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鑑藏家羅天池的繪畫

說起唐代吳道子款的《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鴻紀念館藏)、宋代孫鈺的《仙女採藥圖團扇》(美國費城博物館藏)和元代趙孟頫的《秀石疏林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等在美術史上耳熟能詳的經典名作,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但對於它們的鑑藏者羅天池,則不是很多人所熟悉了。

羅天池生於清嘉慶十年(1805年),廣東新會人,字六湖,一字泩湖,別署伯池、泩湖子、寶澄堂主人,鈐印有“伯子六湖”,卒年不詳,從其流傳下來最晚的《墨梅圖》,可知他在清咸豐十年(1860年)尚在,年五十六以上。羅天池於道光五年(1825年)中舉,翌年成進士,歷官比部郎、邢部主事等。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軍襲廈門,他與劉莊年等同守炮臺。後改外任,署雲南迤西道,因回人事落職,歸住廣州,咸豐八年(1858年),僑寓南海之小橋鄉。

羅天池是清代有名的鑑藏家,富藏曆代名家翰墨,見多識廣,眼明手高,曾藏有倪雲林和王蒙合作的《聽雨樓圖》。除上述三件名跡外,在海內外各大博物館中,均有不少書畫經其鑑藏。相傳在京都時,他曾奇蹟般地將一軸籤題為“唐子畏(寅)真跡”的無款山水畫定為宋李唐之作,後來人們就日光下審視,於石縱中見蠅頭小楷“臣李唐恭進”五字,無不為之嘆服。當時書畫鑑藏家吳榮光(1773—1843)亦在座,見此大為驚歎,曾有詩詠之曰:“不是明賢是宋賢,後來無此好雲煙。獨存雙眼推羅隱,直溯淵源七百年”,對其法眼讚賞有加。遺憾的是,羅天池雖然過眼書畫無數,但並未有書畫著錄行世,因而我們對其書畫鑑藏的脈絡與豐贍也無從得知。所幸在現存書畫和相關文獻中,尚能略窺其鑑藏概貌,從其書畫題跋中亦可洞悉其收藏心得,如趙孟頫的《秀石疏林圖》卷有其題跋兩段,其一曰:“許謙《白雲遺稿》雲:子昂作畫,初不經意,對客取紙墨,遊戲點染,欲樹即樹,欲石即石。又《鐵網珊瑚》:魏公能以飛白作石,金錯刀作墨竹。二說直為此卷作跋,且與松雪自題若合符契,雖董文敏、王文安不復能贊一詞。道光丙午十一月十六日寶澄堂主人羅天池,時年四十有一”,鈐朱文長方印“六湖”;其二曰:“清微淡遠,惟倪高士枯木竹石可以並觀,丁未十月一日天池重題”,鈐白文印“羅天池印”,兩跋可見羅氏深諳趙畫三昧;在神州國光社所刊《清湘山水冊》中,亦有一則羅天池題跋:“清湘畫入逸品,變化無窮,或細極毫芒,或放之尋丈,概以墨氣神韻取勝。粵中藏家每置陳老蓮、徐文長之列,自謝里甫庶常拈出,好事者爭相炫耀,每歲必倩人攜重貲,赴大江南北蒐羅之矣”,題中“謝里甫”為謝蘭生(1769—1831),書畫家兼鑑藏家,著有《《常惺惺齋詩集》、《常惺惺齋書畫題跋》等,羅跋品評石濤繪畫,指出廣東書畫鑑藏之風,早期多藏陳洪綬、徐渭等人作品,自謝蘭生倡導之後,便以藏石濤書畫為取向了。當然,羅天池留下的題跋還有很多,未克盡述。

羅天池既有高超的鑑賞能力,又有很多機會接觸前賢真跡,耳濡目染,所以對於他作畫來說,自是得心應手。他擅長書畫,自謂書法初學董其昌、米芾,後因獲藏南唐初拓王羲之《澄清堂貼》,遂一意以右軍為宗,所以在其《楷書七言聯》“書到右軍難品次,文從開府得波瀾”和作於咸豐六年(1856年)的行楷《詩翰長卷》(廣州藝術博物院藏)中,便可見其深入右軍堂奧。前者雄勁老硬,氣度不凡;後者遒媚勁健,體勢自然。兩書均可看出右軍痕跡,不乏學問文章之氣。其所書題跋多為小行書,參用董其昌、米芾和褚遂良法,不失己意。

