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似道是靠著賈妃的關係才進入仕途的嗎?

賈似道的人生,絢爛之後的淒涼(二)——南宋完善的官員銓選之路,使賈似道得以踏入仕途


宋理宗上臺後,為了彰顯賈涉的功績,1231年七月,將其女賈蓉選入後宮。八月,賈蓉被封為才人,次年被理宗扶為貴妃。

據說當年理宗本來是想選賈妃為皇后,因為謝道清長得太難看了。事實上謝道清1227年十一月就被冊封為後,因此選賈妃為後的說法不可信。而且謝道清是扶持理宗上臺的楊太后親選,這不是賈氏可以抗衡的。

賈似道是靠著賈妃的關係才進入仕途的嗎?

宋理宗皇后謝道清

不過,賈妃確實深得理宗寵愛,在他的諸多后妃中,只有賈妃給他生過一兒一女(兒子夭折)。以常人觀點來看,賈似道有個這樣深得皇帝寵愛的姐姐,想謀個一官半職甚至是高官厚祿,對他來說必定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其實,在南宋相對完善的官員銓選制度下,賈似道根本沒必要憑賈妃的關係來踏入仕途。那時候的賈妃也未必有能力來幫助他做這個事。在賈妃剛剛入選宮中的同時,18歲的賈似道被授“遺表恩蔭承奉郎”。

賈似道是靠著賈妃的關係才進入仕途的嗎?

南宋的入仕,主要有貢舉、奏蔭、攝署、流外、從軍五種等級方式。其中貢舉(科舉)最為重要,奏蔭(恩蔭)制度最為廣泛,其所取人數佔全部官員的一半以上。其他三個所授予的都是低下的職位,人數並不多,只是作為官員的補充。

據記載,在寧宗嘉定六年(1213年)時,全國19398名文官中,進士出身的有5300名,恩蔭出身的有7746名。可見,“恩蔭”在南宋是個相當普遍的入仕渠道。

賈似道是靠著賈妃的關係才進入仕途的嗎?

恩蔭(奏蔭),又稱蔭補。是政府對宗室、后妃、文武百官的親屬子弟一種恩典,允許他們依靠父輩的功勞,申請入仕。官員臨終前所上的表章稱為遺表,死後由其家人申報朝廷,朝廷收到遺表後,按規定蔭補其子孫,稱為“遺表恩”。

吏部對申請者的身份進行審查後,會授予蔭補人以官職。但這只是一個虛職,也就是說蔭補人具備了當官的條件,但不一定有官給你當。賈似道得到的這個“遺表恩承奉郎”就是個虛職。

因為有條件蔭補的多為官家紈絝子弟,考場經常有冒名替考等舞弊行為發生。從紹熙二年(1191)年四月起,宋朝廷規定:凡是以恩蔭入仕之人,必須先到吏部參加“簾試”,通過的才能參選。這種針對蔭補人進行復試的制度,稱為“簾試”。

賈似道是靠著賈妃的關係才進入仕途的嗎?

簾試

“簾試”除試律外,還要考一場經義或詩賦。錄取的概率為二取一(寧宗時改為三取一),不過被淘汰的允許繼續參加銓試。只有簾試合格者,才能授予實際的官職,這就相當於

現在的“公務員考試”。

通過簾試之後的賈似道,被任為九品的嘉興司倉。從這時起,他開始踏入仕途。無論是賈妃入選宮中,還是賈似道進入仕途,都是因為他們父親的原因。而賈似道得授實官,還因為他自己有這個能力,通過一場面試兩場筆試,起碼在正規的“公務員”考試中得到了認可。

1234年,賈似道由嘉興司倉平調太常寺籍田令(正九品),這是一個專管皇帝“親耕田”中收成的小官。

賈似道是靠著賈妃的關係才進入仕途的嗎?

南宋籍田遺址

在宋朝,雖然通過蔭補的途徑進入仕途相對簡單,但對於大部分官員來說,這並不是一個“正途”。宋朝一些重要的官職是不允許恩蔭出身之人擔任的,比如臺諫、翰林學士、知制誥、正副使節、科舉主考官等。南宋宰相六十三名,也沒有一個是恩蔭出身。

恩蔭給的官職,大部份品級較低,繼續升遷難度極大。就如賈涉如此赫赫軍功,最終也只是到吏部侍郎的職位。

所以,賈似道要想在仕途上有所成就,靠恩蔭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選擇了主流的道路:科舉考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