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业:当资本位移,谁被颠覆?

AI+产业:当资本位移,谁被颠覆?

自2016年AlphaGo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开始,人工智能(下简称AI)进入公众议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之一。AI能够进入公众视野,已足见其发展之迅速,影响范围之广泛。在此背后,是上百家AI创新企业的诞生,以及百亿元级资本的追逐。

2012年,深度学习在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促使产业界众多创新企业开始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应用于各个行业、各类应用场景,并引来巨额资本入局。亿欧智库AI创投数据库显示,2012年至2017年间,中国共有439家AI企业获得投资,这439家企业大多数成立于2012年之后。2015年出现AI创业热潮,新创AI企业多达117家。2016年这一数字开始下降,2017年则仅出现27家AI新创企业。我们可以预见,2018年后AI市场的角逐竞争将在存量的AI“玩家”间展开。图1-2展示了中国AI企业历年成立数量情况(2012—2017年获投企业)。

AI+产业:当资本位移,谁被颠覆?

中国AI企业成立时间(2012—2017年获投企业)

在AI创业热潮裹挟之下,大量资本也相继涌入。2012—2017年间,中国AI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总投资额达568.8亿元,投资事件共有785笔。如果2012年是AI跨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的起始之年,那么2014年则正式拉开了中国AI投资市场“疯狂吸金”的序幕。从投资事件数量来看,2016年出现了投资高峰,当年共发生249笔投资事件。从投资金额来看,2017年达到了过去六年来的顶峰,总投资额达272.9亿元,超过前两年的投资总额。虽然2017年比2016年投资事件有所减少,但2017年平均单笔投资额是2016年的两倍(2016年平均单笔投资额为0.6亿元,2017年为1.2亿元)。由此可以推测,早期成立的一批AI创新企业已完成了初期的团队建设与产品研发,已逐渐由初生阶段进入成长阶段;部分AI企业已开始在部分垂直领域崭露头角,形成竞争优势。2012—2017年中国AI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事件数量与投资额情况如图1-3所示。目前,国内以“AI+”作为投资标的的主要投资机构包括真格基金、创新工场、红杉资本中国、IDG资本、高榕资本、北极光创投、经纬中国、英诺天使基金、线性资本及联想之星等。

AI+产业:当资本位移,谁被颠覆?

2012—2017年中国AI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情况

从投资阶段来看,2017年是中国AI投资市场的转折点。在此以前,种子轮和天使轮的投资事件数量为历年最多,A轮紧随其后。然而,2017年的种子轮和天使轮投资事件数量大幅度下降,大约只有2016年该阶段投资事件数量的一半;而A轮投资事件数量经历了六年的持续增长,首次在各投资阶段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B轮投资事件数量也在稳步增长,于2017年达到峰值。C轮及后期的投资事件数量在2017年首次达到了两位数。图1-4反映了2012—2017年中国AI投资市场各阶段投资事件数量情况。总体来看,中国AI投资市场重心已向后期转移,新创企业的融资难度大幅度上升,2018年将可能是“大浪淘沙”的一年,预计将会有大批AI企业被淘汰。

AI+产业:当资本位移,谁被颠覆?

2012—2017年中国AI投资市场各阶段投资事件数

从行业角度来看,投资事件数量和投资金额最高的四大行业分别是企业服务、汽车交通、医疗健康和金融。其中,企业服务行业的AI投资热度远高于其他行业,证明中国多数AI企业是技术型企业,即凭借其技术能力,为部分行业提供解决方案。而在这类企业中,不乏在某些垂直领域占据主要市场、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企业,例如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汽车交通行业居第二位,AI引领了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进程,典型的企业有蔚来汽车、百度等。医疗健康行业位列第三,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场景十分广阔,走在最前列的是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代表企业有推想科技、腾讯等。金融排在第四位,由于大量为金融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的AI企业同时也在为其他行业提供服务,所以被归入企业服务行业之中,如果将这一部分企业纳入金融行业以内,金融将位列第二。国内大量AI企业在智能金融领域进行产品研发,典型的企业有第四范式、明略数据等。中国AI投资各行业分布状况如图1-5所示。

AI+产业:当资本位移,谁被颠覆?

中国AI投资行业分布状况

除此之外,AI被应用于安防、零售、内容生产、法律、教育等多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资本支持之下,AI企业在各领域快速研发智能产品,整合产业资源,竞争标杆客户……我们已正式迎来AI的商业大爆发时代,而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

本文摘自亿欧智库2018年5月新书《AI进化论——解码人工智能商业场景与案例》。

AI+产业:当资本位移,谁被颠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