時人將羅天池與黎簡、謝蘭生、張如芝共稱“粵東四大家”,當是指其繪畫而言。羅天池的畫,博採眾家之長,融合己意。其畫由董其昌得徑,力追董源、巨然,繼而學米氏父子、元倪瓚、吳鎮、柯九思,明徐賁、文徵明、沈周、陳道復及清初“四王”、惲壽平等諸家,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書畫鑑藏家羅天池的繪畫

▲《梅花圖》(圖一)

羅天池繪畫以花卉、山水為擅場,其中尤以梅花為最。流傳下來的畫中,最早的作於道光六年(1826年)二十二歲時,最晚的作於咸豐十年(1860年)五十六歲時,兩幅均為《梅花圖》。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有他作於清咸豐八年(1858年)的《梅花圖》(圖一),題識曰:“一樹寒梅白玉條,廻臨村落傍溪橋。不知近水梅花發,疑是春來雪未消。貞石詞兄雅正,道光六年初春”,鈐白文方印“臣羅天池”和朱文方印“六湖”所,所錄詩為唐代詩人張渭的《早梅》。所寫梅花,多為清瘦挺拔之枝,旁逸斜出,亂頭粗服而不掩秀色,襯景之壽石則水墨大寫意,用筆粗獷揮灑。時人譚瑩(1800—1871)有《題羅六湖畫梅》詩概括其基本風格:“剩墨離離整復斜,獨開生面是名家。一枝瘦硬通神筆,肯仿徐熙沒骨花”,以此來解讀此《梅花圖》,可有助於我們深入認識羅天池畫藝。羅天池嘗作巨幅《紅梅多壽圖》,淺絳設色,一時名士題詠殆遍,其中黃石琴有“與君同守歲寒盟”句,羅天池感慨系之,遂以“鐵梅”名其軒,故所藏字畫齋名自稱“修梅仙館”,收藏印記亦常鈐“鐵梅藏”“修梅仙館秘玩”“羅天池鑑定藏之修梅仙館”等,顯示其對梅花情有獨鍾。

羅天池所作松樹竹石亦勁健豪逸,“畫卷之氣,盎然溢於豪楮間”。廣東省博物館所藏《松樹竹石圖》軸,重墨淺色,清新自然。此軸絹本,縱128.7釐米、橫51釐米,兩棵古松斜立於怪石前,幾簇竹葉從石叢中伸出,地上青草離離,鮮花盛開。整個畫面置於山巒前,別具一番韻致。作者用筆沉著酣肆,小草、花卉間作細筆,於古樸中給人勃勃生機之感。該圖作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仲春,時年羅氏三十五歲,正作錢塘靈隱之遊,是其盛年力作。

羅天池的山水畫有作於清咸豐八年(1858年)的《江村秋曉圖》和載於《藝林月刊》(1937年87期)的《深山春曉圖》。前者截取江村小景落筆,近景為古松、村舍,遠景為小亭及廣闊之江面,畫面清新,用淡墨、淺色托出秋天晨景,在嚴謹中透出淡雅、清逸;後者筆力雄勁,墨氣沉厚,系仿吳鎮筆意兼用沈周晚年筆法而寫,遠山、茅屋與叢林無不透出一種清疏之氣。

書畫鑑藏家羅天池的繪畫

▲《漁父圖》團扇(圖二)

人物畫在羅天池作品並不多見。筆者所見有《漁父圖》團扇(圖二)(香港藝術館藏),所繪為一漁父在江上拉網捕魚,江天遼闊,旁有蘆葦襯托。所畫漁父兼工帶寫,人物衣紋線條流暢,神態鮮活,遠處之沙渚純以淡墨暈染,渾然天成。雖為咫尺小品,但小中見大,亦可見其駕馭宏大場景的藝術技巧。羅天池尚有另一件作於清咸豐七年(1857年)的人物畫,係為張維屏(1780—1859)所寫的《珠海老漁圖》卷。此卷有陳澧、譚玉生、陳寶琛、吳道鎔、張元濟等名流題詠,著錄於汪宗衍《廣東書畫徵獻錄》,藏於香港何氏至樂樓。

作為一個書畫鑑藏家,羅天池並不以繪事見長,但其極富內蘊的書畫無不顯示其浸淫於古書畫中所獲得的源頭活水。這類鑑藏家兼書畫家的例證在晚清以降極多,如吳榮光、潘正煒、陸心源、顧文彬、裴景福、龐元濟、吳大澂、吳湖帆……,是近世書畫鑑藏的一個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