和建議兩個方面的意思。諸葛亮是問策能對的典範,他那個名垂千古的《隆中對》就指明瞭劉備爭奪天下的前程和路徑選擇。所以,一個好的“筆桿子”,就要把握領導意圖、瞭解群眾意願、熟悉工作實際、掌握理論政策、強化調查研究,不斷提高“對答如流”的本領,提出全局之策、前瞻之策、針對之策、操作之策。同時,還要培養勇於負責、敢於負責的精神,不推諉扯皮,不以事小而不為,不以事雜而亂為,不以事急而盲為,不以事難而怕為,做到主動想事、理事、做事、管事,注重策略和技巧,從更高的角度、更廣闊的視野、更科學的機制來建言獻策,幫助組織好、落實好每一項工作,力求把大事辦大、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真正成為全市法院的小諸葛、大參謀。另外,還要做到一點,就是百折不饒。李瑞環在《學哲學、用哲學》裡面講到,“自古以來,很多有識之士為國家建言立論,寫下了若干著名的疏、表、策、論,有的在當時、當代發揮作用,有的對後人、後事產生影響,有不少至今仍然被人們所引用。”所以,當我們的材料、文章、報告被否定的時候,也不要自暴自棄,喪失鬥志。

谈感悟、寄希望——罗水平院长与全市法院调研骨干谈心

第二,要敢於接受三大考驗。

谈感悟、寄希望——罗水平院长与全市法院调研骨干谈心

搞調研是個苦差事,磨鍊過程非常長,苦不堪言都可能,很多同志都是滿負荷運轉,超負荷運轉。但是,所謂文火燉豬腳,慢工出細活,只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經過一番痛徹心扉的磨鍊,又怎能換得破繭化蝶的嬗變。所以,要敢於接受各種考驗,歷練人生,實現人生價值。

一是要耐得住清苦。

調研工作的苦與累,作為過來人,我對大家的苦處是深有體會的,十分理解。苦在哪裡?一方面是身苦。我看了一下參加培訓的名單,很多同志都不是調研專幹,而是來自其他綜合崗位或者是審判部門,本身工作起來,沒日沒夜,加班加點是常態,一年到頭沒有節假日,不分上下班,自己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少,如果再擠出時間來搞調研、寫材料,就更加苦上加苦了。另一方面是心苦。相信綜合崗位寫材料的同志都深有同感,大家不是領導,卻要說領導的話,無職無權,卻要操領導的心。一個材料沒寫出來,你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玩也沒心思玩;材料寫出來後,在領導沒批閱前,你的心都是懸著的,忐忑不安,生怕通不過挨批評,經常處於緊張的狀態。所以,沒有好的心態,沒有工作的激情還真就當不了“筆桿子”,攬不了這瓷器活。因此,我們必須要具備吃苦耐勞的實幹精神,發揚“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把奉獻當成一種生命常態,把付出當成一種生活習慣,視職業為事業,視事業為生命,敬業樂業,勤勉努力,滿腔熱情地幹好工作,不計較個人得失,勇於付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搞好調研工作。

二是要受得了委屈。

有本事很能幹、善團結好相處、懂修養忍得住,是前行路上的三道門和三道坎,跨過去了就別有洞天,絆住了就會栽倒摔跤。在搞調研和寫材料的過程中,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事情,接到調研任務以後,就立即向審執一線的同志去要素才、要數據、要米下鍋,但是別人不冷不熱、不緊不慢,甚至惡語相加,一句“案子都辦不過來,哪有閒工夫”“你是寫材料的,不會自己寫”等等,讓我們百感交集、百般無奈,喝了墨水、留了汗水,還要吞苦水。面對這些委屈、不公和誤解,千萬不要受不了、熬不住,四處找人“要說法”,生氣賭氣“撂擔子”,而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忍辱負重,顧全大局。

三是要經得起誘惑。

作為法院人,研究室的同志和參與課題的同志,在調研過程中或多或少要參與機要事務,查閱機密文件,瞭解審判秘密、黨組決議的機會比較多,掌握的機密信息也較多。還有的同志是領導秘書,工作在領導身邊,儘管職務不高,權力不大,但因其位置特殊,隨時可能面對各種誘惑。這就需要我們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面對誘惑不自亂心神,面對利益不喪失立場,面對小節不放鬆警惕。要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出發,進一步增強政權意識、憂患意識、防患意識,自學遵守《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保密守則》,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不該問的不問,不該傳的不傳。

第三,要大力培養三大品質。

搞調研寫材料是極其嚴謹嚴肅的事情,要求我們不能出現半點紕漏、絲毫錯誤。

一是要耐心細緻、精益求精。

我們常說,“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任何一件工作出現疏漏都可能捅出漏子、耽誤大事,哪怕一條信息、一組數字、一個文字出現問題,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影響和經濟損失。這方面教訓有很多,1931年中原大戰,蔣介石與馮玉祥決戰之際,馮玉祥的副官錯把“沁陽”寫成了“泌陽”,結果導致馮玉祥軍隊一部開到河南泌陽,錯失與閻錫山軍隊會合的良機,“一字之失”終釀敗局。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準確性,常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覺,樹牢“百密不容一疏,百功不抵一過”的意識,用心寫作。而且寫就要寫到點子上,要發揚古人對文字反覆推敲物我兩忘的境界,“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語不驚人死不休”,養成注重細節的習慣,用心、細心、精心,防止出現差錯、紕漏。

二是要處事不驚、臨事不亂。

目前,我們的調研隊伍兼職的還是多數,手頭上的事很多、很繁、很雜,有些同志常常因此而亂了章法、慌了手腳。那麼,我們要學會科學安排、統籌兼顧,必須要有工作計劃,列出若干具體事項和辦事時間表,明確個一、二、三,確保兼職調研的時候,其他工作不被耽誤和遺忘。還要區別輕重緩急,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要事快辦的原則,一件一件抓落實、求實效,確保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整體一致地推進。

三是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雖然我們是做幕後工作,默默無聞,但是我們為審判事業、全局工作所作的貢獻是巨大的。我們編輯的案例、撰寫的調研報告,審判人員用到了,就是我們貢獻了力量。我們服務的領導,他作出正確的決策,如果用了我們的意見,同樣也有我們的功勞在裡面,我們理應感到自豪。各位年輕人,我們一定要記住“年輕就是力量”,一定要趁著年輕樹立遠大志向,幹出一番事業。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用古人的三句詩詞歸納了成大事業、大學問者,都必須經歷的三種境界。第一句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鵲踏枝》,表明要樹立高遠的目標。第二句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戀花》,表達一種為目標努力奮鬥、無悔無怨的精神。第三句是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表達一種經過努力達到目標的喜悅心情。同樣,我們也要有三個境界。第一個境界就是“立志”。樹立服務的根本思想,甘當無名英雄,要用心服務,感到為審判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是一項光榮崇高的使命,也只有這樣,才會甘為人梯,甘於吃苦,樂於奉獻。第二個境界,就是“篤行”。頭髮寫掉了,背寫駝了,還要堅持寫,這樣甘於吃苦、樂於奉獻才能有所收穫,有所進步,有所提高。第三個境界,就是“奮進”。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滿足於已有的成績,不斷地追求更高的目標,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努力,通過努力達到新的更高的目標。

谈感悟、寄希望——罗水平院长与全市法院调研骨干谈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